我的位置: 区情 > 郊野笔记 > 文章详情
有人照料,有邻居陪伴,在村里终老…上海“幸福老人村”探求养老新路
分享至:
 (187)
 (13)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李成东 2021-09-11 07:01
摘要:让农村老人享受高品质的养老服务,需要政府、社会、家庭的共同努力

对78岁的独居老人吴菊芳而言,日日岁月静好:平时到幸福老人村“白相”,周末与儿孙一道吃午饭。

最近,松江区泖港镇黄桥村的新型养老模式——幸福老人村“火”了:哪怕还在试营业期间,村里每天都有像吴菊芳这样的老人成群结队过来定时“打卡”。作为通过盘活闲置土地资源的养老服务设施综合体,幸福老人村包含日间照料、集中照护等多项服务,整合了老年活动室、助餐点等多个功能,成为养老资源配置枢纽和推送中心。老人们在不离家、不离土、不离乡、不离亲的情况下,享受到专业的养老服务。

2019年9月,松江区印发《关于在农村地区探索推广“幸福老人村”养老模式的实施意见》,计划三年内在石湖荡镇、新浜镇、泖港镇、叶榭镇至少各建设一个幸福老人村。如今,泖港镇幸福老人村从“规划蓝图”到美丽“现实画卷”,松江区正探索一条基于宅基地改造、符合农村实际、深受农村老年人欢迎的“原居”养老新路。实践过程中的经验和做法,值得借鉴和思考。


首个幸福老人村的一步步探索

白墙黛瓦的农家院落里,绿植与果蔬相映成趣……这是“幸福老人村”模式发源地——叶榭镇堰泾村幸福老人村。如果是初次探访,又没有留意门口的标识,很难相信这里是一个“养老社区”。

2016年2月,热心公益的堰泾村村民蒋秋艳有感于农村老人的养老现状和习惯,成立了一个盘活利用闲置农宅,借助农村公益养老项目运行,专注于打造“农村互助养老社区”的民非组织——幸福养老村。

当时,在叶榭镇堰泾村,随着农村年轻人纷纷前往城市就学就业,农村的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空巢老人、独居老人不断增多,村里部分生产队甚至出现八成以上村宅空置,仅有寥寥几户老人居住的情况。整个松江浦南地区的老龄化率高达37%,农村空心化严重,而农村养老服务包括老年助餐、日间照料等,无论是服务设施和服务能力都明显不足,难以做到全覆盖。

除了物质保障,农村养老还面临“观念关”。在传统观念中,老人“不离家”才算养老,哪怕不能和子女同住,受“故土难离”的乡土情结影响,也要在村里颐养天年。但现实中,不少老人由于缺少与子女沟通,出现沉默寡言,甚至是长期自闭的表现。“老人们希望在村里终老,而子女们期望老人晚年幸福。”蒋秋艳说。

“不搞大拆大建、就地配置资源”的幸福养老村模式,既实现了资源的优化整合利用,保留了农村宅基地的生态结构,留住了乡愁记忆,又破解了“观念关”,让老人们不离乡、不离土,就能享受到优质养老服务。

老人们在幸福养老村可以打理门前的一亩三分地,侍弄瓜果蔬菜,周围同伴都是邻居,护理员也有不少是本村的,依旧生活在“熟人社会”;同时,幸福养老村的活动丰富,功能齐全,从剪纸、画画等活动,到助餐、日间照料等功能,都不输专业养老机构。

这样的养老模式可持续么?

在资金来源上,叶榭镇幸福老人村采取“四个一点”,即出资人投一点、政府补一点、老人出一点、社会资助一点:以社会力量投入为主,三位合伙人投资450万元进行建设;松江区政府按照各类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标准予以建设补贴218.2万元,按照保基本养老机构服务收费标准向入住老人收取床位费和护理费;项目还得到社会各方的赞助,比如市老年基金会松江区代表处长期支持“微孝早餐”项目,市慈善基金会松江分会支持乡村老年大学项目等。

在经营模式上,叶榭镇幸福老人村通过改造闲置村宅的方式,建设养老床位,成本仅是新建养老床位的十分之一。目前,幸福养老村共核定床位49张,入住率常年超90%。

叶榭镇幸福养老村模式“叫好又叫座”,可五年多来,为何迟迟没有出现第二个?

“农村闲置宅基地、公共设施房屋产权存在限制,后续的养老照护机构经营注册、环评、安全评估等环节难以通过;村宅是租赁性质,产权人是否续租的意愿带来不确定性;缺乏像蒋秋艳这样的带头人,社会公益类资助不足,可持续性不足……”松江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坦言,叶榭镇幸福养老村模式的形成,得益于市区两级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力量支持,很多“卡壳”环节都是经过“一事一议”讨论通过的。“可喜的是,在市民政局的支持下,不少瓶颈已经突破。但如何推广复制这样的模式,还需要更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2.0版”资源共享互用,惠及更多老人

2019年9月,松江区以叶榭镇幸福老人村试点为发端,探索“幸福养老村模式2.0版”,建设能够为农村老年人提供集中照护和上门护理的养老服务设施综合体,以嵌入式养老服务,辐射周边农村。

与叶榭幸福养老村相比,泖港黄桥“幸福养老村2.0版”在满足农村老年人在不离家、不离土、不离乡、不离亲的情况下能享受专业养老服务的同时,建设标准和理念更新,适老性、专业性等品质有了质的提升。

具体来说,在建设和运营主体方面,“幸福养老村模式2.0版”增加了公建民营管理运营方式,建设主体为镇人民政府、村委会、集体资产,养老设施的新建、改造、租赁、置换统一由属地政府操作。运营主体选择拥有养老机构运营经验、居家养老服务经验的社会组织或企业。

在制约叶榭幸福养老村模式复制推广的瓶颈问题场所方面,全新的“幸福老人村”选址应不涉及动拆迁,符合环保、消防、卫生等有关部门基本规定;房屋应为农村各种闲置、存量设施或宅基地,房屋产权无争议。

松江区民政局表示,泖港镇黄桥村全新的“幸福养老村”是松江区破解原有模式瓶颈,探索实践的标杆。其土地是通过宅基地平移,集约利用归并出来的。外立面白墙黛瓦,体现江南水乡的农村风貌,营造家的感觉、根的韵味。内部建设突出活动空间的品质,养老设施设备智能化、信息化水平高,多种资源都可以共享互用。比如接受长者照护和日间照料的老人身上都绑定着智能健康监测仪,实时传递血压血氧等健康数据;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经常有沪剧、京剧表演,村里村外的老人们都可以参与健身操、涂鸦、制作手工香包等活动。

资源共享互用是“幸福养老村2.0版本”的重要特点。它为未入住机构的农村老年人提供相当于机构专业水准的上门照料、护理服务,甚至延伸至社区、居民家庭的为老服务,如医疗服务、日间照料、老年人活动、老年人助餐、老年人助浴等。

吴菊芳乐呵呵地告诉记者,幸福老人村是她第二个家。“我在城里住不惯,但在幸福老人村,可以和处了一辈子的邻居一起晒着太阳讲讲话,听听沪剧,儿女们见我有人照应也放心。”

吴菊芳说,老伴去世后,儿女一直不放心她一人独居,但是他们参观了幸福养老村后,就放下心来。“以后幸福养老村里还有大食堂,我们老人吃饭的问题也解决了。”

据泖港镇介绍,黄桥幸福养老村的老年人助餐点将按照中央食堂的模式,在兼顾本村的同时,覆盖就近自然村,服务2000余名老人。

89岁的马来发是土生土长的泖港人,也是黄桥幸福养老村长者照护之家的首批入住老人。“这里与我想象中的养老院完全不一样,住得好吃得好,护理员也是熟人,相当安逸,有家的感觉。”马来发告诉记者,他在这里尝试了很多人生中的“第一次”:第一次剪纸、跳健身操、绘画。“到了晚年,反而看到了多彩的人生。”

未来,黄桥幸福养老村还将与叶榭幸福养老村一样,打造四个基地:农村原生态的集中照护基地、孝文化基地、链接社会资源的公益基地、便民亲民的综合服务基地。

“幸福养老村2.0版本”中,原本民建民营的叶榭幸福养老村模式也将探索机制化的支持,鼓励多元主体参与进来。比如,幸福养老村房屋租赁费用、房屋修缮及设备设施维修所需经费、日常运营水、电、燃气等费用,可以参照公建民营的“幸福老人村”由镇财政予以补助;因多种特殊原因导致存量设施改造为“幸福老人村”时出现难题时,区相关部门将跨前一步,采取积极措施协调解决,形成联合推进和现场办公机制……


运营过程中仍有难题待突破

泖港黄桥幸福养老村模式尽善尽美了么?其实,运营过程中的困扰也不少。

盘算一番经济账,公建民营的幸福养老村一次性投入也不小。黄桥村等一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借助宅基地平移和“集中居住”的契机,节约利用下一部分空余土地。区、镇两级一次性投入近1300万元,在黄桥村建设幸福养老村。区里还给予运营方人员、租金补贴,推出水、电、燃气“以奖代补”政策等。

硬件设施由政府建设,每年还有多笔补贴和奖励,运营方底气较足。不过,黄桥幸福养老村的运营方谈到收支时,还是有不少担心。

“考虑到第一年长者照护之家入住率低的缘故,泖港镇购买运营服务的价格为90万元,随后逐年递减。但是今年仅人员工资支出一项,就要近30万元。”运营方负责人时雨霞算了笔账,按照第二年长者照护之家入住率达到65%测算(49张床位),每位老人囊括床位费、护理费、伙食费的总价优惠后平均价格近2700元,年运营收入约103万元,加上递减后的政府购买服务费用约75万元,与近192万元的总支出相比,属于“微亏状态”。

“经公司测算,哪怕到第三年,长者照护之家入住率达到90%,也达不到‘收支平衡’,甚至会因为随着入住老人数量增加,人员数量和工资进一步上涨,购买服务价格走低,进而扩大亏损幅度。”时雨霞认为,如果仅以市场眼光来看,幸福老人村优质的养老服务与现在的价格不相匹配,但是农村老人的支付能力又相对有限。

矛盾核心在于价格。首先,护理员的人力成本有这么高么?

“不少人认为‘护理员活又多又累钱又少’‘年轻人没有做护理员的’。相比过去,一方面护理员的工资、社保等人力成本节节攀升,另一方面确实招募人员不易,薪酬过低难以吸引人。”时雨霞告诉记者,与想象中护理员都是上了年纪的陈旧印象不同,黄桥老人村护理员不少都是95后。

96年的泖港本地姑娘高洁,长相清秀,性格甜美,深得老人们喜爱。与老一辈相比,年轻护理员更期待社会认同和职业荣誉感。“我们的工作并不‘低端’,希望这样的不认同和质疑声越来越少。”某种意义上,微薄的收入与职业荣誉感是不匹配的,势必要健全养老服务人员薪酬保障机制。

其次,能否适当提高床位费呢?

除了幸福养老村的运营方负责人身份,时雨霞还是“泖港媳妇”,了解村里实际情况。“泖港镇上的公立养老院总体收费在每月2500元到3000元左右,幸福养老村的收费水平略高于它们。”石雨霞认为,村里老人收入确实有限,多是靠镇保或农保,政府也在尽力补贴,包括长护险等相当实惠,但老人养老还是需要子女出把力。“目前,入住在幸福养老村的8位老人多是由子女直接支付相关费用。”

据泖港镇介绍,除了直接给予幸福养老村的政策优惠以及“以奖代补”部分,泖港镇对于80岁以上老人补贴100元床位费,对于低保低收入老人补贴300到500元。此外,幸福养老村的老年人助餐点开设后,还将补贴助餐费用,保证每餐有荤有素。

相比城市养老,在多种补贴下,老人入住幸福养老村的支出已十分微薄。但对于农村老人来说,只要有可能,不想给子女增添丝毫负担。今年78岁的老人吴菊芳说,现在自己腿脚还利索,能够烧一烧饭,等以后身体支撑不住后,再住到幸福养老村里。“我还要再攒一攒养老金,现在还差点。不能跟儿子要,他们刚刚买了房子,不能给他们增加负担。”

上海农村的集体经济总体发展良好,让全村人共建共享发展成果是题中应有之义,但一切都由政府和集体托底,显然不现实。让农村老人享受高品质的养老服务,需要政府、社会、家庭的共同努力

栏目主编:黄勇娣
李成东 韩佳怡 摄,被采访对象供图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3)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