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经济 > 市场解码 > 文章详情
上海农民登上路演舞台,为什么下面的听众都说“想掏钱”?
分享至:
 (31)
 (2)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任翀 2021-09-07 06:01
摘要:农业创新不局限于“生产更好的农产品”。

“从爷爷辈开始种菇,到我们这已经是第三代。除了要为市场提供高品质的食用菌,还要以食用菌为主角,实现‘农旅文’联动发展。我们的‘魔幻森林’以林下食用菌为主角,要打造集新品种研发、菌菇加工、乡村旅游为一体的产业链,努力成为青浦区乡村旅游的网红打卡地。”站在路演舞台上,80后新农民苏慧敏侃侃而谈。台下的评委忍不住点赞:“上海的新农民不像农民——不仅扎根土地,而且大方自信。听了他们的介绍,钱包捂不住了,既想买他们的农产品,更想去他们的种植基地看一看。”

这一幕,出现在第五届上海市农村创业创新大赛暨第五届全国农村创业创新项目创意大赛上海赛区选拔赛上。上海新农民集中亮相,展示了他们对都市农业未来发展的思考。

苏慧敏的创业项目“魔幻森林”最终获得大赛初创组一等奖。在认识她之前,上海农业专家更熟悉她的爷爷——“袋料菌棒栽培香菇”技术创始人、种菇能手彭兆旺。彭兆旺和儿子始终致力于人工栽培菌菇技术研究,并无偿将研究成果提供给广大农户。苏慧敏是彭兆旺的孙媳妇,与丈夫彭长儿一起接过爷爷和父亲的接力棒,继续耕耘在食用菌产业。

作为“80后”,彭长儿和苏慧敏不仅希望把食用菌种好,而且希望让整个食用菌产业更有活力。10年前,彭长儿成功开创了“移动农业,鲜活到家”的鲜食菌菇生态循环产业新模式,把鲜活的食用菌连同菌棒端上餐桌,为市场带去了更加新鲜的食用菌产品,提高了种菇附加值。

如今,苏慧敏又根据林下食用菌的种植特点,设计了“魔幻森林”项目,走农旅文结合路线,“这是围绕林下生态经济综合开发推出的新项目,能有效利用上海乃至全国城市周边的公益林、涵养林、郊野公园等林地空间,帮助更多农民增加收入。”原来,林下食用菌种植是一种以林为主的农林复合共赢经济模式,利用林荫环境,营造适宜菌类生长的小环境,栽培食用菌类产品。黄浦江水源保护地有丰富的涵养林资源,成就了林下菌菇的高品质。而“魔幻森林”在种好林下菌的基础上,引入菌菇采摘、农事体验等农旅体验活动,能为农民创造更多工作岗位,并提高农业生产附加值。

像苏慧敏这样的农业创业者,在上海越来越多。据大赛主办方、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介绍,与往届大赛相比,今年参赛选手趋于年轻化:34名选手中,有28名“80后”,占比逾八成,其中还包括7名“90后”。年轻人的加入,使得上海都市农业的未来发展思路很不一样——他们没有止步于“怎么更好地生产农产品”这个话题,而是将农业生产与工业、服务业相结合,希望能丰富农业体验、提高农业的文化含金量。

例如,来自嘉定区毛桥村的农业创业者们设计了“大集市+小农庄”项目,目的是盘活特色保护村的空间、建筑、文化、产业资源,建设美丽乡村综合体;奉贤区的“≤贤物≥乡村文创项目”出自一位充满激情的乡村文创设计师之手,通过挖掘、继承、创新当地的乡村编织等非物质文化,推动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崇明区的“打造西红花产业化”项目覆盖西红花科研、种植、生产、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并不断根据西红花特点开发衍生产品,每年可为每亩西红花增加三四万元收入,带领2500户农户走上致富路。

市农业农村委副主任叶军平表示,农村创业创新大赛已经成为“三农”成果展示平台、创意比拼擂台、励志故事讲台,汇聚了新农民风采、新创意灵感、新技术成果、新业态类型。在今年大赛中,有一批项目聚焦乡村振兴、大健康产业,呈现出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商业模式更加清晰。

大赛评委之一、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教授孙智华则认为,路演舞台上的农民展示出了新一代农民的形象,“他们中不乏高学历的‘农二代’‘农三代’,敢于展示自己,更能够抓住新零售给农业带来的机会,擅长通过直播、利用私域流量等进行农业宣传。这些年轻的新农民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活力。”

据悉,本届大赛还与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等金融机构进行了对接,根据参赛选手的实际情况,设计金融服务方案,以支持他们创业创新梦想成真。

栏目主编:吴卫群 题图来源:图虫 图片编辑:曹立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2)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