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经济 > 金融区块链 > 文章详情
又一全国性市场在上海开市,企业在此争做“卖碳翁”
分享至:
 (32)
 (2)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张杨 2021-07-17 06:31
摘要:“卖碳”是能赚钱的。

1

很多人并不知道,特斯拉赚钱,卖车只是小头,大头是卖碳排放权。

整个2020年,特斯拉通过出售碳排放积分获得了15.8亿美元的营业收入,同一时期,公司的净利润只有7.21亿美元。作为特斯拉的重要收入来源,有机构甚至预计,特斯拉2021年的碳排放收入或将达到20亿美元。

特斯拉卖的,是一种叫ZEV积分的东西,和碳排放息息相关。

美国一些州要求汽车制造商必须销售一定比例的零排放汽车,并制定了一套规则,根据生产销售的汽车排放量由低到高,给予由高到低的不同分数。如果销售的零排放汽车不够,ZEV积分就会不足,企业会受到每个积分5000美元的处罚。为了免受处罚,就必须向其他汽车制造商购买积分。此时,有多余积分的企业可将积分卖给其他企业,专门销售电动汽车的特斯拉,肯定是零排放的积分大户。

这也让很多新能源汽车企业发现,原来“卖碳”是能赚钱的。

跳出新能源领域,如果更多的企业可以交易这种环保积分,对于环保事业自然大有裨益。

这件事,中国正在加速推进。

2

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上线交易。

这一市场的交易由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运营和维护。首日成交量410.40万吨,成交额21023.01万元,成交均价51.23元/吨。

这里的“碳排放权”,其实和特斯拉卖的积分有点类似。

经监管部门核定,碳排放量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会取得一定时期内排放二氧化碳的配额,比如一年排放100吨。

年终算账,如果企业节能减排搞得好,指标没用完有富余,它可以将多余的配额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卖掉。相反,如果企业排放超标,排放量大于配额,企业会受到惩罚,甚至在下一年度被减少配额。为了应对,一些实际排放量大的企业,就需要去市场上买配额。

简单举个例子——

假如有两家企业A和B,原来每年排放100吨二氧化碳,获得的配额为100吨。企业A加强节能管理,仅排放80吨,剩下的20吨就能卖掉赚钱。企业B没用节能技术,最终排放了120吨,这多出来的20吨,就需要从市场上购买配额。

此时,类似A这样的企业就可以满足企业B的需求。这一来一去,供需之间,一个市场就形成了。

在这样的市场机制影响下,做一个“卖碳翁”显然更加划算,企业的环保意愿将愈发积极,这也将助推我国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更易实现。

这也是一个巨大的市场。首批参与全国碳交易市场的是发电行业,总计超过2000家发电企业和自备电厂,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约为40亿吨/年,这一规模是欧盟市场的2倍多,在全球20多个排放交易体系中居首位。

也就是说,中国这一全国性的市场刚一推出,只纳入了一个行业,其规模就已经超过欧盟和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碳交易市场。

重要的是,“十四五”期间,其他7个重点排放行业,包括钢铁、有色、水泥建材、石化、化工、造纸、航空等,也将逐步纳入全国碳市场,配额总量将超过50亿吨。

前途不可限量。

3

其实,在建立这一全国性市场之前,我国地方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早已开始试点。

2011年10月,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同意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和深圳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由此,各地碳交易市场开始纷纷上马,干得热火朝天。

经过近10年的试点,把各地市场统一起来的条件已经成熟。

在这样的背景下,全国碳市场建设采用了“双城”模式,上海负责交易系统建设,湖北武汉负责登记结算系统建设。

也就是说,配额的确权登记、分配履约等功能,在武汉,而交易,则放在了上海。

选择上海来作为交易市场,显然是看中了国际金融中心的带动效应。

因为,碳配额的交易,是一个现货的市场。而要把更多资源引入集聚到这个市场,不仅需要企业之间的现货交易,围绕碳配额现货的金融创新,才是更有想象空间的所在。

放眼全国,似乎只有上海,才能把这种想象变为现实。此前,上海已经推出了碳配额远期产品,这是国内该领域唯一的标准化远期产品,自2017年上线运行以来累计成交437万吨。碳配额质押、借碳、碳回购……一众围绕碳配额的创新早已在上海开始探索,很快,这些创新将在全国有用武之地。

据透露,凭借国际金融中心的资源和能力优势,上海未来将推进碳配额回购、碳信托集合计划和碳基金、标准化碳质押业务、全国碳配额指数等碳金融创新,尽快推出碳掉期、碳远期等衍生品交易,适时发布全国碳市场价格指数,推进形成多层次碳金融市场。

一个“碳”字,可以“玩”出这么多花样。这是一个未来碳市场定价中心,应该有的样子。

4

不少人要问,碳交易这东西和咱们老百姓有什么关系?

本质上,这种交易的目的,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防止全球气候变暖。地球的环境变得更好更安全,对于任何人来说,肯定是好事。

抛开这种终极目的,从投资性角度来看,未来也是可期的。

一个活跃的市场,肯定需要来自各方的投资者。

此前的试点中,碳交易市场主要是由具有真实碳排放需求的控排企业进行现货交易。由于这些企业的数量有限,所以出现活跃度较低、价格不连续的情况,也不奇怪。

不过,观察一些发达国家的碳市场可以发现,大部分成交都来自于以现货为标的的金融衍生产品,银行、保险、基金等金融机构甚至个人都可以通过这些碳金融产品,更广泛更深度地参与到碳市场中。

目前,个人投资者和金融机构暂时还不能参与全国碳交易市场。但此前在一些城市的试点中,出现过个人投资者和金融机构的身影。

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时机成熟时,个人或许可以通过机构,参与到这个庞大的市场之中。

众人拾柴火焰高,这对于中国的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无疑是一件好事。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苏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2)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