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前沿风 > 文章详情
上海杨浦:推开窗,就能感受到创新气息
分享至:
 (52)
 (16)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徐敏 黄尖尖 2016-10-26 07:31
摘要:从一个地标,到几大街区,再到更多街巷,创新创业生态体系正在杨浦不断优化。杨浦区委书记李跃旗这样描绘:希望既有参天大树,也有灌木丛林,还有芳草繁花。创业者走在街上,居民们推开窗户,感受到连空气中都弥漫着创新因子。

 

10月中旬,“2016全国双创周”期间,杨浦与沪上三所名校——复旦大学、上海交大、同济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在成果转化、人才培育、信息资源共享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

 

记者注意到,数月前,杨浦已与上海财大、上海理工大学签订新一轮合作协议;而与区域内其他高校,第二军医大学、上海体育学院、上海电力学院、上海海洋大学等校的合作签约,也在紧锣密鼓筹备之中。

 

杨浦区上一轮与区域内高校陆续签约合作,是在2008年至2010年之间。眼下,新一轮密集签约有何深意?建设好上海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和国家双创示范基地,是杨浦未来发展的重要任务,在此背景下,杨浦如何进一步深化校区、园区、社区“三区联动”,推进产城、学城、创城“三城融合”?

 


“一廊一圈一谷一园”布局区校深入合作


 

 

一个地区如何增强与区域内高校、科研单位之间的“粘性”,促进知识和创新成果溢出?

 

杨浦区内有10所高校,还有100多家科研院所,创新创业资源丰富,是杨浦引以为傲的“资本”。一直以来,杨浦“三个舍得”耳熟能详——舍得腾出最好的土地支持大学就近拓展,舍得把好的商业和地产项目让出来建设大学科技园,舍得投入人力物力整治和美化大学周边环境。

 

“如果说,上一轮区校合作,主要体现方式是腾地、修路、共建科技园;那么,新一轮合作,将更加注重‘实’和‘全’,更好地聚焦项目和优化机制。”区领导告诉记者。所谓“实”,即机制实、项目实,区校双方将常态化、多层次地沟通对接,收集问题、形成决策、解决问题,提高效率。所谓“全”,即着眼于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有区校层面的合作,也有属地街道与高校学院、具体项目之间的对接。

 

立足区域内高校资源,杨浦正在布局“一廊、一圈、一谷、一园”创新创业载体格局。“复旦创新走廊”,将建成产业技术研究院、城市发展研究院和大学生创业联盟、江湾产学研联盟,构建创新资源开放共享机制;“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升级版”,将全力推进国际设计一场三期项目建设;“环财大金融谷”,重点聚焦互联网金融产业的人才培训、信用服务和投融资服务体系建设;同时,与上海理工大学共同推进太赫兹国际协同创新研发平台项目,建设“太赫兹工程院和产业园”。

 

不满足于“近水楼台先得月”,杨浦加大力度与各方创新力量协同发展。杨浦此轮与高校密集签约中,增添了一位“重量级”伙伴——上海交大。上海交大不在杨浦区域内,但与杨浦一样,也是国家双创示范基地。作为两个不同领域的示范基地,杨浦与上海交大首度携手,将依托交大科研资源,结合杨浦“十三五”创新型产业构建,促进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等领域科技成果在杨浦的规模化发展。

 


从一个地标拓展到四大创新创业街区


 

如果说,合作协议和规划布局还只是纸面上的“粘性”;那么,创新创业者在这个地区的感受就是更加有温度的“粘性”测试。

 

 

李旸,毕业于清华大学本科,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博士,专攻人工智能研究。在美国工作了近20年的他一直有个心愿,就是想回国创业。今年初,他在杨浦长阳谷创办企业,研发“智矩机器人”。

 

“沿着街区,科创公司、咖啡厅和小店错落分布,整个街区透着浓厚的科技氛围和创业氛围,这种氛围十分有助于调动创业者工作状态和塑造公司形象。”李旸还记得第一次来长阳谷时,心中的那份欣喜感。开发人工智能机器人和智能算法需要大量的高端人才和科研资源,离高校近也是李旸选择杨浦的最直接原因。“我在好几个地方考察过,上海杨浦的位置和政策条件是最好的。”最近李旸刚申报了杨浦专门为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而设的“3310计划”,如果申请成功将获得创业基金和办公租金的补贴。

 

位于长阳路1687号的上海长阳谷创意产业园,其前身是中国纺织机械厂。而今,隆隆的纺织机械声被白领和创业者们的键盘敲击声所取代,作为杨浦四大创新创业街区之一,占地11万平方米的老厂区以众创空间的方式重现。目前,诺亚财富、智能云科、欧尚上海中心总部、启迪之星等一批孵化器和高新科技企业在此落户。

 

创智天地、长阳路、国定东路、环上海理工,是杨浦正在建设的四大创新创业街区。一直以来,五角场创智天地区域是杨浦、乃至上海的创新创业地标。如今,从一个地标延伸到四个街区,创新创业的载体走出核心地带,将形成矩阵式载体空间布局,更加丰富多样。

 

根据规划,创智天地,将依托复旦、财大周边环境,建设创新轴、创客邻里中心,搭建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国定东路,以中国(上海)创业者公共实训基地和腾讯众创空间为中心,围绕国定东路周边1平方公里街区打造60万平方米创新创业载体;长阳路,以电力学院、长阳谷、互联网产业大楼以及11个文创产业园区等为核心,打造创新创业街区;环上海理工,围绕军工路北段沿江线,充分挖掘周边老厂房资源,实现转型升级。

 


  城市更新中植入创新创业基因


 

从一个地标,到几大街区,再到更多街巷,创新创业生态体系正在杨浦不断优化。杨浦区委书记李跃旗这样描绘:希望既有参天大树,也有灌木丛林,还有芳草繁花。创业者走在街上,居民们推开窗户,感受到连空气中都弥漫着创新因子。

 

每天早晨,家住凤南一村的居民推开窗户,望向窗外,欣喜地发现原先脏乱差的一片老厂房,正渐渐变成一个透着异国风情的创业街区。这就是位于控江路街道的“凤城巷”。

 

 

近日,记者走进正在改造建设中的凤城巷,明朗清新的街区,让人很难与过去破败废弃的老厂房、违建群租丛生的脏乱差业态联系在一起。沿着赵家宅路主干道,两旁整齐地排列着一间间带有落地玻璃窗的工作室和商铺,时尚气息中透着工业繁荣时代老厂房的历史机理。

 

上世纪60年代,宝钢第二钢铁厂、富丽服装厂等当年的龙头企业来凤城巷这片区域建厂,后来工厂陆续撤走,留下19幢具有历史风貌的厂房。此后,这些空置的厂房又陆续出租给商户和住户,一度群租和违建现象严重。老厂房、老小区、老业态,这些都和正在建设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的杨浦氛围格格不入。街道用了一年时间,对凤城巷中的租赁商户和住户进行清退。“老城区如何改造?建一个创业园区吧。”

 

 

记者看到,凤城巷创业园区的楼上是创业办公场所,楼下是由商店、咖啡厅、艺术画廊等组成的306米商业街,凤城路延伸到杨树浦港形成亲水平台,吸引了周边华升新苑和凤南一村的居民来园内休闲购物,而园内的多个展厅为创业者提供了展示作品和创新产品的平台。

 

凤城巷还是一条文化街。每一幢厂房的外观细节都被保留了下来,没有一栋是相同的。而这些老厂房过去的历史,将被记录在一条建于凤城巷主干道的“工业文化时间轴”上。走在具有老上海特色的“弹格子”路面上,路过这一幅幅描绘着老工业厂房的墙面,杨浦的老工业遗存在现代化的创业园区里获得了新生。

 

在控江路街道办事处主任何劲松看来,凤城巷的转变,既建造了一个园区,也改造了一个街区。在这场充满创意的革新当中,街道探索出了一条利用建设创意创业园区来实现城市更新的新路子。

 

 

城市更新中植入创新创业基因,更多的探索在杨浦实践。根据区里的规划,老厂房资源将继续开发利用。经过排摸,杨浦区内尚有工业、仓储用地中可阶段性利用的老厂房约40万平方米,“十三五”期间将分批进行有条件的开发,为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提供广阔的腹地。同时,杨浦还将充分利用社会闲置资源,打造创新创业街区和社区。建造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多元开放的众创空间,引入咖啡店、商铺、书店等多元交流功能载体,吸引各方创业人士。

 


本文图片:黄尖尖 摄   图片编辑:邵竞  (编辑邮箱:jfshquxian@163.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6)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