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化观澜 > 文章详情
在丝绸之路探寻鲁特琴的前世今生
分享至:
 (13)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吴桐 2016-10-23 09:50
摘要:鲁特琴,是丝路长廊中原始而迷人的音乐母题,也是一条多元文化之间的纽带。

10月20日-10月22日,第24届国际传统音乐学会专题研讨会在上海音乐学院举行。主办单位国际传统音乐学会(ICTM)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顾问单位,相关国际顶级专家学者和演奏家们聚集到一起,沿着丝绸之路探寻鲁特琴的前世今生。

鲁特琴(Lute),在东亚被称为琵琶。这件既古老又仍年轻的抱弹乐器,地域分布非常之广。从地中海到岛国日本,从南亚次大陆到印尼群岛,在历史的动荡中已经以经纬状的传播方式,交叉辐射到亚洲各地,并在时间的长河中接受各种文明的文化智慧,繁衍出如今看来参差多态、各具特色的乐器家族。

 

以往,关于丝绸之路的宗教、文学和艺术研究,主要聚焦于历史以及考古研究。就音乐舞蹈而言,相关研究主要为乐舞复原、古谱解译、乐器图像等。而此次关于鲁特琴的国际研讨会,着眼于仍然“活”在丝绸之路上的具体文化现象,从不同地域和民族的音乐生活中感知丝绸之路的文化体温。

 

为期三天的研讨会上,琵琶、都塔尔、弹布尔、冬不拉、乌德琴、萨兹等鲁特琴家族的成员一一亮相。来自不同国家的学者围绕围绕音乐与演奏的支点,不仅探讨了不同地域鲁特琴之器形、演奏技法、音阶、音律,还聚焦了鲁特琴的音乐轨迹与社会历史,以及这种乐器在丝绸之路上人们的日常生活与节庆中扮演了何种角色。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研讨会参会代表大都具有双重身份,既是知名学者又是出色的演奏家。因此,除了论文专题会议,还有形式丰富的音乐会和表演工作坊,让整个研讨活动变得更加立体。在《吴蛮和她的朋友们》中,琵琶演奏家、作曲家吴蛮和三位外国演奏家合作,不仅演绎了中国和乌干达民歌,还在舞台上用不同的民族乐器进行即兴对话和碰撞。另外两场音乐会则分别聚焦阿拉伯世界与土耳其的鲁特,以及东亚地区的鲁特。各国艺术家同台合作,展现鲁特世界的多元魅力。

 

今年4月,上海音乐学院举办了“丝绸之路沿线音乐学院院长论坛”。9月,上海音乐学院创作的多媒体教学剧场《丝路追梦》在西安第三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首演。如今,又与国际传统音乐学会联合举办以鲁特琴为核心的国际音乐,对学界及公众免费开放,希望通过跨文化的音乐对话加深各民族之间的彼此理解和尊重。

 

本次论坛的参会者、美国学者安妮·拉斯马森曾带着自己创立的“中东乐团”在阿曼和摩洛哥等地巡演,进行阿拉伯音乐的实践和研究。她说:“跨文化的音乐交流更是一种人文精神的交流。通过不同社群之间真诚的音乐交流和合作,扩大了音乐的足迹,得到了共鸣,让人们跨越了种族、宗教和文化的藩篱。”

 

(图片来源:上海音乐学院提供 图片编辑:雍凯)编辑邮箱:scljf@163.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