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天下 > 纵览 > 文章详情
【舆情】正反庞麦郎
分享至:
 (11)
 (2)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上官忠义 2015-01-15 07:03
摘要:毫无疑问,在《我的滑板鞋》之后,《人物》这篇名为《惊惶庞麦郎》的报道让朋友圈和微博再次被庞麦郎刷屏了。

 

近日,《人物》杂志关于庞麦郎的报道引起了人们对于这名“创作歌手”的又一轮关注。

 

庞麦郎何许人也?这要从一首叫做《我的滑板鞋》的歌曲说起,在这首歌中,演唱者用无法分辨的口音、毫不准确的音准演唱着“摩擦摩擦,似魔鬼的步伐”这样略显荒诞的歌词,并很快红遍网络。听众也是两极分化,要么鄙视至极,要么捧为神曲。而演唱者的名字,就是“约瑟翰·庞麦郎”。这当然只是他的艺名,他的原名叫庞明涛,自称来自台湾,其实是陕西人,很少曝光,无论在粉丝和大众眼中,都是个神秘的存在。

 

乐评人耳帝曾在微博上写道:“我们很多人,是这样的出身,突然发现歌里有那么土掉渣的一个少年,满口乡音,如此自信,到了‘魅力之都’也毫不自卑,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说出‘我最时尚’的话。多少投降于城市的人从中听到了已丢失掉的自己。”

 

毫无疑问,在《我的滑板鞋》之后,《人物》这篇名为《惊惶庞麦郎》的报道让朋友圈和微博再次被庞麦郎刷屏了。报道中的素材和描写可谓犀利,丰富的细节让人大呼过瘾,完全是一副“起底”庞麦郎的架势。文中展现的庞麦郎,偏执,猥琐,甚至有些神经质,也让大家颇感意外。

 

值得注意的是,就像对庞麦郎的歌一样,大家对于这篇报道本身,也是褒贬不一。

 

有读者觉得,这篇报道的主观性太强,通篇都是记者对于庞麦郎本人的厌恶和不屑。

 

@菖蒲的红头绳 举例说:“你看到的是皮屑灰尘小旅馆,换做一个有这样生活经验的人,看到后也许就会觉得这一切再正常不过了。采访一个病态的人,你的文字里没有一个姑娘的善良和慈悲,却满满都是廉价优越感带来的嫌弃!不管为自己怎么辩驳,文字里呈现出的最直观感受,就是读者看到的。”

 

@李姑娘万岁 也表达了相同的观点:“真心不喜欢那篇关于庞麦郎的采访,竭力要摆出一副公平的立场,却在字里行间透出一股不屑。每个人都有其劣根性,有分寸感地进行报道无伤大雅,但加入自身揣测和情感所做的解构,实在是谈不上好。”

 

而令人意外的是,作为同行,很多记者也对这篇报道持否定的态度。《南方周末》资深记者吕明合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但缺乏了对人的尊重、平视与悲悯,不可能写出好的人物报道。”他还说:“有时你暴露他人的粗鄙,其实显示的恰是自己的无知。你以为是智商高,其实是知识面的盲区不同。孔子笑乡野鄙夫,鄙夫还要笑孔子五谷不分呢。有关伦理、有关方法,还是要审慎、精进。”

 

《新周刊》杂志副主编蒋方舟也“不太喜欢这篇报道”。她一则觉得任何人的生活如果出现在这样粗暴片面的观察下都挺不堪的,并以自己举例:“蒋方舟早上牙都没刷就坐在电脑前,潮湿的床单上还有透明皮屑和头发……”二则,她认为庞麦郎是时代的悲剧和弃儿,可消费他的公司和电视台心态也是扭曲的。“一个精神病人的病历因为残酷所以好看,可我们都不是有资格鉴定他的医生。”

 

当然,也有人对这种否定不以为然,为什么新闻采访非要煽情呢?@羽柴 就把这篇报道被喷的理由归结为不按套路出牌:“毕竟现在许多媒体和读者即使面对丧心病狂的恐怖分子,也要着重挖掘其人性的光辉,将一切丑恶归咎于外在的环境因素。当突然有个人站出来说「他就是那么一个可悲的小人物,谁也怪不得」,大家就都懵了,你怎么不按套路出牌呢?”

 

其实,这篇文章的支持者也不在少数。在去年买下宁财神微博账号的和菜头,直接推荐阅读这篇报道,认为其是“让人笑中带泪的好文章”。

 

@大腿肉这么多可怎么办 也认为作者其实很客观:“有偏见的不是作者吧,是庞麦郎自身就看不起老家,认为台湾高大上。如果一个人本就如此,还希望能把他塑造成什么样呢。”“如果人物本身有这个想法,难道不该写出来吗?这样一个人物,说真的,虚假而客套的赞扬报道只会让他更加看不清自己的定位。”

 

@SYSU-Dee 也力挺作者,表示“真的看不出冷嘲热讽……只看到实事求是,细致观察。”他显然对庞麦郎不是很感冒:“人们所苦心遮蔽的虚伪、谎言、虚荣、贪心、错位的自我认知,被庞麦郎笨拙的赤裸裸的表现出来。无怪乎会那么多人觉得不舒服。我的滑板鞋,那居然能称为一首歌?!”

 

此外,一些读者觉得针对这篇文章的指责纯粹是“道德优越感”作祟。@威武桶少嘻嘻嘻 就质疑说:“喷笔者有优越感的人是有多圣母……还看不起农民,他自己都看不起自己的出生给自己洗脑伪造一个高大上的设定(当然湾湾是他自己认为高大上我可没说)你们倒跳出来帮他洗白也是醉了。”

 

创新工场投资总监张亮则引用了电影《Almost Famous》的片段,来为记者鸣不平:“老编辑对片子男主角说,当记者的要诀是:be honest and unmerciful(诚实且别慈悲)。我对此深以为然。记者的工作是尽可能纪录真实,仅此而已。如果写庞麦郎都算消费弱者,那中国媒体人的自我阉割是不是又多了一重?梦里不知身是客,谁一定比谁更幸福么?”

 

不可否认的是,这篇文章对于庞麦郎的影响可能会很大。@壮士红光满面 就说:“这篇文章的确带了比较浓重的观察者视角,但仍是一篇发人深省、带着力量的扒皮文章,这力量或许会毁了庞麦郎这个原本就病的不轻的神经病,但是我还是要说,写得好!我爱看。”

 

外面吵翻天,作者本人怎么看?本名陈静的@鲸书 在自己的微博上写道——报道是遗憾的艺术,接受一切批评。只希望读者看到的不只是一个“35岁陕西农民冒充90后台湾音乐人”的故事。

 

令人料想不到的是,事情在报道刷屏当晚开始进入高潮。

 

先是虾米音乐的CEO站出来挺了庞麦郎一把,他在微博上公开了和庞麦郎的微信聊天截图,聊天中庞麦郎明确否认了接受过《人物》的采访。很快,CEO同志又发微博称:“今天下午陈静在未做核实的情况下打电话骂了我们同事还在网上公开我们同事名字,虽然事后删除了,但这做事方式有待商榷吧,你们采访庞麦郎跟我们有半毛钱关系吗,@鲸书出来走两步啊。”

 

@鲸书 随后走了出来,强调报道属实,并放出短信截图称受到虾米工作人员的骚扰:“谢谢各位关注,报道属实,每一个字都有采访录音和其他材料为证。对虾米网CEO@孩子气的南瓜 一点回应:我没有骚扰过贵司的林女士,前后两通电话都只是解释我的确采访了庞明涛,这两通电话也有录音。另外,祸不及亲族,烦请‘虾米音乐人’@周呜呜 不要再骚扰我妈妈,谢谢。”

 

庞麦郎很快也在媒体上对此篇文章做出了回应:“用四个字来形容就是:胡编乱造,所有的内容都不真实。”新浪娱乐事后联系了这位当事人——针对《人物》杂志的文章,庞麦郎表示并不知道他们录音了,他不觉得那是采访,只是闲聊,“没说要访谈,也没说要录音,而且她还没拿话筒。”对于这篇文章的真实性,庞麦郎称完全是胡编乱造,他说没有问“你们谁最好看”的问题,“这是最让我生气的。”此外对于文章中说他35岁庞麦郎也非常生气,他认为这是侵犯隐私,他也称自己一直就没有签经纪公司。

 

而《人物》的回应则显得冷静得多:“《人物》采访事先已征得庞明涛本人同意,全部对话均有录音,总时长约706分钟。”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文编辑:张杨 编辑邮箱 shguancha@sina.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2)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