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经济 > 城事更新 > 文章详情
改造设计方案整整300多页,为何要在上海这条道路下如此大的工夫?
分享至:
 (31)
 (3)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束涵 2020-11-22 06:01
摘要:今年,上海共推进96处道路交通拥堵点改善工程,超额完成2020市政府实事项目既定的50个任务目标。

不少市民发现,今年上海一些道路的路面重新划线,部分车道设置成可变车道。道路上方竖起高高的龙门架,电子屏根据车流情况调整行车标识,提醒市民在相应时段应当如何通行。

记者从市道路运输管理局获悉,今年,上海共推进96处道路交通拥堵点改善工程,包括“标志标线改造项目”“路口渠化改造项目”“路段改造项目”“公交港湾式车站改造”等类型,超额完成了2020市政府实事项目既定的50个任务目标。

“随着上海的道路资源越发趋于饱和,改造思路也发生了变化。”据市道运局设施运行处介绍,上海正通过“微工程”的方式,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实施项目,在有限的空间内最大程度地挖掘道路潜力,提升通行能力。

 在有限空间内挖潜

田林路,横跨闵行和徐汇两区。曾经因为中环线地面段的建设,道路被“拦腰截断”,因此加剧了相邻的漕宝路及宜山路拥堵。直到去年7月,田林路下穿中环线地道新建工程竣工通车,驾车通过中环线的时间大大缩短,周边道路的交通也顺畅了许多。

不过,在田林路与桂平路交叉口,一个新的堵点出现了。“这是因为,下穿中环线的地道上布置了3条机动车道,中间一条为潮汐可变车道。早高峰时段,从闵行到徐汇通勤的市民可通过原有的一条西向东车道,以及潮汐车道穿过地道。但是,出了地道后的东侧地面道路上,西向东的车道缩减到了一根,形成了交通瓶颈。”市道运局设施运行处高子栋解释。

针对这一情况,市、区交通与交警部门及时沟通,经讨论后决定,在东侧地面道路上也划出一条潮汐可变车道。根据早晚高峰客流调整,与地道车道配合,打通该处堵点。

由于整个施工段地处漕河泾办公、商业密集区,而且地下管线错综复杂,绿化生态较好,施工时间、作业都存在不少的限制。期间各相关部门与参建单位多次召开工程专题会协商,最终啃下了硬骨头。如今完工近一个月,该路段车辆通行能力明显提升,有效缓解了漕河泾交通瓶颈状态。

“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在改善需求与建设条件存在矛盾的情况下,设置可变车道是改善效果最为显著的一种项目类型。”市道运中心设施运行科朱春和告诉记者,“特别是在中心城区,路网已经基本成型。在道路红线基本不动的情况下,可以更多地通过可变车道、待行区等方式挖掘道路潜力。”

综合改造提升经济效益

江苏(北)路(长宁支路—华山路)是长宁区三纵三横路网的主要干道,也是市民陈女士每天上下班的必经之路。

“以前早高峰的时候,车子真的太多了。车速最多到每小时6公里左右,这段大概2公里的路,一开就得半个多小时。”今年,陈女士明显感受到,道路大变样了。“通行时间从30分钟缩短到了15分钟。人行道上方杂乱的管线没了,路面更加整洁,整体感觉更加舒适。”

在缓拥堵方面,长宁区探索出来的思路是“一路一方案”。“不单单考虑缓拥堵,而是将它与架空线入地、景观绿化等项目结合到一起,进行综合改造。一方面能够提升道路品质,另一方面避免多次动工,具备一定的经济效益。”长宁区交通管理中心副主任奚佳森表示。

因牵涉到的方面比较多,光是设计改造方案,就花了三个月。期间,多次邀请包括街道、属地交警以及市政方面的专家等参与评审,对方案进行细化与完善。

“设计方案有整整300多页,分为非机动车停放篇、管线篇等等,这样的细化便于后续施工。”代建方上海金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骋尧介绍,“我们拆除了机非分隔,把原有的非机动车道改为机动车道。人行道往里收缩,新辟出一条非机动车道。此外,还利用部分分隔带和非机动车道设置了港湾式公交站点,增加一根北向南机动车道,也能作为出租车候客点,一举两得。”

记者在现场看到,在路面翻新、人行道铺装、管线入地、车道规范调整等一系列“精雕细琢”后,江苏路变得愈加整洁、平坦。据测算,整体通行能力提高了50%。“明年我们将复制江苏路的做法,通过‘一路一方案’的方式,从多个方面对道路进行综合提升。”奚佳森说。

注重多种出行方式路权平衡

从近年来的发展趋势看,上海在进行道路缓拥堵改造时,更加注重各种出行方式路权的平衡。

一方面,推动公交专用道和港湾式车站等落实公交优先的举措,在浦西中心城区和嘉定、青浦两区集中实施了一批公交港湾式车站改造项目,改善了公交站的候客环境,交叉口通行能力平均提高8%,车延误率减少10%左右,平均排队长度缩小6%;另一方面,落实慢行交通设施和环境的改善,以及设施挖潜提高机动车出行效率的缓拥堵专项。

记者了解到,在推进本年度实事项目过程中,上海也引入了新机制新做法。比如利用大数据的技术手段,聚焦交通拥堵新区域、新情况。针对拥堵点位较为集中的片区,邀请专业机构进行系统性的拥堵成因研究,由点及面从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研究制定相应的区域拥堵改善措施。

在对既有缓拥堵项目的跟踪时发现,项目实施效果随着时间推移呈现弱化现象,需要通过综合性措施予以巩固。

市道运局表示,后续将以综合解决区域拥堵矛盾为出发点,平衡公共交通、慢行交通、静态交通等各项需求,以区域综合交通改善项目为示范,逐步推进市中心城区及郊区中心镇的区域交通缓拥堵。

此外,还将对已实施的项目委托专业第三方机构系统地进行后评估研究,根据评估结果综合分析改造措施的成效和不足,为后续项目实施提供经验。

栏目主编:张奕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3)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