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郊野笔记 > 文章详情
隐居上海乡间,这位设计师能让现实“牵手”理想吗?
分享至:
 (14)
 (13)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黄勇娣 贾佳 2016-09-19 17:44
摘要:虽然背靠高速,但这里相比村内民宅聚集地,算是一个略显偏僻的所在。而张自主经过一番设计,取地势所长,借着许多老树的遮蔽,将其营造成了一处“遗世独立”的静谧空间。

 

近两年,在上海,不经意间就会听说,又有人从城市迁居乡村、过上田园隐居生活了。如此消息总是惹人向往。而家住上海松江泰晤士小镇的张自主,就是这样一位令人羡慕的“闲人”。

 

他的乡间新居,位于泖港镇腰泾村的东北角,一处临近高速公路的地方。正是由于背靠高速,这里相比村内民宅聚集地,算是一个略显偏僻的所在。而张自主经过一番设计,取地势所长,借着许多老树的遮蔽,将其营造成了一处“遗世独立”的静谧空间。

 

从乡村到城区,不足半小时车程,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隐居”,可生活就这样静了下来,让人快活。隐居上海乡间,并未彻底抛开“眼前的苟且”,张自主真能找到心中的“诗和远方”吗?

从二楼阳台看出去,远近的田园风光尽收眼底。

 

过上一田一舍的生活

 

张自主是一名室内设计师,从事室内设计工作十余年。他的这处屋舍,有一个质朴而不失雅致的名字:“一田一舍”。

 

装修落成时,他曾想过许多名字。而“一田一舍”,源自无意中的灵感。“还是回到最初来这里的心愿,守着远处的稻田,旁边有一间自己的房子。”

 

谈及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张自主说,它像一颗种子,已在自己心底埋了许多年。两年前,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他与村里一位老友闲聊时,得知有座村民闲置的宅院,便立即下决心将其租下,终于开始将愿望付诸于行动。从最初接手、规划,到装修完成,整个过程完全是张自主一人依照自己的心愿设计的。工作之余,随灵感而作,断断续续花费了一年多功夫,他终于在一个月多前搬迁入住。

 

去往这座民宅,要通过村里一条石路。来到村落东北角,便会看到这处屋宅的门朝西开着。夏天,推门而入,可以看到一池荷花和前庭的桂树。再往里,还隐约可见秋千和露天茶台。院落很大,与屋内面积相加,足有近千平方米。蜿蜒的石径路,新铺设的狐面草坪,四周种了许多花木和绿竹,与原有的老树错落有致,完全遮蔽了远处的道路。

 

房屋保持了原有民居的基本格局,张自主只对个别墙面作了简单改造。底层区域,都采用了落地玻璃。坐在其中,不仅能饱览院中景致,还能沐浴阳光。上到二楼,从不同视角远望,能看到不同风格的景色。西侧的亭台上,同样种植有花木和绿竹,可以看到独门院落中庭的全景,有点西式洋房花园的味道。透过南侧会客厅的落地窗,则可以看到外面的田野,和农民劳作的场景。

 

张自主在院落里种植了桃、梨、柿子、李子等果木。在院落的东南角,他还为自己留出了小块菜园,依时令种植不同的蔬果。一旁,还有散养的鸡。

 

张自主说,回到乡村,最该讲究因地制宜、顺势而作。眼下虽已历时一年多,但仍然没有全部完工。“这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随着对生活的感受增多,我可能还会有更多灵感,不断调整。”他亲自绘制的立体墙面上,有着几位老友的即兴创作。而那些空白的画框,一些空间的互动和保留,着实让整个宅子增添了几分趣味。

张自主在乡居中作画。

 

找寻内心向往的节奏

 

这样一间乡野民居,满足了张自主对慢生活的追求。事实上,从市中心迁入松江城区,再从松江城区迁入乡村,十余年来,张自主以与多数人不同的节奏,一步步找寻着自己梦想的生活。

 

2001年,张自主来到上海,开始从事室内设计工作。城市里的快节奏工作,很容易让人感到疲惫。而娱乐方式也是单一的,聚餐喝酒,或者去KTV。城市生活的劳顿感,让他越来越希望能沉下心来做些事情。

 

2008年,他将自己创办的公司部分迁入松江。最初,往返市中心与郊区之间的奔波,产生了奇妙的对比。每次驱车前往市区,他心里就会增加几分压抑。但当他踏上回松江的路时,明显自在、轻松许多。于是,一段时间后,张自主举家迁入了松江泰晤士小镇。

 

但这样还不够。2009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张自主来到松江浦南地区,便被这里的乡村吸引。“干净、开阔。”他回忆说,自己第一次看到上海的乡村,就留下了不错的印象。于是,找一座民宅过恬淡乡村生活的愿望随之萌生出来。

 

在身边的朋友看来,回归田园是一个需要“等到以后”再去实现的事,甚至有些遥不可及。“很多朋友总说,等五年之后,十年之后,或者退休再说吧。”张自主说,自己更想“活在当下”。因为自幼在乡村生活,对于这样的回归,他觉得很自然。

 

两年前,得知从松江城区通往泖港镇的大桥即将开工建设,他随即确定了民宅的选址。设想一下,每天花半小时从城市前往腰泾村,就可以在理想和现实生活中自由切换,该是多么美好自在!

 

不过,要想从低洼不平的荒地中,开辟出别致的田舍景致,并非易事。“最初,那里是完全荒废的,杂草足有半人高,每次进去丈量尺寸,都被蚊子轰出来好几次。”翻耕、填土,平整土地,固定墙体,在能够“装修”之前,许多基础性工作就消耗了张自主大量的精力和费用。只是,相比离梦想越来越近,这些消耗就显得没那么重要了。

乡间小道。

 

留给生活更多时间

 

搬入新居一个多月来,张自主很享受在乡村工作的状态。他戏称自己是腰泾村里的“新妖精”。

 

每天清晨,他早早就驱车来到这里,田野开阔,满眼绿意,空气清幽,心情一下子就舒畅起来。空间和时间的感受也发生了转变。在这里,张自主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属于自己的。再不像从前,常被许多琐事打断,真正想要着手的事却迟迟不能推进。

 

上午,在院子里浇一浇花,泡一壶茶,在工作室独处,偶尔通过电话交流工作。“平时需要大半周时间才能完成的方案,如今只要一天就能做好。”张自主发现,心静下来了,工作效率也会高很多。

 

每天都过着这样的生活,状态和习惯也不知不觉变了。工作之余,他重拾起了搁置多年的画笔。自幼学美术,张自主喜欢绘画。以前,这项爱好总被琐事打断,能拿得出的时间少之又少,画画变成了他一直惦记却无法进行的事。“来到这里,一下子就有时间了。而且,村里有不少适合写生的景色,背着画板,出门走一走、转一转,感觉太棒了!”

 

到下午或傍晚,常有三五好友来田舍小聚。这样的氛围,吸引了越来越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的休闲方式也从以前的喝酒、唱歌,变成了品茶、畅聊。

 

用乡村的新鲜食材招待朋友,更唤醒了张自主对乡村生活的热情。为此,他专门在厨房安置了大灶,并请来了在做私厨的朋友一同研发菜式。乡村里,时令水果品种丰富,村民自留地里种的蔬菜,都成了极好的食材。不必出村,熟悉的村民就会送来家养的鸡、鸭、禽蛋,以及河里钓的鱼。有时,张自主亲自下厨,有时,则邀朋友一道下厨。到了黄昏时分,与好友围坐成一桌,大家边吃边聊,时不时透过落地窗,瞟一眼远方的田野、天边的落日,别提多惬意了。

 

其实,近两年,腰泾村已迁入了不少像张自主一样的“新村民”。“很少有人不热爱大自然。”张自主说,慢生活是一种感受,但要完全适应,也需要时间。相比村民眼中的“外来者”身份,他更愿意把自己当作是村里的一份子,希望在享受乡野生活的同时,让乡村变得更美好、更有生机活力。

 


 

(图片摄影:蔡斌 图片编辑:项建英 编辑邮箱:jfshquxian@163.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3)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