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科教 > 教育在线 > 文章详情
学习的城市 开放的大学|她,当年全校最年轻的老师,学生们大多更加年长
分享至:
 (26)
 (3)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彭海虹 2020-10-11 07:01
摘要:在全国首创“线上线下、互联互通”终身教育资源配送体系,列入上海教育综合改革项目,覆盖全市439家终身教育机构

22年前,我怀揣梦想走进上海开放大学;22年来,我有幸见证和亲历开大事业发展,这里具有特殊意义的历史阶段与进程许许多多。


【十年讲台生涯,面对年长学子】

从小,我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教师,还记得那是1998年盛夏,大学毕业的我来到开大,成为开大最年轻的教师。开大学生不同于普通高校的学生,他们来自各行各业,跨越各个年龄层次,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间用不同的方式努力学习着、奋斗着。面对这样一个独特的学习群体,面对这些大多比我年长的学生,我始终充满尊重和理解。

十年教师生涯,在开大这所没有华丽外表、却拥有十万之众学子的学校,在这片覆盖着网络的绿叶天空,每每站上讲台,总会有一种油然而生的踏实与坦然,有一种教学相长的愉悦与激励。

【双休日忙碌,寒暑假最忙】

2007年底,我接受组织安排,离开了自己热爱的教师岗位,调到新成立的学生处,负责学校招生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在这个全新的岗位上,我和团队很少能按时下班。双休日是忙碌的,因为开大学生大多在职,为了不影响他们的正常工作,组织学生活动总是放在双休日。

寒暑假更是最忙碌的,因为寒假是招生的关键时期。在做学生工作中,我感知到学习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潜能,开大的开放教育能够让那些无法迈入普通高校殿堂的学习者同样享受优质、平等的教育,实现他们求知的梦想。

当看到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重拾求学理想、静心回归学堂,当一名又一名白领、蓝领、劳模、外来务工者走进校园,当许许多多的母女、夫妻、兄弟坐进同一课堂,我无比感动、无限感慨。开大让越来越多的人相信——学习是一种生活方式,学习让生活更美好。

【上海首创,全国领先】

2014年初,我再次转岗,来到上海市学习型社会建设服务指导中心办公室,从学历教育转向社区教育。社区教育要服务上海市民的终身学习,这里的许多工作都定位于“上海首创,全国领先”。虽说我只是其中一朵浪花,但庆幸自己正跟着时代的大潮一起奔腾向前。

一晃,六年过去了,这正是上海学习型社会建设事业迅猛发展的六年。

我们创造了以“广覆盖、重体验、求创新”为特色,以“覆盖全市的四级办学网络、高效运行的教学管理机制、有效精准的资源配给机制”为保障的社区教育模式。我们打造了社区教育公共服务大平台,既有实体办学机构,也有学习团队、体验基地等多类延伸的学习阵地,同时吸引了多部门多行业教育培训资源在这个平台上优化整合,实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街道乡镇和村居全覆盖。我们建设了上海社区学习地图,汇集了全市各社区学院、社区学校、老年大学等机构的各类信息,真正为市民就近学习提供便利条件。我们组建了社区教育课程联合教研室、社区教育青年研究沙龙、上海市志愿者协会社区教育志愿服务总队,创新了师资队伍培养的多元载体。我们在全国首创“线上线下、互联互通”终身教育资源配送体系,列入上海教育综合改革项目,覆盖全市439家终身教育机构,建立“高校继续教育培训联盟”“数字化资源建设联盟”等,扩大资源供给渠道,并将上海优质资源配送到新疆、贵州、四川等地,支援当地社区教育。我们携手科技、文广、宣传等部门,建设十大市级终身学习体验基地,延伸体验站点129个,开发体验项目600多项,将传统参观、动手操作、沉浸体验与教育课程相融合,实现全方位、跨时空、更便捷的优质资源集成配给机制。我们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习型城市关键特征框架》为标杆,在体系构建、资源共享、投入机制、队伍建设、信息化应用等方面建立了一系列全国首创性制度,保障了社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确立了上海作为全国社区教育先行者和排头兵地位,提升了上海在全球学习型城市建设中的国际话语权。

社区教育事业方兴未艾。因为爱,所以付出,因为爱,所以奉献。我们心存光芒,必有远方!

(本文作者系上海市学指办主任、社区教育部常务副部长)

栏目主编:徐瑞哲 文字编辑:徐瑞哲 题图来源:作者提供 图片编辑:苏唯
本文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3)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