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视觉 > 见识录 > 文章详情
企盼迁居20年,普陀区“三产六户”如愿搬离
分享至:
 (0)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蒋迪雯 李茂君 2020-09-29 13:37
摘要:“房子终于动迁了,一桩心事、也是一个心愿,了了”。

9月29日一早,普陀区农林路301弄26号居民小程准备搬家,30多年的老邻居前来帮忙搭把手,并送上祝福:“有空回来看看,到新的地方生活更美好”。

当日,普陀区46街坊——宜川路街道农林路301弄“三产六户”居民开始搬迁,乔迁新居。

宜川成为普陀区首个全面完成区域内无卫生设施旧住房改造的街道。

第一家开始搬离。

一早,小程就开始忙碌起来。

就等搬场车来了。

老邻居送上祝福,”“有空回来看看,到新的地方生活更美好”。

80后的小程从爷爷辈开始就住在这里,自己一直到结婚才搬出去,“别人叫我们‘钉子户’,其实我们也很想搬,但等了好多年,一直在这里没有解决”。

光新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杨岚介绍,这次乔迁的3户居民,其中一户家里老人生病,去年就搬去和儿子住,“这位居民现在住在7、8公里以外,我们要上门签约,老父亲答应让我进门见证”,这位居民和杨岚聊了半个多小时,非常感慨:“我是一名知青,现在生活好了,儿子也很争气,房子终于动迁了,一桩心事、也是一个心愿,了了”。

汤阿姨家与铁路仅一窗之隔。

楼梯仅容一人上下。

这个房间住着汤阿姨夫妇和儿子,当中的隔板已经卸下。

4日搬,已经整理打包得差不多了。

夫妇俩帮着小程搬家。

窗外又一列火车驶过,汤家的窗户一直关着。

住在1号二楼的汤阿姨夫妇准备10月4日搬,大部分生活用品已经整理打包好,房子的北面与铁路仅一窗之隔,火车经过很吵。

儿子和他们住在一起,用一块板隔着,30多岁还没谈女朋友。“现在好了,我们准备买附近的三室一厅,先解决儿子终身大事”。

农林路301弄是1970年代的老房子。从1999年到2019年,这片总建筑面积约181平方米住地,历经1999年光新路480弄建造时的动迁和2010年世博会前夕的旧改,30户居民最终留下了1号、26号和33号三幢私房,成为宜川路街道最后的无卫生设施的老旧住房区域。

这个地块是附近的“洼地”——无独立卫生设施设备,房屋结构老旧、空间狭小、安全隐患大。

此外,这“六户”人家的家庭成员中既有大病重病人员又有残疾人员,既有单亲家庭又有大龄未婚青年。虽然居民们对改善生活的呼声强烈,但该地块曾历经过两次动迁,仅仅因为三五千元就将协议推翻……

要搬了,现场喜气洋洋。

宋家大姐(中)和汤阿姨(右)开始展望未来。

宋家姐妹是首家签约的居民,赡养老母亲同时抚养着一子一女。姐妹俩身体不好,家庭条件也不富裕,由于签约不能满足家庭要求,迟迟不肯松口。

时任光新居民区党总支书记的李凤霞至今记忆犹新,今年二季度初各项复工后,无卫生设施旧住房改造启动。走访中,年逾八旬杨奶奶曾对她说,“台风暴雨天是你们把我背出来送到安全地方过夜,也是你们在政策上一直照顾我家女儿,我心里都明白,我会让女儿们好好考虑的。”

日常的嘘寒问暖,生活上的关心问候,让一家人感受到了居委会对他们的真心,尽管老人于数月前带着没能住上新房的些许遗憾离世,但老母亲的愿望让她的家人逐渐打开心门,成为首家签约。

农林路也已经找不到了,连寄快递和邮件,居民们标注的地址也是“光新路480弄靠近铁路”。居民身后的“大隆花苑66号”也是无奈之举。

复工复产以来,宜川路街道党工委全力加速推进开展“三旧”换“三新”工作,并再次启动普陀区46街坊地块的房屋置换协议。

在协议项目开展之初,街道便成立了工作专班,挂图作战,实地勘察,将该地块的房屋、房主、租客、矛盾问题等情况一一排摸,形成一户一档,制定详实的“作战图”。

在签约过程中,坚持阳光政策,统一口径、统一标准,做好一户一方案,负责本次置换协议的管理办表示,确保“该群众享受的利益一分不少,不符合政策的要求一步不让”。

“钉子”终于拔了。

喜气洋洋迈向小康新生活。

栏目主编:张春海 文字编辑:张驰 图片编辑:张驰 编辑邮箱:8903168@qq.com
上观新闻 蒋迪雯 李茂君 摄影报道
视频剪辑:王清彬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