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思想汇 > 文章详情
“好好吃饭”这件事,何以惊动了习近平?
分享至:
 (44)
 (8)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徐根兴 2020-08-17 06:31
摘要:习近平为何如此重视“好好吃饭”这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呢?

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媒体和餐饮行业以及公众都在热议如何“好好吃饭”。其实,习近平一直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和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多次强调要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并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在2017年5月26日就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进行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时,他强调指出,要倡导推广绿色消费,每个人都应该做践行者、推动者,要推动形成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那么,习近平为何如此重视“好好吃饭”这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呢?

应从生态环境保护的高度思考节约和反对浪费

关于“好好吃饭”以及制止消费中的浪费,在我国历朝历代都有道德约束。总书记在重要指示中所引用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就来自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新中国成立后,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关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宣传,但那主要是从节约珍惜粮食、尊重农民的劳动出发,而从爱护和减轻生态环境的压力和可持续发展视角进行宣传的,相对还比较欠缺。

日常社会生活中的浪费现象俯拾皆是,有些浪费甚至触目惊心。比如,以餐饮浪费为例,几年前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曾经报道,北方与南方的浪费略有不同,北方是浪费在餐桌上,因为北方人豪爽,南方是浪费在厨房里(也就是食材加工环节较浪费),因为南方人吃得过于精细。另据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课题组2013-2015年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餐饮食物浪费量约为每年1700万至1800万吨,相当于3000万至5000万人一年的口粮。这几年由于公款吃喝得到有效控制,因此当前的餐饮浪费中私人和商务聚会比较多,主要还是因为情感需要而“讲排场”所致。这些餐饮浪费都变成了额外的生态环境消耗。

牛津大学的学者约翰·英格拉姆认为,吃什么不仅仅是农业的问题,还牵涉到社会、经济、政治等各个因素。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也许可以不必担忧农产品的生产能力,但不能不关心过度生产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压力,应从这样的高度思考节约和反对浪费。

 需要提升公民消费的绿色责任意识

餐饮浪费与人们的习惯和意识的培养息息相关。只有把公民的绿色消费意识培育成一种本能、一种自觉,才能促使在其餐饮消费时,时时刻刻体现出对坚持节约、反对浪费的善意举动。

公民的绿色消费自觉,往往体现在站在生态友好的高度、站在社会角度思考个人绿色生活方式,将个人需求与生态环境的要求有效融合,把消费的绿色责任当作是一种本分。公民在“好好吃饭”方面的绿色责任应该包括:适度消费和文明消费的责任,影响身边人的责任,监督餐饮企业的责任,拒绝消费野生动物的责任,减少环境污染的责任,等等。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来说,各有侧重。如果说小孩的绿色消费责任意识在于培育,那么,青年的绿色消费责任意识在于加固,中年的绿色消费责任意识在于发扬,而老年的绿色消费责任意识则在于传承。

建立健康的消费方式需要全社会努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民以食为天,如果在这件事上抱以轻视麻痹的心态,缺乏长远眼光,一旦出现问题,就会是“天大的事”。从这个意义上说,“好好吃饭”不仅仅是个人的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

《“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指出,强化绿色消费意识,提高公众环境行为自律意识,加快衣食住行向绿色消费转变。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既是巨大的成绩,但也给生态环境形成了巨大的压力,这其中,每年餐饮消费巨量垃圾的产生就是一个突出的社会管理难题。厉行节约不是节制食欲,“好好吃饭”对于人来说很重要。但如何做到“好好吃饭”呢?需要动一些脑筋,想一些办法,做到不繁琐、不纵欲、不攀比。比如,如果主人请客能在点菜时跟客人商量,征询客人口味喜好,一旦吃不完,不要碍于情面,可以打包带走,这样也许就能减少浪费。在餐桌上合理点餐,避免铺张,这是减少浪费、减量垃圾、减轻生态环境压力的最简单、最直接、最容易做的事情。

鼓励和支持“好好吃饭”,需要各级政府努力作为。比如,在每年的“中国农民丰收节”,在庆祝农民丰收的同时,可以城乡联动,植入“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宣传教育活动,用新的方式、新的手段、新的要求对各类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开展教育。有人认为,只有穷的时候才需要节约,其实,富的时候更需要节约。穷的时候节约是被动的、被迫的,是经济行为,是家庭硬约束;富的时候节约是主动的、积极的,是伦理行为,也应该变成心理上的“硬”约束。与此同时,相关法律法规也要跟上,要对公民消费中的不良行为从细节上加以规范,避免口号式的宽泛条款。

餐饮企业、行业协会、社会组织等,需要用各种手段持续宣传“好好吃饭”。从“光盘行动”到“晒空碗”,形式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能从“有趣”到“有用”到“有效”。在餐饮行业的有关评比中,对节约措施的落实应该有专门条款,每年表彰在反对浪费方面做得好的餐饮企业和机关学校等各类机构内的食堂,并进行监管。可以多宣传一些好经验、好做法,比如某餐饮企业推行的“四步工作法”——点菜先指导,半份有选择,整份分小份,打包有提醒,就值得推广。

总之,“好好吃饭”不仅仅是私人行为,也是社会行为。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与贫富没有关系,而是民族素养问题。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推动形成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作者为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教授、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转载请注明来源“上观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栏目邮箱:shhgcsxh@163.com)

栏目主编:王珍 文字编辑:王珍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苏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8)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