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思想汇 > 文章详情
用好上海红色资源,推进“四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建设
分享至:
 (19)
 (5)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忻平 陶雪松 2020-08-17 06:21
摘要:在即将迎来建党一百年之际,推进“四史”学习教育入学校思政课堂,坚持价值观为主导,坚持大中小一体化建设的原则,对树立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2020年1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首次提出“四史”学习的概念。他指出,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同新时代我们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丰富实践联系起来。上海是党的诞生地,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具有学习“四史”得天独厚的条件。同时上海具有开放、包容和创新的品格,上海的思政课改革和课程思政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在即将迎来建党一百年之际,推进“四史”学习教育入学校思政课堂,坚持价值观为主导,坚持大中小一体化建设的原则,对树立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四史”学习教育融入学校思政教育有助于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思政课和课程思政改革的核心是价值观教育,“四史”学习教育进入学校思政课,必须坚持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党的创新理论,结合“四个伟大”,通过学校课堂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融入学生的价值观培养。

“四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教育,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勾连,帮助学生树立信仰。这有助于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时代性和针对性,有助于思想性与学理性相统一、历史观与“三观”相一致,有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与自豪感,有助于增强青少年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认识与理解,从而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

信仰不是与生俱来的,尤其对于青年学生来说,需要持之以恒地教育与培养。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我们党诞生近百年,是一个拥有9000多万党员的世界大党,为实现伟大中国梦,就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愿意为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可用之才。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以中国共产党人为代表的先进分子坚持信仰、秉持初心,为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的牺牲。据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普查数据,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时算起,全国为革命牺牲的共产党员和革命仁人志士共2100万人。另据民政部门和组织部门统计,从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名可查的党员烈士就有370多万人。也就是说,在这1万多个日子里,平均每天约有370名共产党人牺牲!这些都是“四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也是思政课教学的最好教材,需要进一步挖掘和宣传。

“四史”入思政课堂,必须坚持大中小学一体化原则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也是各级各类学校的共同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学校思政课是思政课教育的主要阵地,“四史”教育进入学校思政课中要注意创新内容与形式,注意大中小一体化的联动和区别。

首先,“四史”教育进入学校思政课,需构建大中小幼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格局,其中目标、标准和内容的一体化是关键。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明确课程建设目标、标准和内容的一体化,推进“四史”学习教育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讲好红色故事,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中小学思政教育为大学的思政教育提供了基础,中小学思政教育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大学思政教育的效果,因此必须增强大中小思政教育的联动。

其次,“四史”学习教育融入学校思政课,推动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必须按照教育规律、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根据学生年龄和学段,循序渐进、螺旋上升,注重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大中小各阶段学生发展特点不同,接受教育的能力各异,在大中小一体化建设的同时,尊重差异,制订适合各个阶段、各个学校、各个年级的“四史”课程,就是遵循学生成长发展的规律。

最后,“四史”学习教育进入学校思政课,应增添新时代的新元素,探索学生喜闻乐见的新方式。尤其在内容上要讲活历史故事、用活红色资源,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和效应。上海具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据10年前统计,上海拥有657处革命遗址,现存440处。根据最新统计,上海拥有1000多处红色纪念地。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时强调:上海是我们党的诞生地,党成立后党中央机关长期驻扎上海。上海要把这些丰富的红色资源作为主题教育的生动教材。这是上海进行“四史”学习教育并将其融入思政课堂得天独厚的条件,必须充分利用好这一资源。在大中小一体化建设中,以创新的原则,以现场教学、体验式教学、融媒体教学等不同形式,讲活历史故事、用活红色资源,化抽象理论为具体实践,化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才能让初心薪火相传,把使命永担在肩。

“四史”学习教育入思政课堂,教师是关键,机制是保障

首先,教育者先受教育。新时代,面对日新月异的形势变化,面对全球化与人工智能时代,学生的眼界、需求和知识储备都有所提升,这就决定了我们既要坚持大中小一体化建设原则,又要适应大中小不同学生主体的现状和需求;既要发挥思政课教师在课堂“四史”学习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又要提升各门课程教师守土有责、围绕主题的能力。新时代对教师的素质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何“做有信仰的思政课教师”,做有深厚学养和深厚教学功底的教师,做能够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培养学生价值观的有为的教师?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因此,“四史”学习教育进入思政课的一个关键是教师。

其次,建立“四史”学习教育的师资保障机制。“四史”学习教育进入学校思政课,不仅只是思政课教师的责任,也是学校书记、校长的责任,也是所有教师的责任。因此,要建立领导带头、学校重视,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师资机制。上海不仅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还是红色文化研究的高地,拥有一大批“四史”研究专家学者,这为上海的师资力量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最后,坚持开放、包容和创新的原则,建设一个以“四史”学习教育融入学校思政课为主题,以大中小一体化的上海师资、培训和联动为主要内容的同城平台。如建立特聘教师(教授)制度,整合利用好社会资源。深入开展“大手拉小手”同城协作,开门办学,统筹课内课外,强化实践育人。通过组织示范马院与非示范马院结对、公办民办结合互帮互助,整体提升马院发展水平;通过高校马院与区教育局结对共建,推进两支队伍联动,从而为“四史”学习教育进入学校思政课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

作者分别为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会长、上海大学文学院历史系博士生


转载请注明来源“上观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栏目邮箱:shhgcsxh@163.com)

栏目主编:王珍 文字编辑:王珍 题图来源:新华社 图片编辑:雍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5)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