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国内 > 港澳台 > 文章详情
那个举椅子砸陈水扁的郁慕明:我的根在上海,台湾的根在大陆
分享至:
 (12)
 (17)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川越海峡 2016-07-16 06:01
摘要:连战和宋楚瑜都带了家人,只有郁慕明没带,对此郁慕明说,连战和宋楚瑜都是第一次回大陆,“我不带家人,是因为我经常回来。”郁慕明说。


这张我全家的集体照,包含我祖母、父母、以及我们十五个子女都在其中。我在家排行十七,即郁十七郎是也,拍照时乃抗战胜利后隔年,前面有两位兄姊不幸先走了,还有十五位,皆为同父同母所生。两年后,我随父亲来台湾参加国货博览会,准备投资国药号,却因两岸生变留在台湾,真的是世事难料,一切皆有命注定!我一直到最近才发现,如今十五个兄弟姊妹,包含我在内,还有十位在人间!


——郁慕明

 


上海郁家



1945年冬,一件画坛盛事轰动上海滩,画坛名宿张大千一次收徒五姐妹。


这五姐妹就是郁慕明的五个姐姐,郁慕贞、郁慕洁、郁慕娟、郁慕云、郁慕莲,时人称之为“五美拜师”。


郁氏祖籍山东,后来迁至上海。


当年的“郁良心药堂”闻名上海,这家药店有一块纯金打造的“郁良心堂”金字招牌,用郁家的名字做保证,以示决不贩卖假药。


这家药房,就是郁慕明的曾祖父郁怀智在清朝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创办的。


郁怀智,字屏翰,上海人,早年就学于冯桂芬创建的上海广方言馆,这是上海第一所外国语专科学校。毕业后,他进入英商义记洋行,专门从事洋布的买卖。此后经营棉布致富,再后来开了药房。


郁怀智的儿子郁葆青,幼时茹读私塾,有记载其“于英文、理化、军事、国术各科亦尝涉猎”。


郁葆青的儿子郁元英,一身文人做派,“花很多时间在诗词和昆曲上。”郁家当时居于上海方浜路,在老城隍庙隔壁。当时附近治安不太好,郁慕明的父亲郁元英雇请了两个白俄罗斯保镖,出门或者偶尔坐电车的时候白俄罗斯保镖都跟着。


郁家诗书传家,常怀悲悯之心,是典型的儒商。


郁怀智生性慷慨,热心公益,是上海滩的慈善家。郁家几代都在当地捐钱修路,兴办义学,救治穷人。当时,郁家捐钱修了一条“敦惠路”,用的便是郁慕明曾祖父的名讳。


在郁元英经营“郁良心堂”时,曾自制治疗胃病的“胃气痛散” 和治小儿面黄肌瘦的“保赤散”,据称由于疗效好、价格低,深受百姓的喜爱,,而独家配方的“六神丸” 更是当时上海的名药。


为了救治穷人,当时郁元英将“胃气痛散”和“保赤散”放到药店,生活困难的百姓可以随意索取, 有钱的放一个铜板,收到的铜板, 年底分给职工。

 


郁十七郎



郁元英的小儿子,就是郁慕明。


“因为很多机缘,我才会出生,今天才能跟你见面。”郁慕明说。


1940年7月19日,郁慕明在上海出生,家中排行第十七。在他前面有12个姐姐,4个哥哥。


郁慕明的母亲是当时苏州大户严家的小姐严钰琴。


作为大户人家,郁家对于子孙繁衍尤为看重。因为祖父郁葆青和父亲都是独子,郁慕明的祖父母抱孙心切,希望穆字辈中能多有几个男孩。


婚后,严钰琴生的第一个孩子就是男孩,郁家极为欢喜。


第一个是男孩以后,十个女儿就排着队出来了。有一种说法称,在“传宗接代”的压力下,当时严钰琴主动提出,给丈夫纳妾,为郁家多生子嗣。但这个想法遭到郁元英的拒绝,理由是“会生女的,就会生男的”。


在连生10个女儿后,郁家迎来第12个孩子,是个男孩,取名“慕熹”。街坊四邻络绎前来道喜,郁家光红蛋就发了一万多个。


此后,又接连生下两个女孩后,严钰琴生下两个男孩,排行第十五、十六。


郁慕明说,十六个哥哥姐姐母亲几乎是一年生一个。


“但到了我这里,是又过了3年,母亲怀的孕。”郁慕明说,当时母亲实际上是不想生的,就尽量做一些大动作,还要跳上跳下的。


“机缘巧合,我没被跳下来。”郁慕明说,“我家里的兄弟姐妹多,每次说到这个地方我都要强调一下,我们是一个父亲,一个母亲,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作为郁家最小的男孩,郁慕明在外被称为“郁十七郎”。

 


乡愁60年



1948年,郁慕明8岁。


当时台湾正在举办“国货博览会”,郁元英打算去台湾参加博览会,准备投资做生意。按照郁元英最初的计划,是要带着次子郁慕渠和女儿郁慕南去台湾。但临行前临时改变主意,带着最小的儿子郁慕明和郁慕南去了台湾。


后来,郁慕明又专门就此事问过哥哥,得知事情的原委是:哥哥因为想着要去台湾,就把书都送给同学了。出发前,爸爸得知此事,就说以后要靠什么活啊,就不准他去台湾。


在去台湾的前一天,郁慕明特地去家旁边的城隍庙、豫园逛了逛,在一个广场上看了一场杂技表演,买了几包城隍庙奶油五香豆。


1948年底,父亲坐飞机,郁慕明和姐姐坐船,从上海到了台湾。


郁慕明到台湾那天,是12月24日,平安夜。


“离开上海时,我正读小学三年级的上学期,到台湾后,又重新注册,接着从三年级上起读书。”郁慕明说。


在台湾的女儿出嫁后,郁家就成了一个年纪很大的父亲带着一个年纪很小的孩子在台湾生活。


在两岸音信隔绝的年代,郁家人不仅承受着生离的思念,还有死别的痛苦。郁慕明说,父亲此生最难过的事情,是祖母过世而无法返乡奔丧。1965年,郁元英辗转得知母亲辞世,一生秉承忠孝礼义的他,遵循古礼隔海为母亲守孝,有整整三个月是枕着砖头睡觉。


两岸郁家人的第一次见面是在20年后,“母亲以侨眷身份经香港到台北会面,”郁慕明说。


郁慕明的下一次两岸直航是在2008年。


“2008年12月21日,当时在上海参加完活动,原本打算是22号回台湾,我当时特地推迟了两天,就是为了等12月24日。”郁慕明说,“当天,我乘飞机从上海直飞到台湾桃园县,以此纪念我的60年。”

 


怒砸陈水扁



“父亲希望我能复兴家业,重振家里的‘郁良心堂’药房。”郁慕明说。


1958年,原本对“法商科”感兴趣的郁慕明听从父亲的意愿,入读军方医学院的药学系,1971年,作为公费留学生赴美国进修。


郁慕明求学美国的时候,正值海外“保钓”运动的高潮时期。作为一名“军校”毕业生,郁慕明也参与其中,但因此被台湾方面要求提前结束学业返国。“因为我们是中国人,从小被教养三纲五常、四维八德,认为自己对传承中华文化负有责任。”


1973年,郁慕明任解剖学科教授,同时在台北医学院、台北护专、文化大学及政战学校兼课。作为学医之人,郁慕明当年大力推动捐赠遗体供医学院学生“大体解剖”之用。


8年后,郁慕明在医学院以上校主任教官申请退役,这成为郁慕明人生中一次重要的转折。当时有领导认为郁慕明“满身政治细胞”、且学生又多,应该会在政坛上有所作为,因此推动郁慕明,投入那一年的台北市“议员”选举。


郁慕明说,竞选台北市“议员”完全是偶然,与郁慕明同期的“政坛新人”还包括赵少康、陈水扁、谢长廷等人。


当时郁慕明和赵少康、刘素珍是代表国民党年轻一代的,时称国民党的“铁三角”。1987年7月,台湾当局宣布解除戒严。半年后蒋经国去世,台湾地区在1988年底举行解严后首次选举,郁慕明在台北市南区以九万多票的第一高票当选增额“立委”,跻身“中央级民代”之列。


郁慕明的强势问政,陆续揭发了大量弊案,在台湾掀起了一阵问政旋风。


作为台湾政坛的见证者和参与者,郁慕明也因其口才好、做事风格果断,运筹帷幄,在台湾有“小诸葛”之称。


同时,郁慕明和老派政客不同,个性分明,脾气火爆。


最为外界所乐道的是,1990年在一次立法机构会议上,因为时任民意代表陈水扁发言超时,还推倒了主席台桌子。这时,怒不可遏的郁慕明举起一把椅子向陈水扁砸去。


此后,在1993年因反对李登辉,郁慕明宣布退出国民党,另组新党。从成立至今,“新党”在台湾政坛一直扮演着“关键少数”的角色。

 


家事国事



“我组党,不为当家,不为做官,我们不要选市长,我们要选立委和议员。”郁慕明说,“我们是小市民的政党,着重为中产阶级小市民服务。”


郁慕明一直把新党诩为是北极星,高高挂在天上指引方向,新党现在指引的方向就是面对统一、终极统一。


1998年,因为政坛失意,郁慕明一度进行创业,成立“亚洲医药网”。郁慕明说,当时虽然认识到网络将是大趋势,但还没有形成一个产业,“在烧了几年后,亚洲医药网就告一段落了。”


郁慕明说:“我现在的身份就是新党主席。”


郁慕明说,在200多名家人中,目前他是唯一一个从政者,“不从政也是父亲留下的家训。”


“辛亥革命结束后,曾祖父(郁怀智)担任上海督军府财政部副部长,负责筹募军饷,三个月后军饷筹募完成即请辞,恢复做生意,老一辈的人对名利看得很淡薄,该做的事尽了责任,只要建立起精神层面最妥适且正确的观念,成败结果不必计较。”


郁慕明曾祖父郁怀智和祖父郁葆青当年作为上海的商团领袖,积极参与上海地方建设,组建商团,参与治理地方事务。


在辛亥革命光复上海的战斗中,郁氏父子更是身先士卒,与起义部队一起战斗。


“新党的同志都知道,我晚上回到家还会不停地看脸谱。”郁慕明说,“很多政治人物都是秘书写稿子,但我不是这样,平时我经常给报纸投稿。如果身体允许,我到90岁还是会工作,脑子怎么可以不用呢?”


郁慕明说,在他的身上国事和家事是连在一起的。


自8岁离开上海到台湾后,郁慕明第一次到大陆是在1990年。


“当时两岸开放,开始来往,我到北京,从北京坐飞机到上海。”郁慕明说,飞机上一路看到祖国的锦绣河山,感慨良多。


到上海的时候,郁慕明去了小时候住过的郁家老宅。


此后郁慕明开始穿梭两岸,为国事奔走。


2005年,时任国民党主席的连战率团访问大陆,此后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新党主席郁慕明先后率团到大陆访问。当时连战之行名为“和平之旅”,宋楚瑜之行为“搭桥之旅”,郁慕明则将他的这次新党的大陆行程定为“民族之旅”。


当时连战和宋楚瑜都带了家人,只有郁慕明没带,对此郁慕明说,连战和宋楚瑜都是第一次回大陆,“我不带家人,是因为我经常回来。”郁慕明说。


2014年9月16日,郁慕明和由多个统派团体所组成的“台湾和平统一访问团”赴北京访问,获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接见。先后获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三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接见,并进行过深入交流,郁慕明说,在人生的际遇中,不常有这样的机会。


“1990年回大陆,从北京飞上海,从飞机上看到锦绣山河,当时对我触动非常大。”郁慕明说,“历史告诉我们唯有团结才能带来国家的强盛、民族的振兴。”


“我的根在上海,台湾的根在大陆。寻根是为了扎根,两岸同胞寻根问祖的根本意义是带给下一代人和平和谐,中国梦不是梦想,中国梦是一个可以实现的理想。”


(本文选自“上海与台湾”,本文编辑:洪俊杰 编辑邮箱:shzhengqing@126.com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雍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7)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