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科教 > 教育在线 > 文章详情
上海高考作文难不难?这位高三语文老师立马写了一篇同题作文
分享至:
 (6)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严相文 2019-06-07 13:50
摘要:“全球化打破了经济的壁垒,更打破了文化的界限,走向融合统一已然是大势所趋,甚至有点儿不分你我的亲密感。”

2019高考上海卷作文题:

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我由此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

这段话可以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身处在这个时代,我们立身于地球纵横交错的经纬线中,向前或向后,向上或向下,仿佛身处文化的广袤银河,伸手即可摘得一切。全球化打破了经济的壁垒,更打破了文化的界限,走向融合统一已然是大势所趋,甚至有点儿不分你我的亲密感。

然而我们必须问自己:什么是“中国味”?怎样确定我们拥有的究竟是什么?

琵琶具有“中国味”,但它诞生于“西域”,是个十足的“混血儿”。甚至在广阔的中华大地上,当它游离过北京,它拥有单弦般京韵大鼓的乐声,飞渡过江南,立即有了烟雨蒙蒙的哀愁感。在文化进化演变的宏大叙事中,我们从不确定我们拥有的是什么,它从未直白地告诉人们一个鲜明的界限。

但是,当我们倾听过欧美的古典吉他,倾听过日本的三味线,倾听过两河流域的西塔琴之后,不管我们听到的是京韵大鼓之调,还是江南小意之声,我们都会由衷涌起一股强烈的认同感,这种强烈的认同感来源于我们的历史血液中根深蒂固的文化传承,我们在这种强烈的对比和不同中对“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意识到了它是什么,我们才能够去有意识地寻找它。

音乐如此,教育、绘画、科技、历史等等不也如此吗?当我们看到其他人拥有了什么,我们才能确定自己真正拥有的是什么。我们认识某种事物,如果只把目的或认识范围锁定于“它”,仅仅在“它”的狭义范围内风生水起、花团锦簇,无异于在瓮中或井底玩一种虚无缥缈的文字游戏。没有向前去看看这样事物从哪里来,向后去预判这样事物会走向何方;没有向上去看看它拥有怎样的传承,向下又去看看又有怎样的流变;更没有把它放在一个全局化的宏观世界中,细致地感受它的不同和独一无二——我们仅仅在一个坐标中,一个孤立的节点上认识到了“它”,“它”不是完整的,不是鲜明的,它是被隔离的,甚至是被误解的。

认识文化如此,认识国家、民族如此,认识自我不也如此吗?在一些杞人忧天的观点中,认为在扩大视野、走向融合的语境下去认识事物,任何存在都容易迷失自我,混淆界限,不能保持其高贵的“血统”。然而恰恰相反,在人们打开视野,如王羲之所言“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般,愈发了解这个大千世界的纷繁复杂之后,人们会愈发肯定自身所拥有的在这个庞大的世界中意味着什么,愈发肯定彼此的界限,愈发能从找到一个独特的完整的自我。

德尔菲神庙有一句箴言:认识你自己。认识自己很难,但这个自己是永远那么独特。

(本文作者:严相文,上海市北蔡高级中学语文高三语文教师)

栏目主编:徐瑞哲 文字编辑:徐瑞哲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雍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