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化观澜 > 文章详情
十二艺节 | 84岁的他,用一生挖一条9400米长的渠
分享至:
 (0)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诸葛漪 2019-05-15 19:30
摘要:黔剧《天渠》角逐文华大奖

崇山峻岭包围着的贵州团结村,几十年缺水困扰着乡亲,村支书黄大发为了改变现状,改变全村的命运,决心引水挖渠,却遭到几乎全村人的反对,20世纪60年代修渠失败的历史烙印使百姓对重新修渠失去了信心……这是黔剧《天渠》故事开端。贵州省黔剧院原创大戏《天渠》15日、16日亮相浦东群星剧场,参加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角逐文华大奖。

《天渠》以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的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黄大发为原型创作,周围人都反对重新修渠,但黄大发没有放弃,他不忘初心,坚定信念,经历艰难困苦,带领乡亲们重向悬崖发起挑战,终于在绝壁上凿出一条长9400米、地跨3个村的“生命渠”,被人称为“大发渠”。众志成城,用双手彻底改变命运的故事被写入《天渠》,抒写在精准扶贫中的一曲时代壮歌,彰显脱贫攻坚战中高昂的信念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2018年8月《天渠》在多彩贵州文化艺术节开幕式演出,今年4月10日正式首演,84岁的黄大发观看《天渠》时泪流满面。贵州省黔剧院院长、《天渠》中黄大发饰演者朱宏坦言,扮演活着的先进楷模并不容易,为此剧组多次实地采访,深挖“生命渠”修建经历。

在朱宏眼中,黄大发是非常朴实的老人,是最普通的基层共产党员,却做出超越常人的奉献,带领乡亲们历时30余年,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在绝壁上凿出“生命渠”,结束长期缺水的历史,“老人用一生做好一件事的精神尤其感动我。他的亲人因为没钱治病去世,即便如此,他从没有动摇修渠的决心,这些真人真事都一一展现在《天渠》舞台。”

专工老生与小生的朱宏头一次塑造村支书,不断调整肢体动作贴近人物形象,唱段也感人肺腑,“夜黑星碎半月弯,前路脚下万重关。难道说挫折面前望天叹,难道说苦水泡饭心自甘,难道说壮心不再气已短,难道说人心已散再聚难,抬眼看,弯弯的路啊高高的山,山高路窄黔道难”将观众带入黄大发老人的生活情境,打造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大背景下,彰显新时代贵州精神,感染人、打动人、激励人的优秀舞台艺术作品。

谈及《天渠》与其他讴歌先进典型的作品有何不同时,主创团队表示,黔剧作为贵州代表剧种,语言朴质亲切,音乐唱腔清丽宛转,在近百年的艺术实践中,形成了以杨调、二板、苦禀、二黄”为主要唱腔的板腔系统,使黔剧不但长于表现传统古装戏、现代戏,更擅长表现以少数民族题材的民间故事剧和新编历史剧。《天渠》用国家级非遗黔剧讲好贵州故事,让人物的形象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百姓,同时还通过仡佬族音乐、服装、舞蹈等真实再现贵州仡佬族原生态民俗民风,使作品极具贵州本土少数民族的特殊地域风韵。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沪上《天渠》演出通过网络进行整剧直播。朱宏表示,随着时代发展,发挥新媒体优势,对黔剧是非常好的宣传。他还透露,贵州省黔剧院与电视台合作录制60集戏曲情景喜剧《欢乐黔剧》,展现台前幕后故事,从角色安排到解决舞美问题,统统展现在荧屏,“为什么选择在中国艺术节直播《天渠》,因为只要能宣传黔剧,我们都支持”。

栏目主编:施晨露 文字编辑:施晨露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