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科教 > 教育在线 > 文章详情
“神仙专业”打破系别界限,音乐会上“指点江山”的指挥原来是这样炼成的
分享至:
 (12)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裘雯涵 2019-04-17 17:01
摘要:此次大师班也是学院交叉学科建设的一次创新实践。

 

“这是我第二次参加指挥大师班了。与乐团和大师相处的短短五天让我收获颇丰,我明白了作为一名指挥,仅仅准备谱子是不够的。指挥必须要能看见,能听见,能与乐队同进退。”在登上汇报音乐会的舞台前,上海音乐学院指挥系学生金郁矿告诉记者。

 

在昨晚的国际指挥大师班汇报音乐会上,金郁矿和其他7名国内外年轻指挥接连登上指挥台,和台下的上音管弦乐系同学一起演出了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及贝多芬《第七交响曲》。此次大师班首次打破了“神仙”专业间的隔阂,让管弦乐系与指挥系学生共同参与,这也是学院交叉学科建设的一次创新实践。

 

【“神仙专业”是怎样炼成的】

 

指挥家是怎样炼成的?上音指挥系副主任林大叶教授戏称指挥是“千年的媳妇熬成婆。”在上音,指挥系被称为“神仙专业”。这是因为在音乐会中,一名指挥往往是万众瞩目的焦点。一场音乐会下来,指挥一直站在舞台的最中央,也会收获观众最多的鲜花和掌声。不少人最初开始学习指挥,都是被前辈们台上的“神仙”风采所吸引。

 

不过与此同时,指挥系的“修仙过程”却是十分艰难。作为我国最早的培养专业指挥人才的教育基地之一,上音指挥系一直处于中国指挥界的核心地位,对学生音乐综合实力要求非常高。一名指挥除了专业学习外,还要至少掌握2种乐器。目前,上音指挥系每年只招收9名学生,进入专业学习后,对于音乐综合实力的训练更是让不少学生更是感到难上加难。

国际指挥大师班学生与导师约玛•帕努拉教授(右五)合影

 

因为“修仙”难,指挥系的学生更需要实战教学,但过去受情况所限,指挥系学生上课时,只能临时搭建乐团或是找寻其他职业交响乐团练习。通常情况下,他们在校内都会以指挥“双钢琴”的方式进行排练,即用两架钢琴来进行整首曲目的伴奏。

 

不过,这种相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大师班导师、芬兰国宝级指挥巨匠约玛•帕努拉教授看来,并非最佳方式:“别说两架钢琴了,多少钢琴都没用。钢琴不能替代乐团。”他指出,指挥在乐团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指挥要成长,也必须和真正的乐团实战练习以进行磨合。

 

【打破系别界限,培养未来音乐之星】

 

记者注意到,此次指挥大师班的创新之处在于,5天的课程中安排了上音交响乐团参与,乐团成员均是上音管弦系的本科生、研究生,担任小提琴独奏的是曾在国际小提琴比赛中获奖的研一学生陈家怡。这项上海高水平地方高校创新团队建设项目通过创新型的跨系教育,课程打破传统的教育格局,形成横向加上纵向的“十字形”教育理念,充分实现最大化的资源共享与整合。

上音交响乐团参与的汇报音乐会演出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管弦乐系学生并非指挥系学生的“陪练”,大师班也给这些年轻的独奏人才及乐队合奏人才带来全新的体验。管弦系大三学生王赓耀此次担任的是乐团首席小提琴的重任。在他看来,与指挥系学生合作演出很新奇。他告诉记者,三个小时之内,在十几名指挥的指挥下,对同一首作品要做出他们每一个人的理解和诠释,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整支乐团来说都是一项挑战。

 

过去,管弦系学生的指挥都是由大师担当,现在被学生指挥,是否会“委屈”?“当然不会啦,专业决定了我们在乐队中的角色。分工不同,我们也不会把他们当成学生,只会把他们看成是正在带我们排练的指挥。”不仅如此,通过指挥大师帕努拉教授的点拨和指导,管弦系学生也加深了对音乐会排练和作品的理解。

 

在此次大师班中,也有一批来自法国、意大利、芬兰等地的外国学员和大量从各地赶来的旁听学员。学习过程中,来自芬兰、师从于帕努卡教授的罗斯·柯林斯也对上音指挥系和管弦系学生的高水准印象深刻:“他们实在是太棒了。”  

 

为了提升指挥系学生水平,培养一批新的国际一流指挥,除了专家大师课之外,指挥系还从2010年起,开展了一系列“未来指挥家”音乐会活动。学生每个月都有2至3次实战机会,可以与国内职业交响乐团合作交流。通过这些活动,学生有机会掌握国内职业交响乐团的动态,并在将来走上职业指挥家的岗位。林大叶表示,目前全国范围内有70多家职业交响乐团,希望学生能通过学院架设的桥梁,成为指挥家中的明日之星。

 

栏目主编:徐瑞哲
图片由上海音乐学院提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