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政情 > 伴公汀 > 文章详情
从居委会直通大会堂,这些年,朱国萍变了吗?
分享至:
 (9)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舒抒 2019-03-11 06:15
摘要:小身量,大嗓门,爽快人,“小巷总理”朱国萍,我们又见面了。

她应该是全中国最有名的“国萍”之一。

 

上世纪50年代,对子女怀有期盼的父母为女儿起名时,“国萍”是最有人气的选项之一。

 

朱国萍就和她的名字一样,柔中带刚,接地气也通天线。即便萍水相逢只有一面之缘,也能从她的圆圆脸、大眼睛和有点大的嗓门里,感受到一丝爽气,以及上海人常说的“实惠”。

 

两会前,记者本与朱国萍相约,想知道这位已经连任三届的全国人大代表今年又将提出哪些建议。

 

但朱国萍“爽气”地拒绝了记者。因为眼睛不适,她决定把有限的精力都集中在议案的准备上。今年两会,她准备了五项建议带到北京,每一项都事关民生。

 

最终,记者与她相约北京。在距离她工作了27年的上海市虹桥街道虹储小区1200公里外的上海代表团驻地,这位小巷总理一开门就对记者说:“大家都是上海人,我就跟你说上海话了,这样我讲得更‘扎劲’,你看可以伐。”

 

小身量,大嗓门,爽快人,“小巷总理”朱国萍,我们又见面了。

 

 

 


三个新故事

 

2019年3月7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海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长宁萍聚工作室党支部书记、长宁区虹桥社区党委兼职委员、副书记朱国萍发言。

 

这一次,朱国萍又带来了三个故事:

 

经济条件越来越好,保姆却越来越难找,老龄化和二胎渐显的社会,怎样找到让人放心的好“阿姨”;

 

外卖小哥在马路上奔忙穿梭,交通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多,能否建立政府、企业、社会三方的安全链;

 

首代独生子女年近不惑,父母的养老渐成负荷,独生子女的养老和育儿压力能有何解?

 

故事都是新的,有社会老大难,也有生活里的新杂症。朱国萍的故事说完,也引发了现场代表们自发的鼓掌,因为这是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遇到过,或正在经历的难题。

 

在这场发言前一天,记者在朱国萍的房间看到,桌上有一叠厚厚的稿纸,字体有打印的,也有手写的。见到记者时,她正在琢磨怎样把社区里、马路上的鸡毛蒜皮事说得更简洁清晰,让大家都听懂。

 

这有些出乎人的意料。曾经被习近平总书记“点赞”,说“故事讲得好”的朱国萍,20多年都在基层、在老百姓中间的朱代表,也会担心故事说得不好?

 

“外卖小哥的管理是社会治理的一部分,本来好好一件事,如果因为外卖小哥赶时间造成交通事故,打乱城市秩序,这不是好事变坏事吗?”朱国萍说,之所以今年要讲这一现象,是从社会需求和社会发展阶段来看,外卖有存在的必要,创造了就业岗位,为老百姓提供极大的生活便利,不希望好事变坏事。

 

 

用故事把道理说好,准确地传递老百姓的困惑和难处,这让朱国萍在每一次发言前,都感到责任重大。

 

“外卖小哥的生命安全要首先保证,外卖平台也不要把经济利益看得太重。”“社会责任也很重要,老百姓不要太计较小哥们送外卖迟到,不要一不高兴就投诉别人,大家理解一点,宽容一点,都退一步就没事了。”

 

这不是朱国萍空想出来的理想主义。凡事退一步,是朱国萍自1991年进入虹储小区担任居委会主任、党总支书记近30年来,总结出的经验——或者说,是一种看尽“鸡毛蒜皮事”后,得出的至简大道。

 

 


不讲老百姓听得懂的话,我讲什么?

 

这也不是朱国萍第一次关注最新的社会现象。

 

2014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代表团与代表们一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朱国萍发言时,就讲述了老百姓“抢”学区房、儿科看病难的问题,几分钟、几个小故事,就将大城市社会公共资源分配不均、配置不合理的问题讲得清清楚楚。

 

朱国萍自己也没想到的是,总书记当场“点赞”,说朱国萍“故事讲得好,故事比道理生动”,并表示公共资源均等化非一日之功,不可能一蹴而就,还说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总书记的话给朱国萍带来了做好基层工作的底气,也成为千千万“小巷总理”们扎根社区做实工作的基石。

 

2017年,朱国萍在全国两会上讲述了共享单车在社区的管理难:单车在小区违规停放,绿化带、楼道里被堆得一塌糊涂,虹储小区的羊肠小道里,一天竟能清理出58辆共享单车。

 

2018年,朱国萍在全国两会上海代表团一场全团审议上发言时,又讲了垃圾分类、家庭医生和老年人用手机的故事。

 

“垃圾分类完,分拣员眼睁睁看着清运车把刚分好类的垃圾混在一起扬长而去。”

 

“家庭医生人手短缺,我们小区1个医生要对应2000个家庭,很多居民一年都看不上一次医生。”

 

“银行叫号用机器,坐车要用打车软件,看病只能网上预约……信息化时代,可不要把老年人抛弃。”

 

这是朱国萍的特别之处。每一年,她讲的故事截然不同,能戳当下老百姓最痛处,会说当下老百姓最难事。

 

年轻时的朱国萍。  邵剑平 摄影

 

于是,当被问到,为何每年大家都期待她会讲哪些新的“鸡毛蒜皮事”时,朱国萍的回答在意料之外,又完全在情理之中。

 

“不瞒你说,我也反复思考过,为什么大家连续三届选我当人大代表,我想为的就是要把最基层的声音传递到全国人大。”

 

觉得这个回答有些“官方”?别急,朱国萍随即坐直了身子,提高了些音调,继续像欢快的连珠炮一样回答记者:“我是上海的基层代表呀,我来不就是要代表最基层的老百姓,不讲大白话,不讲老百姓听得懂的话,我还讲什么呀。”

 

 


“国萍”变了吗?

 

抬头要有信仰,低头要有担当。即便曾经在2016年上海代表团的审议中与习总书记同排就坐,即便曾经担任十二届全国人大主席团成员,朱国萍始终记得,自己来自“鸡毛蒜皮”的社区之中。

 

说实话,朱国萍到居民区担任委会主任、党总支书记时,记者才刚出生。但认识朱国萍这几年,从未感觉她的话有任何违反生活常识的地方。老人家听得懂,小年轻也全然明白。就连朱国萍干练的短发和齐刘海,也让年轻的居民觉得,“我们书记很潮,跟我们没代沟。”

 

虽然朱国萍曾说,“小巷总理”大多是“大嗓门”,但仔细听她说话,上海女性的细腻周到,尽在不言中。

 

“老年人省吃俭用,买菜斤斤计较,买保健品却出手大方,不信儿女却信奸商。”跟记者聊到有关老年人保健品诈骗的话题时,朱国萍举了好几个例子,有她身边的,也有调研履职时在其他区发现的。“一个按摩床好几万,省吃俭用一辈子的老人付钱的时候眼睛却眨都不眨,你说到底是什么原因?”

 

朱国萍说,五年前总书记对自己说的话就是勉励,她知道,只有把事情做得好,才能每年发现新问题、讲出新故事,把老百姓的心声讲出来。


“老实讲,大老远来趟北京,总要为老百姓多说几句,不然我来做什么?”夜已渐深,采访也临近尾声,朱国萍脸上终于有了些倦容,也降低了音调。

 

你说这么多年,从居民小区走进人民大会堂的朱国萍变了吗?这应该已经不是重点。

 

总能从小事情里见大道理,每一年都向国家领导人说出普通老百姓最真实的声音,朱国萍担得起总书记的点赞,也担得起全国人大代表这个神圣的称谓。

 

栏目主编:张骏 题图来源:张驰 摄影
题图说明:3月7日上午,上海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朱国萍发言。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