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思想汇 > 文章详情
哪个问题如此重要,不仅引发全球运动,甚至还专门设置了宣传周?
分享至:
 (4)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吴建中 2018-10-23 06:30
摘要:开放获取不只是钱的问题,还是一个文化的问题。

10月22日-28日是国际开放获取周,本次宣传周的主题是“为开放知识建立更加公平的基础”,宗旨是促进各群体之间对话,建立联系,从而促进合作,为开放知识建立更加公平的基础,并强调开放获取不是一蹴而就的,交流与行动是长期持久的,其优先目标是多元化、平等和包容性。

 

“开放获取运动”开展至今已经有十几个年头,在科学界、出版界的推动下,这场以促进学术研究资源无限制获取和再利用为宗旨的全球运动总体上呈增长趋势。据统计,在过去的几年里,开放获取论文数量平均以14-15%速度稳步增长。

 

但值得一提的是,开放获取进度并没有预想中那么顺利。如今在欧洲,学术论文发表的总体数量中处于立即开放和全开放状态的仅为20%,而在15年前就已经达到15%,按此进度,与由28个欧盟国家科技部长提出的在2020年达到所有公共资助的研究成果完全开放的目标相距甚远。

 

学术传播体系是一种文化,不是一下子就能改变的。以订阅为基础的学术传播体系形成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开放获取不仅有赖于出版界的态度,而且学术界本身也难以摆脱对现有学术评价体系的依赖性,有的甚至热衷于现有的学术评价体系,将此作为至上的衡量指标。

 

人们已经注意到,开放获取在推进过程中存在一些发展中的问题。首先,“金色道路”(指开放获取期刊)的商业模式依赖作者支付的出版处理费,这种付费出版的模式后来逐渐成为商业出版的摇钱树,有些开放获取期刊每篇文章平均收费甚至超过5000美元;其次,混合开放获取模式虽然扩大了开放获取资源的数量,但与过去相比只不过多了一个开放的选择,与完全开放获取模式存在很大的距离;第三,图书馆或学术机构的期刊订阅费用没有显著减少,而学者用以开放获取投稿的出版处理费支出日渐增加。一方面,由公家资助的研究费用大量流入出版商的口袋,另一方面,付费出版演变为开放获取的一种新的盈利模式,最终得益的是商业出版部门;第四,开放获取期刊质量下滑及低质期刊泛滥。一些新的开放获取期刊为了招揽生意往往承诺更快的出版速度和更宽松的同行评议。有的承诺在接受稿件后3星期内出版,这些问题甚至出现在一些学术出版巨头身上。

 

为此,对于开放获取运动需要作如下反思:

 

一是,重新认识开放获取的目的。

 

从开放获取到开放数据和开放科学的开放运动,都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即通过建立和完善保障科学研究资源和数据流通的信息基础构架,让科学及其信息的开放成为科学工作者的共同认知和工作常态,而现在已经出现严重的偏离轨道现象,其根本原因是商业出版界的利益驱动和科学传播界的学术虚荣。一些商业出版部门借机从中牟利,大发开放获取横财,而一些学术机构为了追求排名不惜一切代价。

 

二是,重新评估开放获取中采取的部分措施和手段。

 

过去科学工作者出版时不需要考虑钱的问题,而向开放获取期刊投稿时需要自筹出版处理费,这样不仅加重了科学工作者的负担,而且将以付费为基础的学术传播作为一种模式固化了下来;出版商在开放获取中形成的混合开放获取模式,虽然增加了开放获取资源的范围和数量,但并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三是,深刻反思这些措施和手段带来的不良后果。

 

上述问题的存在从深层次来看,不只是商业模式的问题,而是与价值观和文化有关。开放获取已经出现异化现象,在学术传播体系中形成了新的鸿沟,将发展中或不发达国家以及缺乏公共资助的科学工作者推到了鸿沟的另一边。因此,2018年国际开放获取周把“多元化、平等和包容性”提到了优先目标的高度。

 

开放获取是知识界针对知识资源过度商业化而兴起的一场运动,反映了知识界对知识资源也是一种公共资源的期待和诉求。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人们发现旧问题没有解决,新问题涌现了出来。付费出版加剧了知识生产者和资助者的负担,部分商业出版社借开放获取谋利现象也愈加严重,缺乏资助的科学工作者获取资源变得更加困难,开放获取进展缓慢等。这一系列问题表明,开放获取不只是钱的问题,还是一个文化的问题,于是人们提出“超越开放获取”,要求采取更激进、更严厉的措施,将公有资金资助的科学研究资源从商业出版中间盘剥的状态中解放出来,通过多元、平等和包容的原则,发挥各机构知识库的主体作用和协作机制,建立可持续的全球型知识共享空间,从根本上解决学术传播体系的问题。

 

“超越开放获取”,不仅要从文化和价值观层面解决信息资源多元、公平和包容开放问题,而且要进一步深化发展,为科技创新创造条件。一方面要将机构知识库与研究数据管理结合起来,不仅将反映科研成果的论著开放出来,而且将研究过程中的科学数据提供分享,另一方面要为开放科学创造更好的条件,实现向开放科学系统的转型。

 

作者为澳门大学图书馆馆长


转载请注明来源“上观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栏目邮箱:shhgcsxh@163.com

栏目主编:王珍 文字编辑:王珍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苏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