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上观学习 > 文章详情
“50条”500天,效果到底如何?晒晒上海实体经济500天成绩单
分享至:
 (2)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周静 2018-10-13 06:30
摘要:上海“50条”力推实体经济能级提升

今天是上海市《关于创新驱动发展巩固提升实体经济能级的若干意见》发布实施的第500天,业内又称《关于创新驱动发展巩固提升实体经济能级的若干意见》为“50条”,在“50条”引导支持下,我们看到500天来,上海实体经济在全国范围率先持续回暖,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郊区作为上海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承载区,更是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活力。在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的目标引领下,上海要进一步夯实实体经济基础,提升实体经济能级,在全球城市竞争中展现产业底气和产业魅力。

 

上海“50条”力推实体经济能级提升

 

1. 工业持续向好,实体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

 

工业高位运行。2017年,上海工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从2016年的26%上升到30.7%,比上年增长6.4%,增速为2012年以来最高,上海各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普遍实现正增长,六个区增速超过两位数,且郊区增速均超过去年同期水平。2018年1-5月,上海实体经济继续保持高位运行,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8%,增幅为2012年以来最高,金山区同比增长19.1%,奉贤区15.6%,嘉定区11.2%。工业对税收的贡献度也不断上升,以松江区为例,1-5月工业税收同比增长17%,房地产税收占比已从2016年的50%以上降至当前25%以下。

 

投资规模继续扩大。1-5月份上海工业投资增速创新高,同比增长17.3%,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最高。调研中大多数企业投资意愿强烈,在当前人力成本不断攀升的背景下,以机器替人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2018年1-5月,宝山区、嘉定区和松江区分别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9.23亿、24.5亿和41.46亿,同比分别增长1.1倍、43.8%、60.5%,增势迅猛。

 

各区重大项目有序推进。宝山区的临港新业坊一期等项目竣工,华域亚太研发中心及智能制造基地等已开工建设,嘉定区的华域视觉产值增幅达到25%以上,新时达机器人与京东成功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位于松江区的海尔智谷、正泰启迪智电港今年开工,青浦区1-5月召开5次四委三局项目评审会议,设计项目总投资19.8亿元,预计产值46.9亿元。

 

2. 产业结构深度调整,新动能不断积蓄和转化

 

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各区在节能和产业结构调整上下大力气,通过回购、资产转让、股权转让等方式盘活低效存量用地,为先进制造腾出空间。宝山区截至5月,已完成低效工业用地盘活1137.5亩;青浦区重点推动成片区域调整,工业能耗下降显著,全年计划完成产业结构调整项目300个,而1-5月已完成591个;奉贤区3个市级重点园区整体转型和美谷大道两侧企业整体转型已启动;松江区木材加工、纺织、黑色金属冶炼等传统高能耗高污染行业同比不断下降,医药制造、电子信息等行业增长迅猛,1-5月占全区规上企业产值的90.4%;金山区盘活枫泾冠宝、华睿生物等低效用地531.2亩,规上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产值同比增长16.8%,占全区规上产值比重的46.4%。

 

新兴产业发展快。今年1-5月嘉定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同比增长16.4%;松江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工业产值的近四分之一,高端装备超过电子信息成为战新产业中规模最大的,实现26.3%的增长,全区产值增速和利润增速达到两位数以上的企业达到67家;青浦区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值增幅也均为两位数;奉贤区先进装备增长了46%,生物医药30.8%,新材料24.8%,汽车配件20%;金山区前沿新材料、智能成套装备、智能制造设备、绿色健康食品等领域产值增长迅速,同比分别增长43.1%、37%、22.5%和22%。

 

特色产业亮点多。各区基于自身的发展基础和特色,形成了特色产业错位发展的良好格局。如1-5月宝山区的机器人及高端装备实现产值148.9亿元,同比增长12.4%;嘉定区的汽车产业占全区工业产值比重75.1%,首次超过四分之三,国家智能网联汽车试点示范区无人驾驶开放道路路测范围不断扩大,测试场景突破200个,电子电器、机械设备行业产值分别增长14.6%和12.1%,与汽车产业并驾齐驱;青浦区的北斗导航基地实现产值6.7亿元,同比增长41%,税收5800万元,同比增长25%,民用航空基地实现产值12.22亿元,同比增长36.5%,税收3986万元,同比增长10.8%;奉贤区的美丽健康产业2017年产值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14.2%,2018年1-5月,东方美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同比增长29.3%,较规模工业增速快13.7个百分点,实现税收同比增长19.2%;金山区围绕新型显示产业,引进莱特光电等计划投资5亿元以上的重点产业链项目。

 

3. 强化政策支持,创新服务机制

 

各区积极响应,强化政策支持。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实体经济50条》的精神,各区经委牵头制定了一系列推动区内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如宝山区出台了《宝山区关于支持产业项目统筹布局的实施细则(试行)》,奉贤区发布了《奉贤区人民政府关于打造上海先进制造业重要承载区的实施意见》,嘉定区颁布了《嘉定全力响应“上海制造”品牌构筑上海迈向全球卓越制造基地主要板块新优势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嘉定区产业园区开发平台公司认定管理实施意见》和《嘉定区深入推进技术改造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青浦区编制《进一步加快青浦区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青浦区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等,将《实体经济50条》针对各区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化深化,坚定了工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合作机制创新升级。一是引进来与走出去结合,宝山区主要领导亲自带队赴北京、青岛、烟台、海门等地拜访,产业合作取得丰硕成果,金山区与嘉兴、张江联手打造张江长三角科技城;二是市区工业主管部门加强了互动对接,共同开展重大项目的引进,如术凯手术机器人、“旗鱼弹射中心”等在市经信委和奉贤区经委的共同努力下成功落沪;三是区区联动效果显著,如张江高新区、临港开发区均与奉贤区开展合作,形成“张江研发、奉贤承接”的“双谷”联动。

 

4. 千方百计解决企业困难

 

服务手段的网络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如“嘉定区企业服务旗舰店”在“上海市企业服务云”上正式开通,区域统筹管理平台推出手机APP版、产融合作大数据平台启动,奉贤成立了产业发展扶持政策申报服务平台。

 

建立“精准服务”机制,加大扶持力度,如青浦区在高端信息技术、高端智能制造等领域技术改造扶持由原来设备投资的4%-5%升级为10%,奉贤区设立了“三个一百”重点企业梯度培育工程,为企业“精准画像”、“精准扶持”,宝山区对产业项目实施评估组综合会审制,按照价值链区块和产业项目类别,实施差别化准入标准。经过不断努力,1-5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79.5元,比2016年底减少0.4元,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三项费用比上年同期下降5.3%。

 

“增容免费”效果佳,松江区实施了工业厂房增容免费的政策,实现土地的二次开发利用,切实降低了制造业成本。

 

人才安居乐业,金山工业区对符合条件的人才购房给予50平米的补贴,松江区继2017年推出142套人才保障房之后,2018年计划推出5000套,2019年实现10000套。

 

进一步夯实基础,展现全球城市产业魅力

 

1.坚持重点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并重发展,优势行业率先转型

 

当前上海制造业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因此应重视传统重点工业行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制造业协调并重发展,既要发挥传统优势行业基础好、体量大的优点,如钢铁、石化、汽车等,培育龙头企业率先实现与智能化转型升级。同时,加速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并重点打造具有战略性和前瞻性的行业,如量子通信、工业互联网、先进传感器与物联网等新兴领域,提前布局,抢占下一轮全球产业竞争高地。

 

2. 培育制造业科创领军企业,同时减少中小企业创新中的实际困难

 

产业发展既需要大型企业作为探路者和引领者,也需要中小企业作为广大的后备力量和活力源泉。对于上海的实体经济发展更是如此,需要在科创重点行业中,抓紧培育制造业领军型企业,打出知名度和影响力,重振上海制造雄风,可设立科创领军企业基金,对在急需突破的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上有重大突破的,给予奖励。同时在税收、融资、用工、用能等方面出台具体针对性举措,推动中小型实体企业降本增效,加强政策落实情况及效果评估,建立降低企业成本统计监测机制,推动面向中小企业的“工业云”平台建设。

 

3. 提升智能制造“场效应”,打响“上海智造”名片

 

联动长三角,利用其广阔制造业腹地,推动上海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数量和质量上的双向突破,成为长三角智能制造系统集成的“供应场”;夯实工业软件基础,设立工业软件产业投资基金和工业软件研究院,形成智能制造“支撑场”;探索率先在全国建立智能制造分行业的信息云平台,分“三步走”,实现信息“共享场”;筹划定期在上海召开“世界智能制造博览会”,加强舆论宣传和引导,鼓励企业进行智能制造改造和投入,全面宣传上海在智能制造方面的创新实践,制作专题片,对上海优秀的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商和智能制造企业进行宣传推广,将上海打造成为全国智能制造模式“发布场”。

 

4. 进一步深化“补短板”

 

进一步降低制造业制度性成本,而非要素成本。要素成本主要包括劳动力工资、原材料价格等,受市场控制且上海并不具有比较优势。但上海要在营商环境、交易成本、融资便利性等制度性成本上下功夫,为先进制造业中小企业提供融资优惠,领军型制造业企业提供国家商务合作、品牌推广营销等的支持。

 

重塑制造业人才队伍。重新审视产业工人应有的社会地位和价值,完善有利于培养工匠精神的薪酬等机制。要求企业为产业技术工人和专业技术管理人员设置个性化职业发展规划,依据员工提出职业培训和专业技术辅导需求,按年度优先安排有需求的技术人员进行一定时长的专业技术培训,个性化发展规划每隔三年动态调整。同时完善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定流程,加大对专业技术职称的收入补贴。


作者为上海市委党校副研究员、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主编:王多

栏目主编:王多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笪曦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