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时评 > 文章详情
政府背后、公路沿线禁止种玉米,这是"调结构",还是新的“荒山刷绿漆”?
分享至:
 (3)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曹飞 2018-03-31 11:53
摘要:从本质上看,这些都属于典型的“盆景式”作秀,都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检查而搞的形式主义。值得深思的是,作怪了那么多年的形式主义,为何人人喊打却依然屡禁不绝?

 

近日,一份由贵州某地下发的《调整玉米种植结构通知》在网上热传。“通知”规定,为了调结构,禁止在政府背后、公路沿线、公路景区看得见的地方种植玉米。若农户因种玉米被通报或处罚,不仅会被免去三年的合作医疗补贴,同时还不能享受当年的国家惠民政策。据悉,由于未向上级主管部门备案,该通知目前已被要求停止执行。

 

这份奇怪的“通知”,其实有一定的政策背景——减少玉米种植面积是贵州今年力推的调整种植业结构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为此,贵州省政府近日还印发了《关于打赢种植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攻坚战的通知》,要求彻底改变种玉米的传统习惯,争取旱地基本农田全部种植经济作物。

 

这么看,制订“通知”的干部或许还会感觉到委屈,毕竟玉米经济价值低,改种价值较高的经济作物对于农民增收有好处。问题在于,通知中列明的“禁止种玉米”的地点却包括“政府背后”“公路沿线”“公路景区看得到的地方”等。这就不免让人产生疑问:通知出台的目的到底是为了促进调结构,还是为了将来方便应付“谁”来“看样板”?

 

说得更直白一点,禁止种玉米可能主要还是“禁”给上级领导看——领导“看得见”的地方,下大力气甚至不惜以威胁取消补贴等违法方式杜绝;领导“看不见”的地方,随便种什么。

 

这种呼之欲出的形式主义思维,跟当年的“荒山刷绿漆”简直是如出一辙——为应付上级“视察”,某地把一些山崖的石头涂上了绿颜色,当地官员甚至称之为“国内最先进经验”。而这“先进经验”,还真得到不少地方的推崇,导致后来只要网上一搜“刷绿漆”,相关新闻就会冒出一大堆,被“刷绿漆”的物体也五花八门,除了荒山,还有公路两侧的坟墓、绿化带以及绿道网等。不少地方甚至还出现了“荒山刷绿漆”的“加强版”,比如“水泥路上种菜”,或者“枯树插新枝”……

 

从本质上看,这些都属于典型的“盆景式”作秀,都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检查而搞的形式主义。值得深思的是,作怪了那么多年的形式主义,为何人人喊打却依然屡禁不绝?说到底,虽然人人口头上都在反对形式主义,却总有一些部门以及一部分人将其视为投机取巧、瞒上欺下、急功近利的“利器”,并在日常工作中运用起来乐此不疲。而他们之所以如此热衷于搞形式主义,主要还是因为个人小算盘拨拉得太多,考虑的是个人如何快速给上级留下好印象,为自己揽来“好政绩”。因此,哪样能快速出名就搞哪样,什么有“面子”就做什么。

 

当然,我们也不能把板子都打在“造盆景”的人身上。现实中,一些“盆景”之所以颇有市场,正是因为有些领导对“盆景”少了一份警觉,甚至以一种形式主义应付另外一种形式主义,从而让“造盆景”者尝到了甜头、获得了利益。如此,让人啼笑皆非的“盆景”不断涌现也就不足为奇了。

 

其实,这些自欺欺人的“盆景式”作秀很容易识破,这就需要上级部门领导在走访调研、检查考核时,不浮于表面、不蜻蜓点水,避免“坐在车里转一转,隔着玻璃看一看,座谈会上谈一谈”,而是实打实地到“荒山”看一看,到“水泥路上”走一走,到“看不见”的地方转一转;对刻意“造盆景”的,一经查明就严肃问责、令其付出代价,也是防止“下一次”的有效办法。当然,消灭形式主义的长效武器,还是日常工作的求真务实——拿农作物种植调结构来说,相关方面如果多花一点精力在“谋转型”上,与农民一起探索出一条致富新路,谁会执意要倒行逆施,到那些“看得见的地方”种玉米?

栏目主编:朱珉迕 文字编辑:朱珉迕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笪曦 编辑邮箱:shzhengqing@126.com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