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经济 > 市场解码 > 文章详情
新春走基层|大年初一,“家门口的食堂”欢笑多
分享至:
 (6)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吴卫群 2018-02-16 18:13
摘要:大年初一,为了让这家“家门口的食堂”照常营业,满足社区居民的需要,不少员工放弃了回老家与亲人团圆的机会,坚守岗位。

大年初一阴雨绵绵,位于虹口区瑞虹新城的老盛昌汤包天宝店一早却热气腾腾。家住瑞虹一期的黄素萍等5位老姐妹,相约来这里吃新年的“头道面”,另外,这家店今天还特意为到店的每一位80岁以上老人准备了一份特殊的节日礼物——每人一笼免费汤包。装修一新的店堂内,充满了欢声笑语……
 


黄素萍是5位老姐妹当中的“头儿”,5位老姐妹都是独居老人,子女要么在国外,要么就已经分开住。黄素萍来自济南,2002年,她随女儿来上海安了家,在瑞虹社区一住就是十几年。黄阿婆告诉记者,女儿女婿工作忙,后来又买了新房分开住了,她图方便省事,就把老盛昌当成了“家门口的食堂”,平均每周要来两三次。


顾老师是5位老姐妹中年龄最大的,她原是上外德语系的一名退休教授,如今已经86岁高龄,子女都在国外。“这家汤包馆原来开在临平北路上,我不仅一周要来吃上一两次,而且会经常买些馒头、红烧大排或者盖浇饭浇头带回家。去年12月,它贴出告示说要迁址,我们几个都愁死了。现在它老店新开,而且离家更近,总算让我们心定了。”顾老师说道。

大年初一,黄素萍等5位老姐妹来老盛昌汤包馆天宝店吃早餐,店里为这几位年过八旬的老人每人送上一笼免费的汤包。

店堂另一侧的两桌,也是欢笑不断,这是来自江苏的杨先生老老小小一大家子,一边吃早点一边商量长假期间的游玩计划。杨先生告诉记者,他女儿和女婿就也住在瑞虹新城,今年春节,他老夫妻俩、亲家老夫妻俩、他89岁的老母、亲家80多岁的老父老母一共7人一起从江苏来上海,跟小辈一起过年。听说年初一这家店要给80岁以上的老年顾客送汤包,他们闻讯而来,让三位老人品尝品尝。当记者告诉杨先生,“老盛昌”是市府实事项目“早餐工程”的参与单位之一时,他不由竖起了大拇指:“这个商品房社区很高档,却还有价格如此亲民的早餐店,上海人真幸福。”

来自江苏的杨先生一家老小9口人,也一早来到汤包馆吃早餐。

店堂内热热闹闹,后厨同样热气腾腾。大年初一,为了让这家“家门口的食堂”照常营业,满足社区居民的需要,不少员工放弃了回老家与亲人团圆的机会,坚守岗位。据了解,老盛昌天宝店共有20多名员工,为了保障节日供应,店里采取了错峰回乡的办法,春节期间保持十五六名员工在岗。后厨的点心师傅、来自安徽宿州的虎帅今年已经是第四年春节不回家了。小虎告诉记者,高中毕业后,2014年他来上海打工,从最初的捞面、炉灶岗位做起,如今已经全面掌握了各项操作技能,“我老家不远,年纪又轻,没啥大拖累,就让年纪大的同事春节回家吧”。

 

前台的大堂领班小胡,在这家老盛昌工作快两年了,尽管才23岁,但因为爱动脑子又肯干,她从普通服务员成长为一名管好几号人的“小领导”。小胡告诉记者,自己是领班,春节尽管生意不像平时那么忙,但过节期间安全一点闪失不得,所以就带头留下了,节后再回去。正说着,小胡看到一位老年人站起来打算离座,赶紧走上前把他搀扶起来并送出门……


来自安徽宿州的虎帅(图中),已经是第四年春节不回家。

老盛昌总经理徐伟刚告诉记者,上海连续五年将“早餐工程”列入市政府实事项目,在“早餐工程”实事项目的带动下,截至目前,老盛昌共在全市开设了110家门店,其中9成以上分布在社区、大居。“节日期间,尽管生意量不及平时,另一方面还需支付更多的加班工资,但110家门店除了一家因为设备维修没有开业,其余门店都照常营业。实事项目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回报社会是企业应尽的义务。”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邵竞
内文图:作者供图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