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海上记忆 > 文章详情
【海上记忆·月饼记忆】倍思亲
分享至:
 (2)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沈芸 2017-10-04 08:25
摘要:我一吃到蛋黄月饼,就想起我爷爷夏衍。小时候,每年的中秋,家里都会有很多从香港带过来的月饼。最夸张的一次,大概是1984年秋天,金尧如先生自己从香港拎了一盒七星伴月,因为好像是那一年的中秋与我爷爷重阳节的阴历生日接近,所以,他用月饼代替蛋糕,以示祝寿。我记得,那是七个小的双黄白莲月伴着中间一个大的四黄白莲月,里面象征着月亮的鸭蛋黄,多得吃不完。

秋风一起,人的情绪像是切换频道似的,从夏天的高亢转到了秋天的低回,这是不自觉的。

 

等到第一缕桂花飘香,我们这些住在北京的上海人,便不可抑制地犯起了思乡病,而思乡病往往也是传染病。

 

有人说,从北京回到上海的那一刻,吸到的第一口空气都是甜的,我感同身受,这空气里就带着桂花香。

 

接下去,就开始想鲜肉月饼、牛踏扁毛豆、芋头、酱鸭、咸鸭蛋……“北京户口,上海胃口”,思乡病引发了肠胃病。

今年,有朋友特地从香港给我带了一盒美心月饼,打开一吃,皮、馅与蛋黄的粘合度好极了,白莲蓉甜糯适口,双黄松软流油。

 

我一吃到蛋黄月饼,就想起我爷爷夏衍。小时候,每年的中秋,家里都会有很多从香港带过来的月饼。最夸张的一次,大概是1984年秋天,金尧如先生自己从香港拎了一盒七星伴月,因为好像是那一年的中秋与我爷爷重阳节的阴历生日接近,所以,他用月饼代替蛋糕,以示祝寿。我记得,那是七个小的双黄白莲月伴着中间一个大的四黄白莲月,里面象征着月亮的鸭蛋黄,多得吃不完。

 

我爷爷喜欢吃莲蓉,但是,他不爱吃里面的蛋黄,只吃莲蓉部分,我姑姑把蛋黄挖出来,放在饭盒里,留给我们小孩子下午放学回来,肚子饿了吃。我从特别爱吃、一直吃到不要吃,吃伤了,看见月饼里的蛋黄就反胃,以至于后来好多年都不想吃蛋黄莲蓉月饼了。

 

上世纪80年代,是粤港月饼最时髦、最风光的时期。但是,作为资深上海人,我爷爷排名第一的永远是杏花楼的豆沙月饼,我在他的影响下,除了杏花楼的豆沙月饼,还喜欢新雅的椰蓉月饼。

 

我爷爷说过,他刚到北方的时候,北方的月饼简直可以“砸死人”。我们的姑奶奶,我爷爷住在上海的老姐姐,非常心疼他的老弟,每到中秋,她家都会托人给北京专门带月饼。有时候,其中有一盒全部都是豆沙的,那是我爷爷的“特供”,老太太把她家里几房用月饼票买来的月饼集中起来,一盒一盒都拆开,把其中豆沙的放在一个月饼盒子里,指定是给她老弟弟的,她儿子会在在里面放一个小字条,写明:舅舅。全家人都心甘情愿吃她挑剩下的。

 

现在回想起来,老太太一定是坐在她家瑞金一路客厅的方台子前,带着一副眼睛,打开盒子,看着月饼是的印字,一个一个仔细地挑,这里面的每一块豆沙月饼都带着她对遥远北方弟弟的想念,她对我爷爷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都牢牢地记着,我爷爷是喝浓茶的,所以,给他泡的龙井,茶叶要放得多多的,她们家里给起了一个形象的名字,叫“茶泡饭”。

 

老太太是我爷爷的二姐,整整长他一轮,两个人都属老鼠,“长姊如母”是他们姐弟最深厚的情感。我爷爷每年一到两次南下看望她,是老太太掐着手指计算的日子,也是我们沈袁两家的大事情。

上学的时候,跟着大人念“月到中秋分外明”、“每逢佳节倍思亲”,完全找不到感觉,像是在读不贴骨头不贴肉的戏文。等自己过完忙忙碌碌的前半生后,发现这其中的每一个字都打断骨头连着筋。

 

这就是岁月。

 

我总是会时时刻刻地想起我爷爷,因为我如今长成一个人,身上所有的一切都是他赋予我的,最主要的是精神的、习惯的。

 

我爷爷培养了我的口味,他鼓励我的刁嘴。看着我吃东西时的馋样子,他会很开心地笑。

                                                  


作者沈芸系夏衍孙女

2017年10月2日,中秋于北京

                                                                 

文字编辑:沈轶伦 图片编辑:徐佳敏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