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经济 > 金融区块链 > 文章详情
进入快车道的PPP模式,勿忘点好防范风险的刹车
分享至:
 (4)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张杨 2017-07-24 21:11
摘要:从规模、广度、深度和影响力来讲,中国市场已是全球最大的PPP市场。

 

踩好PPP新发展理念的油门,同时也要点好防范风险的刹车。这是近期召开的“2017中国PPP投资创新论坛”上,业界达成的共识。

 

【关注暴露的风险】

 

目前,我国的PPP发展已经逐渐驶入快车道,进入活跃期。据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主任焦小平介绍,截至2017年6月底,财政部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已收录项目1.3万个,计划投资额16.3万亿元,已落地项目投资额3.3万亿元,覆盖19行业。从规模、广度、深度和影响力来讲,中国市场已是全球最大的PPP市场。

 

“随着PPP陆续从建设期转入运营期,一些风险也在开始暴露,需要我们引起高度的关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指出,目前“明股实债”等违规操作情况较多,会进一步加大一些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

 

所谓明股实债,是指在PPP项目中,一些地方政府向社会资本方承诺本金回购、给予最低收益等安排,名为股权投入,实为简单变相的债权融资,最终仍由财政兜底风险。要知道,PPP模式的引入,本是为了引入社会资本更优质的运营管理能力,引入股权投资,减轻地方政府债务。而这样的融资行为显然是在继续走政府负债建设的老路,非但不能减轻政府负担,还将加速积聚政府的债务风险,社会资本的作用也难以得到发挥。

 

“希望社会资本、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对不规范的融资不要再抱任何幻想,国家对《预算法》的维护,对金融风险防控的态度是坚定的,而且力度会越来越大,所以大家要做真PPP,这样才会有一个持续兴旺的PPP市场。”焦小平认为,现在PPP市场发展起来了,但是也出现一些乱象,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一些地方政府依然把PPP当做一种简单的融资手段,对项目债务责任大包大揽,违反《预算法》,风险分配机制形同虚设。

 

焦小平提到的风险分配机制,也是PPP模式中颇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按照学界的观点,PPP项目相应的风险应由对风险最有控制力的一方承担,同时承担风险的程度要与取得的回报相匹配,风险承担还应该设有上限。这样听起来有些复杂,简单举个例子--某个PPP项目可以如此规定:项目设计、建造、财务和运营维护等商业风险由社会资本承担,法律、政策和最低需求等风险由政府承担,不可抗力等风险由政府和社会资本合理共担。

 

很显然,像例子里这样较为合理的风险分配机制,可以减少风险发生的概率、风险发生后造成的损失以及风险管理的成本,使PPP项目对各方都具有吸引力,任何一方都不需要为另一方没解决好他应该承担的风险而付出代价。同时,在项目周期内,分配的结果可以培养各方的理性和谨慎的行为,这意味着各方要有能力控制分配给自己的风险,并为项目的成功而有效地工作。

 

“没有风险分配怎么能做到权责明晰?怎么能做到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怎么能做到让投资者对结果负责?”焦小平忍不住一连三个追问。

 

【全生命周期管理】

 

针对PPP项目周期长、投资大的特点,不少业内人士呼吁建立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目前,PPP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基本可分为项目准入、项目建设、项目运营和项目移交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不该缺少监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孟春谈到,要明确从准入到运营的各项监管目标,统一监管机构,加大信息公开,实行问责机制,保障社会公众利益,实现政府、社会资本、公众的共赢。

 

王一鸣也提到:“建立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就要改进监管方式,健全监管法规,规范监管制度。深化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在建设阶段,加强对工程进度,建设质量、项目资金和环境安全的监管。在运营阶段加强对公共产品和服务质量、服务价格以及设施维护的监管。在项目移交阶段,重点对合同执行、养护维修、社会资本退出等进行监管。”

 

对此,东方金诚评级公司董事长罗光则建议引入评级制度,实现全生命周期的风险揭示,同时对参与各方进行信用评价。他解释说,因为评级机构在目前中国金融市场中经过一定的时间检验,技术方法比较成熟,可以对全生命周期进行跟踪分析。评级报告是在严格监管下形成的分析产品,规范可信,能够为各方提供一些决策的参考。

 

作为PPP项目周期中举足轻重的金融机构,更应该对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浦发银行总行PPP中心副主任郑大卫就表示,银行应该在PPP项目的准入阶段就提前介入,把风险控制体现在PPP的合同当中。同时,要强调审核社会资本的资质,识别其在项目建设和运营方面的能力,这关系到其是否能够正常履约。

 

当然,坚持绩效付费,更是全生命周期管理不可或缺的一环。所谓绩效付费,就是根据项目建设运营的水平来结算费用,而不是项目之初就谈好一口价。焦小平直言:“如果我们不能做到绩效付费,就不能把社会资本在合同中的责任与权利相匹配,就不能从机制上解决‘豆腐渣’、超预算等问题,那么全生命周期管理就是一句空话。”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