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国内 > 港澳台 > 文章详情
沪港新不了情①|这家港资企业开发了新天地,并说能在上海城市微更新中继续觅商机
分享至:
 (4)
 (2)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洪俊杰 2017-06-29 06:02
摘要:“我常常劝香港的年轻人有机会还是要来内地看看,尤其是上海、北京这些大城市”,李剑锋最后说,“举个例子,我是搞基建的,上海建成了25公里的东海大桥,你数数世界上有多少座25公里长的跨海大桥,就知道上海未来的机会还有多少。”

与李剑锋先生约在了淮海路上的瑞安广场23楼。走进会议室,看到墙上挂着小平同志的名言,“思想更解放一点,胆子更大一点,步子更快一点”。“这几年,做传统产业越来越难,希望用小平同志的话鼓励我们快一点,找到别人没发现的商机”,李剑锋笑着解释。

 

西装笔挺的李剑锋有着多重身份:既是瑞安管理(上海)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也是中国香港(地区)商会上海分会会长,还是黄浦区政协委员。从上世纪90年代来到上海工作,他和公司参与了上海城市建设,并见证了这座城市的日新月异。

 

“我第一次来上海是1996年,那时虹桥机场只有1号航站楼,浦东机场还没有建造”,李剑锋迄今还记得当时情景,“延安路高架还在分段施工,我住在陕西南路上的城市酒店,从机场坐车过去,要上一段高架再下一段地面,足足开了1个多小时。那个时候,整条淮海路东段都还是工地。”

 

1997年,高端写字楼瑞安广场落成启用。第二年起,瑞安集团开始开发原卢湾区的太平桥地块,建成了日后的上海新天地。“当时我们遭遇了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但公司管理层坚定看好上海的未来发展,下决心要把握机遇做好这个项目”,李剑锋说,“现在看来,当时的决策完全正确。”

 

按照规划设计,新天地将以上海近代标志性建筑石库门为基础,有机嵌入餐饮、娱乐、零售等时尚功能,成为上海休闲文化的新地标。在此之中,就有一个如何保留老建筑的问题。“我们面对的大都是1920年代的建筑,我们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在李剑锋看来,保护老建筑有一门“平衡”的艺术,要从“人”的高度进行设计,既不能原封不动地把一切都保留下来,“那就是座博物馆,我想没多少人愿意每天都去博物馆参观”,也不能盲目地拆掉,“如果都是玻璃幕墙,那和其他的商场有什么区别?”

 

于是,瑞安从德国引进了先进保护外墙技术,并对于规划区内的每栋老建筑都采取‘一幢一议’的方式,最后拆了小部分、留了大部分,“大规模拆除肯定能让公司有更大的发挥空间,但谁又会喜欢假古董呢?”

 

2001年,新天地正式营业,成为了当时上海商业新模式。环境做出来了,人气也就吸引过来了,之后公司在周边开发的写字楼与楼盘成为了“香饽饽”,写字楼长期满租,而翠湖系列楼盘亦成为上海滩知名的物业。

 

作为香港在沪企业家,李剑锋关注两地经济合作的机遇。“香港与上海之间有共性也有差异性,共性是都重视第三产业,而两地的差异性也可以取长补短为合作加分”。比如说,由于香港比上海开放得早,在专业服务领域,香港有着丰富的国际服务经验、精通业务的人才以及海外广泛的人脉,而上海在大型设备的制造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园区管理能力等方面有一定优势。

 

“新时期,香港要继续扮演好内地联接世界的‘超级联系人’角色”,李剑锋以两地“一带一路”合作为例,“过去香港对上海投资较多,如今在国家的倡议下,两地可以合作走出去”。比如今年5月,香港贸发局与上海市港澳办组织沪港两地基建和投资代表团访问泰国和越南,这是两地首次组成“联合舰队”出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我们在当地寻找具有投资价值和市场化运营的优质项目,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时代在变,合作模式在变,这促使李剑锋所在的香港上海商会转型,从1996年商会成立时帮助港人在上海生活的“1.0时代”,发展到“2.0时代”建立金融事务委员会、专业服务委员会等组别提供专业服务,再到如今联通内地10多家港商分会的“3.0时代”,“服务内容在变,但商会促进香港与内地在经贸领域合作,推动沪港共荣发展的目标不变。”用去年香港上海商会庆祝成立20周年的口号说,就是“双城共脉动”。

 

而对李剑锋本人来说,从2000年开始,他逐渐将生活重心从香港移到了上海,用他的话说就是成了“新上海人”。对于有些港商还保持着“工作五天在上海,周末两天回香港”的状态,李剑锋坦陈并不希望这样的生活模式,“你不能不在上海处理上海的业务,一星期少了两天,你就不能深入了解上海”。周末有闲暇时间,李剑锋会装个APP、骑辆共享单车走街串巷,“上海哪里有地道的本帮面馆,哪里可以买到好吃的面包,哪里能买到好书,我都知道。”

 

正是因为20多年的接触深入,让李剑锋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悄然变化。过去出门,他的钱包里面会塞满了人民币,如今他去购物消费,只要用支付宝、微信“埋单”就可以了,“香港的变化就没那么快,还是在用八达通卡。”他会跟初到上海的朋友说,在黄陂南路、淮海路搞一张自拍,跟东京、伦敦、纽约这样的国际大都市背景没有太大区别。

 

在商言商,变化意味着机会。上海的微更新从来没有停步。“三月小变化,一年大变化,”敏感的李剑锋注意到了这点,“变化是最吸引我的地方,也使这座城市更有活力。”另一层意思就是,港商亦能从中觅得商机,谋求发展。

 

“我常常劝香港的年轻人有机会还是要来内地看看,尤其是上海、北京这些大城市”,李剑锋最后说,“举个例子,我是搞基建的,上海建成了25公里的东海大桥,你数数世界上有多少座25公里长的跨海大桥,就知道上海未来的机会还有多少。”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2)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