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深度 > 纵深 > 文章详情
好的公共活动点,应该让全年龄的人都爱去
分享至:
 (2)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柳森 2017-06-24 15:41
摘要:对老年人而言,他们只有和不同年龄段的人在一起,才能获取不同的信息,体验到不同的活动,得到多样的快乐


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是城市生活存在的根基。    

那么,我们的城市设计,如何为这种互动提供应有的支撑与服务?

具体到为老年人提供更丰富的公共空间,一个专业的城市空间设计者,会从哪些角度去考察和审视这个问题?   

上观新闻请来同济大学建筑系教授徐磊青,分享他的观察与思考。    
   

现在经常有老年人和非老年人,在公共空间的使用上发生冲突。从我的经验来看,我们的公共空间确实存在问题:无论是供给还是设计,都没有给老年人群体提供足够的公共空间。
   

很多年前,我们的社区规划,会对辖区内的公共设施建设提出要求。现实中,社区活动室、社区中心确实有,但一般就是棋牌室,或者一些小型活动室。
   

在我所居住的杨浦区,这样的老年活动室还是经常有人去的。但问题在于,只有在社区规划里,会有这样一个配置。总的来讲,随着老龄化社会进程的深化,老年人越来越多,我们原来的社区规划又大都是很多年前制定的,有的可能已经是十多年前制定的,到了今天,它们很可能已经不那么合适了,需要及时调整到位。
   

在我们的日常调研中,发现有下述问题值得引起重视———

 

老年人的需求进一步多元化
   

以前,老年人一般会怎样安排自己的休闲生活?举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几位老爷子拿上几只小板凳,只要路边某处人行道稍微宽一点,正好又有树荫,他们就来了。摆上小桌子,打牌、下象棋。对于这样的需求,大多数社区能基本满足。问题是,如今老人们的需求正在发生新的变化,除了下棋打牌,他们还有聊天的需要、交友的需要,这些活动我们目前的公共活动空间还不能够全方位地照顾到。
   

前些年曾有媒体报道,很多老人在类似宜家家居这样的商场的饮食区搞联谊活动,点上一杯饮料,可以坐上一下午。在我生活的社区还有一种现象。在肯德基或者一些环境相对较好的小型超市的自助就餐区,很多老人一坐就是小半天,两三个人聊聊天也觉得挺好。这会带来什么问题?会带来私有空间的公共服务化。也就是说这些空间本来是供私人消费的,你当然可买可不买,但如果你一坐坐半天,餐厅可以提供给其他客人的空间就不够了,于是矛盾就出现了。
   

这提醒我们思考:为何老人们会愿意去这些地方?因为那些空间舒服啊。有座位,有冷暖空调,外面下雨或空气糟糕也不会受影响,环境宜人。从另一个角度,这也反映出,目前我们的公共活动供给,没能及时跟上老年人的需求。未来,这方面的空间供给,需要从质和量两方面双管齐下。
   

什么是老年公共活动空间的“质”?举个简单的例子。如今挺受老年群体欢迎的广场舞很火。但这一辈老年人爱跳,不代表下一辈也爱跳。很多这一辈老年人经历过营养匮乏、上山下乡年代,对自己的身体状态非常重视,也就对体育锻炼非常重视。但到了下一批老年人,他们热爱的活动形式可能完全不同。是更爱唱卡拉OK,更爱玩微信,还是其他什么?什么活动形式将继广场舞之后,成为老年人最喜闻乐见的公共活动形式,我们的城市治理者要密切关注。

 

尽量避免出现“纯老年人社区”
   

在我们对杨浦区一些街道的调研中,还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现在的社区服务中心基本上有两个核心服务。一个是文化娱乐活动室,可以看电视、下棋、打牌。然后在它的边上通常会有一个小型医务室,方便有小毛小病的人来这里活动时,顺路问个医、开个药。
   

于是,你就发现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这些空间里面都是老年人。可以这么理解,当一个空间总被老年人占据,其他年龄段的人一般就不爱去了。这里问题并非出在老年人身上,而是出在,应该有一个全年龄周期“混龄”的概念。
   

按照最新的城市设计理念,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公共活动服务点,应该让全年龄的人都愿意去。以社区中心为例,未来的趋势就是,里面既有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内容,也有托幼类服务,有医疗、有电影院,也有菜场、餐饮,功能、内容较目前丰富很多。
   

有人会问,就上海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毕竟还没有达到发达国家的经济水平,这样一种全年龄周期的城市空间设计理念,会不会太超前?对此,我的看法是,第一,从全世界范围来看,上海已经是一个比较发达的城市;第二,我虽然不是研究老年人问题的专家,但是我经常去参加相关领域的评审。评审过程中发现,一个纯老年人的社区是最需要着力避免的。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老年人”其实是一个非常笼统的概念,60岁以上都可以算作老年人。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同年龄段的老年人之间的状态和生活方式其实差别非常大。
   

60-70岁这批老年人,如今很多还处于年轻态。70岁朝上,才有一部分老年人进入“半独立”状态,需要有人提供生活上的支持。于是,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一个社区里都是老年人,有些老年人自己也会觉得不舒服,不愿意去。
   

他们最喜欢和谁在一起?当然是小孩。跟小孩在一起,他们的精神状态立马就不一样了,很愉悦很放松。对老年人而言,他们也只有和不同年龄段的人在一起,才能获取不同的信息,体验到不同的活动,得到多样的快乐,由此,整个人变得更开朗、更健康。反之,如果我们在做空间设计上过分强调对老年人一个群体的照顾,也会产生新的问题。
   

当然,这里提到的所有问题,如果要落到实处,需要控规层面的引导。这里所说的引导,包括对“量”和“质”两方面的引导。
   

从社区更新的角度而言,我们当然希望一个社区范围内,能够为老年人提供的公共服务越丰富越好。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千万不要把这些仅仅看成是老年人的事,而是应当从整个社区、全年龄周期的视角去统筹和调动。
   

当全年龄的人可以互动到一起,公共服务本身也才更有生命力,变得越来越贴合人们的真实需求。


栏目主编:龚丹韵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徐佳敏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