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科教 > 创新之城 > 文章详情
低质量专利阻碍创新!上海加快培养知识产权应用型人才
分享至:
 (5)
 (14)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俞陶然 2017-05-06 17:46
摘要:国内许多高校院所,由于缺少专业化运营的知识产权与技术转移中心,往往没有团队做专利培育和质量控制,导致许多高质量科技成果拥有的是低质量专利。

“由于缺少专利质量管控体系和知识产权复合型人才,我国高校、科研院所存在大量低质量专利,无法为企业所用实现产业化。”在近日举行的“全球视野下的知识产权应用型人才培养研讨会”上,上海盛知华知识产权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赵保红的这番话,引起了一些专家的共鸣。记者从会上获悉,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的两个硕士项目将于今年9月开班,培养知识产权国际化、应用型人才。随着这类人才的增多,我国高校院所的专利质量将逐步提升。

 

赵保红介绍,美国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十分成熟,值得我们借鉴。在《拜杜法案》《史蒂文森法案》等法律框架内,美国许多高校院所设有知识产权与技术转移中心,这类机构具有发明评估、专利培育、质量控制、合同谈判等职能。高校院所科研人员取得有转化潜力的成果后,必须向知识产权与技术转移中心披露自己的成果;随后,中心的工作人员会进行评估,如果确认其有商业价值,就会进行专业化的专利培育,把科技成果“包装”成高质量的专利;接着,便进入供需对接、与企业谈判的阶段。在这一过程中,专利培育和质量控制非常关键,需要既懂科技又懂知识产权的复合型人才操作,撰写出壁垒很高的专利权利要求书。

 

反观国内许多高校院所,由于缺少专业化运营的知识产权与技术转移中心,往往没有团队做专利培育和质量控制,导致许多高质量科技成果拥有的是低质量专利。“这种专利的显著特征是没有壁垒,别人很容易绕过去,既抄袭又不侵权。”赵保红说,这样一来,企业就不愿意购买专利的所有权或使用权,因为把它转化为产品后,很可能被其他企业抄袭,还不能起诉它们侵权。

 

要改变这种现状,一方面,需要国内高校院所借鉴美国经验,建立并完善知识产权与技术转移中心,或将专利培育、质量控制等业务外包给校外机构;另一方面,需要在全球视野下,培养出越来越多的知识产权应用型人才。上海市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总经理方建国说,这类人才都是复合型的,既要有理工科背景,又要进修过法律或金融、保险等专业,还要掌握商业谈判技巧。他建议,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多开展在职培训项目,把有一定工作经验的理工科硕士或博士培养成知识产权服务人才。

 

上海市知识产权局局长吕国强介绍,围绕中央关于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保护和服务的“五位一体”要求,去年11月,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在杨浦区成立。目前,学院正在筹备两个国际硕士项目,都将于今年9月开学。一个是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合作的项目,面向全球招生30人,目前正在通过WIPO网站接受报名。另一个是承担教育部与国家知识产权局举办的“一带一路”国家奖学金知识产权法硕士项目,每年招收来自“一带一路”的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25人。这两个项目都采取模块化教学、全英文授课,让中外学生同堂学习、交流研讨。

 

在知识产权5类人才中,我国最缺的是管理和运用人才。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院长单晓光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在国内现行教学体制下,高校很难培养出这两类应用型人才。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依托同济大学成立后,正在探索打破学科划分、加强实践操作、国际化视野的教学模式,力争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提升上海的知识产权管理和运用水平。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徐佳敏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4)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