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科教 > 教育在线 > 文章详情
“要修的太多,修的人太少”,文物保护与修复终于要有本科生了
分享至:
 (2)
 (1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彭德倩 2017-03-01 17:23
摘要:目前全国文化遗产行业从业人员约为11万人,即便全员上岗,每人年均修复50件计,至少需要150年。

“几千年文明,需要修复保护的东西太多,能修的人太少了,”古瓷修复大师蒋道银常感叹。很快,他的遗憾可能会少些。

 

1日上午,中国高校首家“文物保护与修复学院”在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揭牌成立,从这里出发,培养更多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高水平新生力量。而蒋老这位70岁仍奋斗在工作一线的国家级非遗传人,是这里担任全职教授的业内专家之一。

 


行业全员上岗修复现有文物,至少需要150年完成

 

数据显示,我国已公布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29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831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8371处;先后公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19座(2012年),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528座(2014年)。全国馆藏文物3000万件(套),半数以上需要修复。

 

而另一方面,目前全国文化遗产行业从业人员约为11万人,即便全员上岗,每人年均修复50件计,至少需要150年。且行业内存在学历层次整体偏低、专业技术力量不足、专业知识更新缓慢、队伍素养和业务能力亟待提高等现象。

 

学院全职教授、古瓷修复高级工艺师蒋道银介绍学生的修复作品,如数家珍。 彭德倩 摄

 

修复保护人才结构,年龄学历都急缺“中间层”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了解到,目前在相关教育培养领域,该学科的传承,主要由两条线完成。一是职业技术、专科培养,其在学科理念、课程体系、培养水平参差不齐;二是各大博物馆以“师徒制”传习。而适合中国文化遗产特性、保护管理和传承模式理论探索的本科、硕博研究生培养梯队空缺。

 

值得关注的是,在保护修复人才队伍的年龄结构中,也存在类似的空白,用他的话说,“老师傅扛着,小年轻需要更多经验锻炼“。尽快在本科培养阶段补上这块空白,成为文物保护修复领域自上而下的迫切需求。

 

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修复,精雕细琢。视宣 摄

 

报考火爆,今年计划面向全国招生45人

 

据了解,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相关专业(油画保护与修复、陶瓷保护与修复、纸本保护与修复)自2008年起在美术学院开办,现已招收9届学生,毕业生共4届(2013-2016)152名。培养的学生正显示出优秀的专业素质,整建制班级学生在领衔教授的带领下,多次走出校门,承接重点项目(如“南海1号”)、文博场馆(新疆伊犁博物馆)等驻地修复工作,得到国家文物局以及业内广泛好评。

学院教学楼是迁建而成的徽派建筑“状元楼”,古朴典雅也不乏现代化装备,毫不违和。  彭德倩 摄

 

根据国家文物保护与修复人才的发展需要,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在教育部、国家文物局、市委宣传部、上海市教委和市文广局的重视和支持下,经过充分论证与研究,在原由3个修复专业的基础上,于学校迁建的徽派建筑“状元楼”正式成立“文物保护与修复学院”。

 

文修学院副院长、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季崇建介绍,今年计划面向全国招生45人,报考火爆。未来学院还将适时设立:金属(青铜器)、古家具、古建筑、壁画和纺织品修复等新专业方向。据悉,学院还在酝酿申请建设硕士点、博士点。

 

新学院成立同日,学校与中国文物保护基金合作签约仪式,视觉学院也成为国内高校中首家受该基金会资助的单位。

 

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董云虎出席仪式。

 

题图说明:学生在实践中精雕细琢。


题图来源:视宣 摄  图片编辑:邵竞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