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政情 > 伴公汀 > 文章详情
【问计】竞争中才能出好作品,文化“软实力”如何强起来?
分享至:
 (13)
 (9)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封寿炎 陈抒怡 2017-01-20 06:31
摘要:“国营剧团,住在两层楼,顶好;民营剧团,住在客堂间;我们住在灶披间、亭子间。”在人大专题审议会,王汝刚代表的这段话,让现场爆发出阵阵笑声,但笑声中却隐含了一丝无奈。

 

“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坚持文化兴市,夯实文化软实力的根基,加快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这是《政府工作报告》中确定的,本市今年要重点做好的八个方面工作之一。

 

“两会”会场上,“文化兴市”成为热门话题,代表委员们从文艺院团改革、民间文化力量成长、文化“引进来”和“走出去”等方面,共商“文化兴市”的发展大计,探讨“文化软实力”强起来的途径。

 

体制机制改革,使国有文艺院团活起来

 

“国营剧团,住在两层楼,顶好;民营剧团,住在客堂间;我们住在灶披间、亭子间。”在人大专题审议会,王汝刚代表的这段话,让现场爆发出阵阵笑声,但笑声中却隐含了一丝无奈。

 

王汝刚是上海人民滑稽剧团党支部书记、团长,目前上海的市级剧团有18个,区属国有剧团有4个,其中就包括了他所在的上海人民滑稽剧团。据王汝刚介绍,“两级财政、两级管理”,市级和区属剧团待遇相差很大。

 

但事实上,被他羡慕的市级院团也有自己的烦恼。市政协委员、上海评弹团团长秦建国介绍,接受全额拨款的文艺院团,其演职人员的年收入规定了最高上限,而且上限标准比较低。这项政策规定,对于市场空间不大、经济效益不太好的院团影响不大。但对于有市场潜力、经济效益比较好的院团,规定上限收入可能影响演员创作演出的积极性。因为即使演出创收情况很好,也不能体现在他们的收入待遇上。“在加强财政支持力度同时,相关的政策也应根据不同院团的具体情况,进一步细化。”秦建国建议。

 

“就像翻烧饼一样,全额拨款的想要差额拨款,差额拨款的又想要全额拨款,既想要市场的利益,又不放弃政府的支持,这是很多体制内院团的问题。”一位业内人士这样说。 除了体制内院团,部分社会组织也在打自己的小算盘。“就像卖批文一样,有的企业正在钻政府采购的空子。” 市人大代表、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巡视员,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党委书记、总裁,上海大剧院院长张哲透露,一些社会组织自己无资金,无人员,全靠在政府采购中提供“中介服务”而生存,甚至牟取巨额利润。“这与公共文化的性质——非营利性是完全相悖的。

 

“什么该补贴,什么不该补贴,现在比较混乱,把一切都寄希望于政府的公共文化建设的想法应该改变。”上海大剧院院长张哲提出了全新的思路,与其将企业分成体制内外,不如分成营利性和非营利性组织,政府可以对非营利性组织采取补贴政策,营利性组织就应该让它们归于市场。

 

培育文化土壤,使民间文化力量长起来

 

“北京、广州拥有活跃的地下音乐圈子,虽然不一定都好,但往往滋生出很多新的东西。”市人大代表、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戏剧系主任赵光长期关注音乐剧和流行音乐的发展,他说,上海的文化创作主流还是以体制内的文化院团为主,但是要想进一步激发艺术创作创新的活力,需要更多体制外的人才和民营文化企业。

 

按照上海“十三五”规划提出的目标,以及对标“2040卓越全球城市”的愿景,上海的文化软实力建设是“大文化”概念。除了充分发挥国有文艺院团的中坚作用之外,也需要营造宽松环境,让体制外文化团体也能够长起来,提高市民群众的文化艺术素养,为“全球卓越城市”和“国际文化大都市”培育丰厚的文化土壤。

 

赵光介绍说,有个国外的交响乐团本来都快破产了,靠着中国国有院团大手笔的连续引进,又活过来了。相比之下,民营文化企业的生存状态比较局促。他的一个学生去参加民营文化企业的音乐剧演出,只能拿一场几百元的演出劳务费和20元盒饭费,这并非因为民营企业克扣工资,而是音乐剧的市场规模有限,“观众稀稀拉拉”。

 

市政协委员、市作协副主席汪澜则提到一个困扰优秀网络作家群体的问题。“一些非本市户籍的网络作家在上海从事网络写作多年,并且取得了很大的创作成就,有稳定居所和稳定收入,依法纳税。但因为自由职业的特殊性,他们无法“提供期限为 6 个月以上劳动(聘用)合同,参加本市职工社会保险满 6 个月的证明”,因此一直无法办理《上海市居住证》,无法享受相关的公共服务。”汪澜说,上海是网络文学的重镇,汇集了一批优秀的网络作家,但囿于现有的这些制度规定,影响了他们对上海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也影响到上海在网络文学领域的发展。

 

“能否多关注这些体制外的文化企业和青年人才?”赵光说,市场需要进一步培养,人才也是。给民营文化企业和体制外文化人才营造一个宽松的市场环境,也许是进一步激发艺术创作创新活力的重要一步。

 

开放文化市场,既要引进来也要走出去

 

上海“文化码头”和“文化源头”的辩证问题,一直以来都倍受热议。

 

这些年,北方相声、喜剧在上海逐渐打开了市场,原本深受上海市民喜爱的滑稽戏却在慢慢衰落。尽管如此,王汝刚代表表示并不惧怕这种竞争。“我们并不怕竞争,欢迎竞争。”王汝刚说,“在竞争中才能出好作品。”

 

王汝刚给记者举了个例子,滑稽戏《活菩萨》连演连满一年零九个月,创自有滑稽戏以来演出场次最多的纪录,这部戏是根据外国作家莫里哀的《伪君子》改编的。“上海人有智慧,能够利用外来文化,加上自己的内容,创作出新的文化。”王汝刚说,北方喜剧受到了香港喜剧的影响,而香港喜剧则受到了上海滑稽戏的影响。“文韵、文脉一直都在。”

 

文化交流需要走出去和引进来,需要机制和模式创新。据赵光介绍,目前国内引进国外的音乐剧通常有两种模式:一种将原班人马整体引进,这需要雄厚的资金和政府的相关支持,基本上由体制内院团操作;另一种是只购买剧本、音乐,在国内找演员、导演,这种方式投入相对较少,一些民营文化企业已经这样做,并开始试探原创道路。“从某种程度来说,后一种引进更有意义,更能激活创造力。”

 

文化走出去,还面临着如何跟国际文化市场接轨的问题。江海洋委员以张艺谋导演的电影《长城》为例,说明文化产业化跟国际接轨的重要性。“全球每年在电影方面的投资中,相当大的比例花在高科技特效上,因为年轻的电影观众对高科技特效电影趋之若鹜。”从“作品”到“商品”,使电影的拍摄制作发生了很大变化。美国的电影是一个工业体系,包括许多部门,有各种标准化的工序和流程。这样的电影工业体系,在中国还没有建立起来。“张艺谋通过导演《长城》,可以说是中国的导演去美国的电影工业体系走了一遭。”了解和学习,无疑是接轨和竞争的第一步。

 

题图说明: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邵竞  编辑邮箱:shzhengqing@126.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9)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