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政情 > 伴公汀 > 文章详情
深度|词解五年政府工作报告:2013~2017的“上海高频词”
分享至:
 (13)
 (9)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朱珉迕 孟群舒 2017-01-15 13:30
摘要: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由哪些“热词”构成?在2013年至2017年的五份报告,又是哪些词出现频次最高?这些热词在五年间的变化,又能勾勒出一种怎样的发展轨迹?

 

撰文: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 朱珉迕 孟群舒

制图:徐蓓清 刘淑君  题图设计:邵竞


上海市第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今天上午开幕,上海市市长杨雄在开幕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

 

每年《政府工作报告》都是人代会上的头号焦点。除去其中提出的数据指标,报告中出现的高频词,亦从一个侧面折射当年政府工作思路。

 

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由哪些“热词”构成?在2013年至2017年的五份报告,又是哪些词出现频次最高?这些热词在五年间的变化,又能勾勒出一种怎样的发展轨迹?这一次,让我们试试“词解”。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词云图

  

交付今年人代会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正文13900余字,系5年来篇幅最短的一份报告。报告中出现最高频词的10个词是:

  

  

其中大多数词,也是2013年至2017年五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总计出现频次最高的词。而在历年的“前十”排行榜中,“建设”、“改革”、“创新”、“政府”、“试点”每年在列。

  

  

在各地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建设”都是出现率最高的通用词,涵盖各方面。而后面这些高频词的变动,则颇有近年上海特色。

  

【改革/创新】

  

 

上海以“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为使命,“改革”、“创新”出现频次自然最高。2013年1月,十八大后上海第一份《政府工作报告》中,即出现62次“改革”。当时,改革已在全国范围内成为主题词,上海也已开展包括“营改增”在内的多项改革试点。而在当年9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成立,成为“改革开放排头兵”最重要的一项战略任务。此后,每年上海都承担多项新的改革试点任务,而自贸区改革则都在《政府工作报告》谈及新一年具体打算时作为第一节内容出现。

 

同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明确,亦使“创新”成为高频词。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工作时正式提出,上海要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科创中心”由此与“自贸区”并列上海的两大战略。当年下半年,上海全市围绕科创中心开展了系列深度调研,并将其作为2015年的“一号课题”,而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创新”的词频也较上年有了明显提升,并跃居“改革”之前。

 

 

【试点/深化】

 

 

以自贸区开始,近年全国范围内多项重大改革任务,均交由上海先行试点;“先行先试”,为更大范围可复制、可推广探路,也是近年上海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使命。此外,出于上海自身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亦有大量改革和政策试点持续推出。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2017年工作目标,即包括扩大货物状态分类监管试点、开展职业经理人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启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等10多项试点任务。而一些业已形成可复制、可推广模式的试点和探索,则谋求进一步深化,以实现“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政府/监管】

 

 

在最近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监管”出现次数均达到或超过25次。而在2013年,“监管”一词只出现了5次。显然,自贸区挂牌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

 

伴随自贸试验区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等改革措施的推出,政府事前审批大幅减少,对事中事后监管的要求越来越高,与国际通行规则衔接的贸易监管、金融综合监管新模式亟需加快建立。

 

监管模式的改革创新,恰是政府推进自身改革的具体体现。另一方面,五年来的政府工作报告均以专门一章强调政府改革建设,尤其强调转变政府职能、着力依法行政、提升政府效率。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更有耐人寻味的话:“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要把发挥政府作用的核心放在更好而不是更多上”

  

 

【制度】

 

“制度创新”是上海自贸区三年改革秉持的核心;其他各领域强化制度创新和制度供给,通过制度来防止改革“不翻烧饼”,亦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内涵。

 

就创新而言,制度层面的创新也是更具持续性和竞争力的创新成果。而在城市治理方面,以“制度化”方式固化某些阶段性、集中性治理手段的成果——在近两年的“补短板”任务中,从点的整治到全面的制度规范,这套逻辑显得尤为明显。

  

 

【经济】

 

经济历来是政府工作报告中排名居前的热门词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的基本路线,也是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去年以来,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上海通过深化以自贸试验区建设为重点的改革开放,着力构建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同时,着重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推动“四个中心”建设、经济稳定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扩大有效供给。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好于预期。

 

  

【文化】

 

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已是上海持续多年的任务,而“文化兴市”的提法近年在上海走热。新编制的“上海2040”城市总体规划中,专门将“国际文化大都市”作为全球城市的重要内涵,写入了上海的城市性质和愿景。

 

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文化”一词的出现次数尽管少于往年,但文化议题的分量却举足轻重。不少来自文化界的代表、委员已注意到,《报告》将“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专列一节,同自贸区、科创中心、民生保障等并置,作为今年八方面重点工作之一,“规格”可见一斑。

 

  

【城市】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口号和重要精神遗产。“城市”一词,历来是上海政府工作报告的热门词汇。上海提出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并提出2040年要成为卓越的全球城市,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落到具体工作上,必须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脚踏实地解决城市治理面临的问题,不断提高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水平,让市民的生活更美好。

 

 

【安全】

 

城市运行安全已被列为上海的四条底线之一,而“安全”一词的数量在2015年报告中出现陡增,多少与发生不久的外滩拥挤踩踏事件有关。当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专门列出一大段反思外滩拥挤踩踏事件带来的教训,并强调城市安全的极端重要性。此后,“守牢城市安全底线”的话语每年均会出现,并提出要从严从细落实安全责任、健全一系列相关机制,严防安全事故。

 

同时,城市安全的内涵亦在不断扩充。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到“维护网络空间安全”,并将建设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基础平台。此外,食品安全已成为今年的全市重点课题,新的《食品安全条例》正是在这次人代会上交付审议。

  

 

【整治】

 

另一个出现率“陡增”的词是“整治”。围绕守底线、补短板,加强社会治理和环境治理,“整治”一词出现的频率持续上升。一年来,上海开展了交通违法行为大整治、城市安全隐患整治、农村环境整治,全力推进“五违四必”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区域环境显著改善。这些努力,体现出上海城市综合管理和精细化管理水平在提高。今年,上海还将继续整治城市管理顽症,健全整治的长效机制。

 

   

【改造/新增】

 

增加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是新一轮改革的鲜明导向,也要求政府工作必须更“实”。这一点,在政府工作报告的高频词中有不少体现。比如,“改造”一词连续三年攀升,今年达到22次,改造的范围包括二级旧里、旧住房、消防及供电设施等,还有农村村庄改造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改造等,都与千家万户密切相关。

 

与之类似地,“新增”一词,也与群众的获得感关联很大。去年上海新增长者照护之家51家,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81家、公办养老床位7069张,新增供应保障性住房5.2万套。今年还将新增轨交运营线路55公里,新增35公里公交专用道。可以说,日益完善的公共服务和设施,将增强百姓的民生保障。

 

(数据来源:2013~2017年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编辑邮箱:shzhengqing@126.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9)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