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天下 > 总部报告 > 文章详情
一台绽放在互联网时代的老爷收音机
分享至:
 (19)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马海邻 2016-09-22 17:48
摘要:一个花12年做一台收音机的老先生,也会买50多个版本的《小王子》来研读

一位花甲老人,自小痴迷收音机,与收音机打交道50多年。工作、创业,都与收音机相关。创业的路并不顺利,直到与互联网相契,终于找到自己的频率。曾德钧和他的猫王收音机,是这个时代的一个典型故事。

 

(一)

我60岁了,和声音打了一辈子交道。

美好的声音,总是令人如痴如狂,他们说我是个疯子,但我觉得,30年前的那个我,

和30年后的这个我,都没有什么改变。

热爱,让我痴狂。

曾德钧,1957 年出生,湖南沅陵人。乡村生活贫乏而闭塞,7岁时,上小学一年级,因“拥军优属”活动来到一位老红军家,第一次见到收音机。这个精致而典雅的方盒子,会说话,会唱歌,来自外面的声音打开了曾德钧童年的世界。后来他知道那台收音机的型号是“熊猫 601”。

 

他开始自己动手做传说中不用电源、成本低廉的矿石收音机。湘西地处偏远山区,做好的矿石机基本上什么也收不到。后来又做了再生来复式单管、双管、三管收音机,直到做成四管收音机,灵敏度达到了要求,终于接收到了电台信号。

 

曾德钧至今保存着一张45年前的发票,78.6元。初一开学前的暑期,他和姐姐一道打工,一个月包了45万颗水果糖,挣了90块钱,用交了学杂费以后剩的钱,买了一台上海无线电四厂出品的凯歌牌455D收音机。那以后他家成了左右邻居的“新闻中心”。

 

高中毕业后做知青搞农村有线广播,参军成为无线电报务员,恢复高考后上大学,都与他懂收音机和音响有关系。他的技术,从爱好逐步升级为科研。

 

上世纪80年代末,部队允许搞生产经营,曾德钧来到深圳联合开厂、创业。上世纪90年代,曾德钧成为国内最早做高保真音响的那波人,设计出国内第一台 HiFi 商品化胆机(电子管的放大器)。后来,他回到部队继续教书和读研究生。46岁那年复员,再度到深圳创业,切入点是高端的电脑多媒体功放。

 

2000年,曾德钧重拾中断20年的收音机梦。他接触到来自国外的优秀收音机,才发现收音机的音质可以那么美妙动人。遗憾的是这些都是老古董了,50年前设计和生产的,频率范围导致许多电台收不到,而且,性能衰退。他决定再次亲手做,重现收音机的黄金时代。

 

2004年,曾德钧手下第一台原木手工复古典藏级的收音机成型。

 

(二)

 

美好的东西注定要成为绝唱吗?

这份热爱,到底还能坚持多久?

很多时候,只有我孤独一人在努力,但是,我坚信,它会重生。

如果说我的一生,可以为这个世界留下些什么,那么,就应该是它了。

从2004年到2009年,不断地改进,不满意,再改进。直到2010年,第六版,老曾一直在追寻的“蓬蓬声”出现了。

 

“蓬蓬声”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德国制造的高端收音机特有的音质,在国产收音机上,几乎未曾出现。教科书里也找不到其原理和方法。曾德钧好几年摸索,无数次失败,终于找到收音机“灵魂曲线“的设计经验。“中国人真的就造不出来可以傲视全球的产品吗?我不相信。”曾德钧仍不停歇地改进,听取发烧友意见,立志手下作品在音质上超越德制样机。

 

老曾起初做收音机没有什么商业目的,就是因为爱。他曾经开玩笑,这就跟他和老婆一样,这一辈子就爱一个人,一辈子只做一件事。

 

从2004年至今12年,有10年是赔钱的。曾德钧在各个音响公司做顾问,拿了顾问费回来给工厂的工人发工资,为了让作品能够延续下来。

 

他说,“我们都是一帮疯子。”为了做一个空气电容,开了40多套模具。穷的时候,赔得只剩一块喇叭布。喇叭布是收音机正面蒙的那块特殊的布,音波透过它弥散开来,入耳入心。这块布的花纹、编织工艺和透气性都有独特的要求,传统台式收音机已经几乎绝产,喇叭布自然也没有工厂生产了,甚至编织工艺也流失了,老曾决定委托厂家从头研发。工厂需要批量生产,老曾一次就订购了1000米,做一批收音机只用几米即可,到现在还库存着900米。

 

“孤军奋战”不止体现在喇叭布。收音机产业已经消失多年,曾经完整的供应链也不复存在,除了标准电阻、电容可以采购,几乎所有特别的元器件都要自己开发、生产。

 

这就是追求极致,讲赚钱的话,真是不划算。有一款大的收音机,总共才做了50台,在广播论坛里卖几千块钱。现在淘宝上能找到,69999元,老曾自己搜出来的。

 

也有让老曾获利的元器件。荧光电子管,曾德钧童年时在老红军家里见到的第一台收音机,就有这个小配件,闪烁着绿色的神秘光芒。荧光电子管停产了40年了,曾德钧得意于自己有眼光,20年前就收了几十万个。说起收电子管,老曾也是一肚子故事。1987年,他根据“线报”,摸到河北邢台的一个县,县里有家五金交电公司,有国产电子管,但曾德钧要进口的。热心人带他去了一个村里,在一家人的鸡窝里找到一批西门子的,5毛钱一个收购下来。这家的电子管是孵小鸡用,又找到另一家人家,猪圈里一大堆进口电子管,成老鼠窝了。曾德钧仔细挑选出有用的,给了主人20元钱,加上运费之类,一共花了60元,现在这些电子管大约价值四五十万元。

 

老曾的收音机品牌后来定名为“猫王”,一方面致敬那位摇滚巨星,一方面也是这荧光电子管的幽幽绿光,像猫的眼睛。

 

(三)

 

这个时代,缓慢是一种缺点,但我选择的是缓慢。

手造,这就意味着少量,也就意味着精细、专注和独特。

经过手工制造的产品,也被赋予了制造它的人所具备的独特气质。它,无可替代。

我们尊重每一寸每一分,它都经过匠人的手仔细打磨。

就算是一个小小的旋钮,也都执着地在还原着那个年代的触觉。

它,卓尔不群。

曾德钧说:“做设计,我的逻辑就是八个字,少即是多、慢即是快。”他不愿意像别的公司那样——包括他自己原来创办的公司以及他做顾问的公司,一年做十款、二十款产品。猫王收音机一年只做一款到两款产品,他认为这样才能把产品做好。

 

他总结了产品逻辑的“四三二一”十点,分享给同样致力于做出中国好产品的人们。

 

“四好”,好看、好听、好用、好玩。好听是收音机的基本属性;好看,现在是个讲究“颜值”的社会;好用,现在很多智能产品真的非常难用,以为加上一个app就好用了,实际上加了app更加难用了;好玩,在以前传统产品的时代,大家根本不会提到产品好玩,现在消费升级,产品就要加上主要功能以外的其他玩法。比如大家拿到猫王收音机,喜欢拍照晒朋友圈,喜欢像玩手串似的给原木外壳抹油保养。

 

“三有”,有情怀,有文化,有格调。在这个消费升级的时代,真正的升级是升级产品的内涵,升级产品的文化,产品一定要差异化。

 

“两独”,独特、独有。抄袭不可能独特,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也不可能独有。

 

另外,一定要自己不断超越自己,不断地去丰富自己,把产品做得让更多的人来喜欢。

 

(四)

 

说实话,在现在这么一个年代,在一个创业创新,高科技、智能的时代,

我们还在谈一个古老的东西,似乎与时代不太相符。

但是我想,我们一定是与时俱进的,一定是和这个时代休戚相关的。

“老法师”曾德钧痴心不改研制收音机的故事讲完了,然而属于这个时代的故事刚刚开始。

 

老曾的收音机,几乎赔了十年,每一年大概只卖出300台。直到遇到了互联网,遇到了创业创新,遇到了几位文化营销高手。老曾的收音机带着“猫王”的品牌,成为一种流行符号,核心用户人群也从65岁降到了35岁(更年轻化的型号“小王子”降到了25岁)。

 

改变是从一次偶然的网上众筹开始的。

 

2013年5月,曾德钧参加了一个广州的数字音频技术研讨会,主持人邀请他一起玩众筹。曾德钧是一位心态开放的老人家,他觉得跟年轻人一起玩、向年轻人学习是没有错的,就像读书一样,开卷有益。

 

那次众筹总共筹到16.2万元,最后还赔了将近10万元。但老曾认识到这代表一种新的趋势,一种新的创业文化。他停不下来了。

 

2014年上半年,他遇到荒岛电台的主编黎文,一起做了黑胶唱机的众筹。没有想到,便宜的蓝牙音箱才十几块钱,这么一个很小众的产品,价格高达3000元,居然支持者不少,筹到资金破百万元。

 

曾德钧说,第一个项目让他站在了互联网的门口,第二个项目让他一只脚跨了进来。于是2014年下半年,有了第三次,针对猫王1收音机的众筹。

 

几次众筹在圈子里有些影响力,惊动了京东创始人刘强东。刘强东误以为老曾是在京东众筹做的,在极客公园的年度创新大会上作为一个案例讲了。“乌龙”促成了2015年猫王2在京东的众筹,这次平台影响力更大,获得了360万元收入、1800台的销量和5000多人的付费支持。

 

老曾有个习惯,喜欢和网友交流,网友包括同好,包括用户和潜在用户。他会认真看,花很多时间回复。第四次众筹期间,他接触到大量年轻人,发现年轻人比65岁大叔更能接受复古文化,复古即潮流,年轻人消费力也更强。这成为猫王收音机定位的转折点。

 

几次玩下来,曾德钧对众筹的理解已经超越了一般人。很多人只是把产品众筹当作一种预售的方式,老曾认识到,更重要的是借这个机会,去认识市场,树立品牌,与客户互相了解。

 

众筹的另一个成果是,应邀到京东商城开了旗舰店。“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没做过电商的几个人就把店开起来了,很快存货都卖光了。现在一个单店每个月大致可以做到两百万元的收入,对于一家三四十人规模的创业公司而言,意味着可以活下去了。

 

曾德钧与他遇到的文化营销高手黎文、尧铭侃、戴明志(任曾德钧的公司的CMO),组成了“F4”。他们为猫王收音机确定了“+互联网”的模式。

 

从去年5月份开始,猫王拓展线下店。已经谈了将近160家销售渠道,主要以场景化的营销环境为合作方向,例如上海新天地的言几又书店。

 

日新月异的互联网营销环境,产生了更多的机会。猫王与一条、罗辑思维这样的内容电商平台做了深入的合作,原本目的是以曝光为主,后来发现这些渠道的营销能力、销售能力也是非常强的。

 

今年,老曾第五次玩众筹,出了一款便携版的小收音机,取得8000台销量、一万人付费支持,筹集300万元的资金。单价从2000多元降到300多元,目标人群年龄下降到25岁,猫王收音机似乎找到了通往未来的可能性。

 

(五)

 

它,复古,但是可以连接未来,

传统广播或网络电台,它兼收并蓄收放自如。

它,就是我的梦想。

为什么很多用户喜欢在朋友圈晒猫王收音机的照片?第一个拿到新款苹果手机立刻晒出来,也许是炫耀。而一台木质收音机,是一个很上镜的拍摄道具,这晒的,是“文化”、“格调”,一种不同于拥有苹果的“优越感”。

 

在互联网时代,“文化”是一张无往不利的通行证。老曾一不小心,做出了一个很文艺范儿的东西,这为他的“F4”用文化来包装产品提供了良好的基础。“F4”对猫王收音机的定义,More Than Radio,不只是一台收音机,它连接了电台文化。

 

尧铭侃说,如果我们还纠结于收音机的功能和实用性,这可能不是收音机的未来。他在策划时讲了派克钢笔的故事。上世纪80年代,派克已经快生存不下去了,未来该走向哪里?公司高层开会提出,派克的竞争对手到底是谁?他们给了三个选项,一个选项是美国的另外一个钢笔品牌,第二个是圆珠笔,第三个是电子邮件。结果,得出答案是Zippo打火机。现在,钢笔作为一个品类的实用价值,早已被取代,但派克钢笔依然好卖,因为它和Zippo一样,穿上了某种文化的代表的“马甲”,换了个活法。

 

复古的,怀旧的,特别的,说到底是一种标签,要贴得成功,需要精准抓到目标受众内心深处的情感需求。

 

便携版的猫王取名为“小王子”,来源于那本著名的童话。关于取名又有一段故事,当初,F4中的三位投了赞成票,曾德钧弃权了,因为他不了解。然后,他就从网上买来书,在飞机上看完了,觉得这个名字取得太妙了,晚上到了酒店又下载了电影来看。当晚12点投票截止之前,他投了赞成票。现在老曾能一口气说出许多关于《小王子》的事,他总共买过50多个版本的书。

 

一台收音机想通过“小王子”的名字与90后、80后心灵相通的点,大致有这么些:

 

不灭的童心。

 

孤独星球。

 

逆向价值观,反成功学,并非主流的、大而全的就是成功的。

 

大时代里的小确幸。一个个人在任何集体面前是非常脆弱渺小的,很多人对于这种庞然大物有恐惧感。打开冰箱,里面有一瓶牛奶可以喝,90后喜欢能够拿捏在手里可以掌握的小小幸福感。

 

(六)

“故事”这个词,在这个时代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其实猫王收音机,到底算是一个“中国质造”的故事,还是一个用文化来包装商品的营销案例?至少,是一个对创业者有诸多启示的好故事。

 

(编辑邮箱:173699830@qq.com 文内图及题图来源:采访对象提供 图片编辑:雍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