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长三角 > 华东局 > 文章详情
在日喀则干实事的“上海笔杆子”
分享至:
 (4)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李茂君 2016-06-29 05:30
摘要:一座日新月异的日喀则,从他笔下变得鲜活立体起来,这种参与者、见证者和奉献者的感觉,让他欣慰。

前不久,邬斌才从日喀则回到上海,处于醉氧状态,额头冒虚汗,但他的笑容无比灿烂:“3年援藏经历给了我第2次生命,并且在我满35周岁、即将告别青年岁月时,给我的青春留下奋斗的烙印……”邬斌,上海市第七批援藏干部联络组成员,援藏期间担任日喀则市委副秘书长、市委办公室机关党委书记,一看头衔,便知道是“秘书+管家”的笔杆子。确实,他在西藏“总有操不完的心,总有做不完的事”,八成精力都花在文字工作上了。

 

这位“笔杆子”爱干实事,他最大的感悟是:“援藏工作不怕小,就怕虚,但凡看得到的,力所能及的,就去做。”

 

“笔杆子”干实事

 

去年尼泊尔“4·25”地震,对邻近的日喀则破坏严重,“笔杆子”邬斌更忙了。

 

地震当天,邬斌第一时间起草并报送信息,使上海后方及时了解日喀则当地情况,新闻媒体也纷纷转载,同时也让援藏干部家属放心。救灾期间,邬斌坚持每一两天报送1份专报,并参与协调争取后方资源支持。来自上海各区县和社会力量的资金和物资,很快到了。

 

“白天各种事务难以静心,晚上6点半后通常是我的写作时间,基本每天要忙到12点。” 邬斌说,孤身一人躲在房间和文字为伴让他深得其乐,日喀则若干领域发展蓝图和沪藏两地的各类协调方案,他都参与了起草或是润色:一座日新月异的日喀则,从他笔下变得鲜活立体起来,这种参与者、见证者和奉献者的感觉,让他欣慰。

 

他爱干实事。日喀则要具备“造血”能力,少不了当地青年人的创业兴业。熟悉青年工作的邬斌,潜心挖掘与培养当地青年创业人才,指导日喀则团市委成立了西藏第一家青年创业协会,并组织召开了日喀则首次青年创业现场会和青年创业大赛,并选拔了15名青年企业家到长三角去,从义乌小商品城到枫泾酒厂扎扎实实学一圈。然后,邬斌潜心对大赛评选出的10个优质项目给予孵化帮扶,从上海和山东等地请来创业导师“一对一”指导,让当地藏香、青稞食品等优势特产尽快实现产业化,从而带动更多青年投身创业致富。

 

邬斌对援藏团队的文化建设用了心思,他号召团队成员一起作词,并请当地艺术家谱曲的《援藏梦》,援藏兄弟们几乎“唱一次哭一次”,精气神的振作焕发出昂扬斗志。在日喀则,他还策划推出“七彩党建”活动,通过举办机关党员干部论坛、微型党课演讲、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等,发挥了前方组织“树正气、聚人心、促业务、强队伍”的引导作用。

邬斌在日喀则与当地孩子们在一起。

 

吃苦就是收获

 

援藏干部在日喀则干副秘书长的活,不容易,事情又多又杂,却不容差错。

 

3年前,他一进藏就很忙,忙援藏兄弟们的安置工作,涉及到各种协调和后勤。严重的“高反”让他头重脚轻嘴唇发紫,血压飙升到170,半个月不消退,在医生开的好几种降压药中,他给自己找到了两种药物的组合,一吃就是3年。让他后怕的一次经历是:加班到深夜,醒来发现自己躺在了地板上,这是血压升高导致的昏厥。

 

可有类似经历的,不止邬斌一位。在援藏干部中有一句流行语:“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这也是邬斌一直奉行的准则,这种精神疗法在他看来比药物更奏效。在高海拔缺氧环境呆久了,脸上会有明显的高原红,甚至高原紫、高原黑,更可怕的高原烙印是“心脏肥大”,援藏干部却戏称“肥在心上”。邬斌两种烙印都有,仔细问他身体损伤,他却总是开玩笑说:“在藏3年要有点印迹。”实际上,不少上海援藏干部进藏1年后体检中都发现了心脏肥大等疾病,他们自己反而都不大提。

 

对邬斌而言,这已是他第二次进藏工作,前一次是13年前大学毕业时。当时,他获悉国家开启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果断报名,临行时,他考上了上海团市委的公务员,单位对他援藏非常支持并给予鼓励,这让他轻松上阵:“那年过春节也没回,就是想多呆1天是1天,为西藏自治区团委多做点事情。”当年和他同行的15位大学生志愿者,有3人选择扎根西藏。邬斌坚信,青年时期多经历一些摔打和考验,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如今两次赴藏工作后,他依旧相信,选择吃苦就是选择了收获。

 

本文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图片编辑:曹立媛 编辑邮箱:alexklj@126.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