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费时高时低、扣费陆陆续续、账目金额不一……ETC收费疑问权威解答来了
上观新闻
2020-01-17 18:18:21

今年1月1日起,全国取消省界高速公路收费站,高速公路纳入统一结算系统,ETC发挥了巨大作用。不过,ETC收费中出现的种种新情况、新问题,却引发了大家的不解和吐槽。在上海“12345”市民服务热线,今年1月1日至1月15日半个月,与ETC相关的咨询和投诉高达8000多个。其中,对于收费的疑惑占到总量的七八成之多。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梳理了海量投诉中较为典型的案例,并采访了上海市交通委和上海公共交通卡股份有限公司,试图对市民的种种疑问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疑问一:高速公路收费是不是涨了?

上海市民潘先生1月1日晚上8时许,驾车从从G60新桥出入口进入高速,至G60松江新城出口出高速,ETC记录显示,收费为11.85元。潘先生称,这段高速此前收费一直为10元,算上打折,为9.5元。相比以前,高速公路的收费是不是涨价了?

市民孙先生每天上下班都经过S4沪金高速金都路至剑川路段,以前这一段收费一直是4.75元(5元减去折扣),如今收费均在5元以上,如5.24元、6.11元等等。市民顾先生从金泽镇开车到青浦城区,一段高速以前人工收费10元,如今ETC收费为12.94元……

类似投诉咨询不在少数。高速公路收费比以前涨了吗?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上海市交通委。据介绍,今年1月1日起,高速公路取消省界收费站后,启动了“门架系统分段收费”,上海高速公路通行费也按照新分类标准来收取。根据《关于公布本市高速公路车辆通行费收费标准的通知》(沪交财【2019】1158号)文件,上海市高速公路将按车型和里程来收费。全市高速公路(除G40长江隧桥段),通行费的计算公式为“分车型的每公里单价×计费里程”。以市民驾驶的普通小客车为例,收费标准为0.60元每公里,计费里程为车辆实际行驶里程。在通行费的计算中,ETC车辆单次交易金额按照四舍五入规则精确到分,MTC(人工收费)车辆单次交易金额按照四舍五入规则取整精确到元。

新的收费方法与以前相比,不同之处主要在于两点。一是以前是按照最短路径收费,计费方式是以起点和终点计费的,由计费系统推测两点之间的最短路径来收费,跨省则由省界收费站进行区域清算;而如今则是按照精确路径来收费,由安装在高速公路上的龙门架分段计费。二是以前高速公路收费是实行5元起价、每5元为一个计算单位的规则,具体操作上遵循“三七作五、逢八进十”的规则,也就是说,实际费用在3元至7元区间内统一算为5元,超过8元则算为10元。以潘先生收取的11.85元为例,这个价格在以前就是收取10元。但新的ETC计费规则精确到分,这就给了不少市民涨价了的错觉。实际原因是计费方式更改了、金额也更精确了的缘故。换个角度来说,以前如果收费为18元的一段路程,在计费时会被计算为20元;但精确计费后,市民就不需要多出这2元钱了,即也会有人觉得收费便宜了。



△收费方式的变化。


疑问二:为什么同一段路收费时高时低?

市民吕女士经常走G60高速徐泾至赵巷这一段,今年1月1日之前,这一段收费一直为5元,打折后收取4.75元。但1月1日之后,ETC记录显示,这段路收费时而为7.58元,时而又变成4.16元;市民张先生1月3日中午11时许从青浦城区前往徐泾镇,同一段高速去程ETC计费13.89元,但回程时仅收取了10.47元。他们疑惑,为何同一段路程收费会发生大幅的高低变化?

据记者多方了解,同一里程收费高低,或许和目前ETC复杂的收费模式有关系。据介绍,新收费模式既然是依靠龙门架分段收费,收费成功的关键就在于龙门架的ETC识别成功率。具体而言,如收费7.58元的一段高速公路,实际上是由多个龙门架切割成了多个收费区间段,每段的收费从1元至几元不等。ETC车辆进入高速后,必须在这若干个龙门架上均“打卡”成功,才能准确计费。但架设在高速公路上方的龙门架和收费站的ETC感应系统不一样,龙门架在车速高达百余公里每小时的情况下感应打卡,成功率并非是百分之百,未能成功打卡的现象较为常见。

通常来说,门架系统会产生四类收费信息:一类是读取到车辆设备和卡片信息,产生的正常收费信息;第二类是仅仅读取到了车辆设备信息,但未读取到卡片信息;第三类是设备和卡片信息均未读取到,但识别到了车牌信息;第四类是以上电子信息均未获取,只留下一张车辆通行照片。这四类信息中,除了第一类可以直接结算扣款外,其余几类信息均需要结算中心稽查处理,甚至人工复核,才能最终产生扣费信息。

之所以出现同样的里程收费出现较大偏差,比较大的可能性是整段路程中的一个甚至多个龙门架节点未能成功打卡,或者出现了节点设备故障等问题,导致个别收费区间未能成功收费,或者收费信息仍在稽查中。


疑问三:为何会今天扣一点、明天扣一点?

市民黄先生1月15日中午从上海青浦白鹤开车至江苏昆山张浦,这一段此前人工收费一般为10元。ETC计费后,1月15日当天,他收到银行扣款短信,提示扣款9.92元。1月16日,银行又发来短信,提示他再次扣了5.33元。黄先生疑问,为何会出现扣款延迟,是否存在多扣的情况?

在“12345”的大量投诉中,扣费延迟也是反映较为集中的一大问题。有市民称,走了一次高速后,接下来几天都陆陆续续收到银行发来的扣费信息。明明车停在家里,费用却不断产生,让人心里发慌。ETC扣费延迟是怎么产生的?记者采访了负责扣费环节的上海公共交通卡股份有限公司。据介绍,通常来说,市民开车进入高速后,高速所属区域的路网管理部门会将车行记录发至交通部结算中心,统一结算后再将扣费信息发至车辆ETC卡发行方,由发行方向银行发起扣费。上海的ETC沪通卡,则由上海交通卡股份有限公司负责接收扣费信息、发起扣费这一环节。

扣费之所以会有延迟,一方面仍然是因为分段收费的龙门架感应系统不稳定。高速公路分段收费后,常会因为ETC感应失败、节点故障、数据通信延迟等原因,导致整段路程中的一个甚至多个龙门架节点未能及时成功计费。这部分路段的费用,有一些经系统对账后,会予以补上,而这就导致了收费上的延迟。另一方面,延迟则是因为收费环节众多,其中个别环节拖延所致。不过,一般来说,银行扣款都在用户高速公路通行消费后24小时内发起。经过反复调试完善后,目前延迟扣费的情况已有明显改观。


疑问四:实际扣款为何与计费金额不一致?

市民吕女士反映,她1月8日上午从上海前往常熟,中午又从常熟返回上海,来回均走的是ETC计费通道。1月9日,银行发来扣费短信,两段高速路分别扣费32.86元和41.42元。吕女士随后查询上海交通卡APP发现,ETC扣费记录实际为去程27.29元、返程35.51元。对比发现,银行多扣了钱。不仅如此,吕女士随后又尝试通过“收费公路通行费发票服务平台”(票根网)获取电子发票,平台显示1月8日她其中这段去程费用又为35.79元,和上述数字都不一样。吕女士质疑,三个渠道,数字完全不一样,究竟以哪个为准?收费为何会如此“乱”?

△ETC扣费记录实际为去程27.29元。

△ETC扣费记录实际为回程35.51元。

△银行发来扣费短信,两段高速路分别扣费32.86元和41.42元。

△“收费公路通行费发票服务平台”(票根网)显示1月8日吕女士这段去程费用又为35.79元。

1月17日,记者将吕女士的车牌信息和收费信息提供给了上海公共交通卡股份有限公司,以便对方核查。据该公司介绍,发票是收费的正式清单,票根网上显示的开票金额,即为市民高速公路收费的最终金额。理论上来说,这个数字应该和银行卡扣费金额以及上海交通卡APP上显示的金额一致。但实际上,数据产生了偏差。

据核查,吕女士APP中显示的金额和实际扣费金额是一致的,均为32.86元。而吕女士提供的APP截图,只是该段行程扣费信息的“第一页”,下方实际上还有部分扣款在“下一页”,记录太长分页显示,给市民造成了误解。

至于吕女士的实际扣费信息低于发票金额35.79元,上海交通卡公司判断,原因就在于其中一段或几段的扣费信息仍在稽查对账中,尚未发送到上海交通卡公司发起扣费。


疑问五:长江隧桥为何收费高于标准?

市民王女士1月3日从上海市区前往崇明,途经长江隧桥。王女士称,按收费标准,隧桥通行费应为50元,但ETC实际收费52.24元,为何会多收了2.24元?而事实上,即便不走完整段隧桥,收费也同样高于标准。市民朱先生1月2日下午从崇明长兴镇返回市区,仅仅是走了其中长江隧道的部分,ETC收费为22.24元,这也超过了20元的收费标准。

关于隧桥收费的问题,记者也询问了上海市交通委。据称,G40长江隧桥段车辆通行费是按照车型一次性收取,以常见的市民小客车为例,长江隧道段收费为20元,长江大桥段收费为30元,合计为50元。之所以产生了2.24元的额外费用,原因在于隧桥在一次性收费时,还按照3.8公里的路程收取了通行费,即产生了重复收费。上海市交通委称,重复收费系因设备调试不完善造成的,额外收取的费用应免除退还。目前相关部门正在研究退费方式,或将通过OBU卡退还,市民应保留好通行费的相关凭证,作为退费依据。

栏目主编:毛锦伟 本文作者:毛锦伟 文字编辑:毛锦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