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305岁商船会馆修缮完毕,800平方米动用近60名工匠,未来考虑开放
上观新闻
2019-12-23 21:25:37

历经半年修缮,上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商船会馆”于12月22日正式落成。这是上海最早建成的会馆,拥有305年历史。记者今天从建设方绿地集团获悉,商船会馆将具备一定公益性质,未来考虑开放。


从设计到施工共花费两年时间

商船会馆位于董家渡核心区域的绿地外滩中心。这是一处清代江南风格建筑,飞檐戗角起翘较大,整体造型轻盈。“商船会馆的现存建筑只有戏台和大殿,而这两座建筑单单修缮设计方案就耗费了近一年半时间。”绿地外滩中心项目副总经理吴锴说,“原因在于,它们的历史价值非常高。”

商船会馆建于1715年(清康熙五十四年),标志着一段辉煌的上海历史。商船,又叫“沙船”,是促进上海城市发展、商品经济兴起最早的行业之一,可追溯至元代。上海市市标图案上,扬帆出海的船只元素正是“五帆沙船”,这是对沙船海上运输业历史贡献的一种肯定,也象征着上海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港口城市。

沙船促进了近代上海的航运发展

上图为商船会馆的历史照片

当沙船业走入兴盛时期,上海沙船业众商在董家渡地区集资兴建了“商船会馆”,作为上海及周边沙船业商行团体的所在地。沙船商人在这里协调业内的议价、定价、运量、航线与纠纷等等。许多沙船商号以商船会馆为圆心分散布点,黄浦滨江的路名记录了这段历史。丰记码头街、油车码头街、利川码头街、赖义码头街的名字来源,和沙船业密切相关。

“在一年半时间里,我们进行了超过10次方案论证、专家评审。”设计方上海章明建筑设计事务所相关设计负责人说,历史上的商船会馆占地最高达到1万多平方米,是清末200多座会馆中面积、格局和形制最大的。除戏台、大殿外,还配有看戏台、议事大厅、茶室以及钟鼎等,气势恢宏。但由于历史原因,商船会馆只有两座主体建筑保存下来,而且变成了居民住宅,和原貌差别较大。

原貌是什么,修缮定位如何确定,历史中拆除的老建筑还要重建吗?带着这些疑问,设计团队不断搜集历史材料、历史图片进行比对,并访问了十多名专家。最终确定,以“修旧如旧”的手法修缮两座建筑。

由于历史原因,商船会馆许多配套建筑被拆除,仅存的两座主体建筑逐渐落败


800平方米区域动用近60名工匠

“商船会馆不仅保留了原来的结构、形制,而且大量采用了传统工艺。”吴锴说,商船会馆采用“定制化”修缮手法,非常费功夫。仅800平方米的修缮面积,就动用了近60名传统工艺技师,包括雕花师傅、描金师傅、漆工等。单单雕花一个环节,就要经过拓印、描线、粗加工、细加工、上油漆等几道工序,经过细加工之后的曲线、弧度都会更为圆润、顺滑。

商船会馆走过了300多年,绝大部分雕刻件已经破损,建筑状态不佳。施工团队跑遍全国近10个省市,寻求百年前的建筑材料进行修复。“就拿砖来说,古砖质量好、密度高,修缮出来的效果是最好的”。缺失的石木、盖瓦也要使用百年前的材质,才能保证风貌的一致性。

单单雕花一个环节,就要经过拓印、描线、粗加工、细加工、上油漆等几道工序

修缮完毕的商船会馆焕然一新,雕花按原样恢复,工艺非常精细

有趣的是,施工团队在修缮过程中还挖出了不少老物件,全部修复归置到原位。如今,商船会馆的老物件大多散佚消失,只有极少量的物件流落各处。有一件在上海会馆史陈列展厅,有一块石碑保存在历史博物馆;最大的实物便是保存在蓬莱公园门口的一对石狮子。


融合区域资源实现效益最大化

商船会馆所在的绿地外滩中心,位于外滩金融集聚带核心区域,总建筑面积120万平方米,是上海市中心滨江沿线最大的商务综合体。根据规划,要建造46万平方米超高层地标及高端企业总部办公楼,17万平米大型商业中心,4.2万平米超七星酒店,12万平方米高端住宅。有人担心,由品牌开发商牵头的城市更新项目,会不会“过度商业化”?

图为绿地外滩中心规划效果图

实际上在修缮过程中,项目团队始终坚持“新旧”平衡。绿地外滩中心所在地块性质复杂,内含两座知名历史建筑,一座是商船会馆,另一座是上海现存最古老的天主教堂——董家渡天主教堂。老建筑被待开发区域包围,开发难度很高。董家渡天主教堂虽地处绿地外滩中心域内,却在地块红线之外,不属于开发范围。但在建造写字楼的过程中,建设方同样投入了上千万人民币,对教堂进行加固保护。

一个细节是,商船会馆周边的新建办公大楼,地下室只做了两层,这上海并不多见。吴锴说,大楼在建造时要开挖深基坑,挖得越深,对老建筑结构的影响就越大。为了保护老建筑,原本可以建造四、五层地下室的写字楼最终决定为商船会馆“让步”。

老建筑同样为区域增色。“董家渡是上海最早形成的城区之一,是很多上海人的情结所在。保护历史建筑就是为区域留住了最大的特色。我们发现,不少本地有意向入驻的企业,也是看中了董家渡的文化底蕴”。一名绿地外滩中心招商人员坦言。预计明年一季度,一批国内外知名金融机构将入驻绿地外滩中心。

“如何在保护历史建筑文脉的基础上,实现对老街区的功能再造,成为当前城市发展一个新的课题。”在绿地集团董事长、总裁张玉良看来,位于董家渡地区的绿地外滩中心,要探索“稳增长、重民生”“城市更新”“文化传承”的融合发展,成为城市更新的新样本,努力成为长三角城市群对接全球市场的新纽带和上海扩大开放的新窗口。

栏目主编:张奕 本文作者:戚颖璞 题图来源:作者提供 图片编辑:笪曦 编辑邮箱:shgcggkj@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