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马云上热搜,这也许是古典音乐的悲哀
上观新闻
2019-12-12 20:58:57

马云指挥中国爱乐演出《拉德茨基进行曲》上了微博热搜,网友们议论纷纷。评论多是调侃。有人说他“凭亿近人”“多财多艺”,有人说这是交响乐版的“爱拼才会赢”。

对于自己不熟悉和不擅长的领域,“表演型人格”的马云从来没在怕的。他敢梳着脏辫玩摇滚,敢和王菲对唱,和吴京比武,和甄子丹过招。回回都上热搜,回回都被批评,为何这次的批评来得分外猛烈?

因为流行音乐和商业电影,作为大众娱乐,很多时候都为了博君一笑。但作为高雅艺术的古典音乐,向来是有点“洁癖”的。刚看完马云指挥的视频,我的一位乐迷朋友有些义愤填膺:“这并不好玩,甚至是丑陋的。给社会的观感是,有钱什么都可以做。作为音乐爱好者,我感到很难过。”

后来,这位乐迷朋友得知这场表演并非一场公开演出,而是中国企业家俱乐部周年音乐会;音乐会的指挥家是余隆,只是到了最后返场时,为了活跃气氛,余隆邀请俱乐部主席马云上台指挥。于是,这位乐迷朋友的激愤有所缓和,在他看来,古典音乐太“严肃”了,偶尔“娱乐”一下,也未尝不可。

这也是余隆邀请马云登台的初衷。12月11日上午,他在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上回应媒体,认为这件事情被过度解读了。“说得好像是因为他怎么怎么有钱,拿钱买来了上台执棒的机会似的。实际的情况远非是因为他多么有钱,完全就是出于一次放松,一种幽默感的即兴发挥和临场体现,仅此而已。”

有个小小的细节许多人没有注意到,虽然指挥台上的马云看上兴致勃勃,并不露怯。但他下台后,用双手“害羞”地捂住了脸。马云的“害羞”,也许可以证明,他并不是对古典音乐、对台上的艺术家们毫无敬畏之心。

这种“害羞”,有点像一个小学生在课堂上被点名回答问题,但回答得不好,有些愧疚。这让我想起一场上海交响乐团面向孩子的音乐普及活动上,一位指挥家邀请观众席上的孩子登台,体验一把当指挥的感觉。台下一个并没有什么音乐基础的男孩上了台,同样有些“害羞”,战战兢兢拿起了指挥棒。但在指挥家和乐手的鼓励下,他闭上眼睛挥动指挥棒,一点一点把自己交给音乐,渐入佳境,节奏卡得有模有样。

这样一个环节,也许是想告诉孩子们,古典音乐并没有那么高深莫测。比起音乐的专业性和技巧性,音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更加重要。其实,邀请嘉宾和普通观众上台互动,在古典音乐领域并不罕见,柏林音乐厅管弦乐团曾经在音乐厅门口请路人拿起指挥棒指挥乐团,希望在更多人心中播下音乐的种子。

所以,这场“表演”,与其批评是马云对高雅艺术的冒犯,不如看作是乐团给马云上了一堂艺术课。孩子可以上的艺术课,企业家、亿万富翁也可以上,他们也许更加需要这样的课堂。

古典乐界倒是应该感谢马云。至少,许多人因为马云,知道了这首听上去旋律很熟悉却叫不出名字的曲子名为《拉德茨基进行曲》,作者名叫约翰·施特劳斯,这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然而,不得不说,靠马云上热搜,也许是中国交响乐的悲哀。虽然中国的交响乐团已经登上了琉森音乐节、逍遥音乐节等世界一流的舞台,虽然中国作曲家拿过许多重量级的大奖,虽然中国指挥家登上过古典音乐权威杂志的封面,虽然西方古典乐界也频频发出“交响乐的未来在中国”的论调,但一次都没有上过热搜,引发过如此广泛的热议。无论乐迷们怎样欢欣鼓舞,都没有在大众的视野里掀起波澜。这暴露了交响乐在中国普及程度的不足。交响乐作为专业性极强的高雅艺术,不应该树立高墙,自我陶醉,闭门狂欢,不妨大胆借助不同的手段“出圈”,赢得更多关注。

马云之后,余隆就隔空喊话另一位姓马的“老板”——马化腾也来指挥一下,或者是跟同样姓马的大提琴演奏家马友友来一场跨界对话。

像阿里、腾讯这样的巨头,大量投资电影、游戏等娱乐领域。余隆希望,它们未来能在文化领域有更多投入。交响乐正在中国快速发展,各地职业乐团的数量已超过80个,但大多数乐团仍严重依赖政府拨款。而在欧美国家,古典音乐事业的发展更多地靠社会力量的支撑。

艺术和金钱从来无法斩断关联。没有美第奇家族的资助,哪有文艺复兴的辉煌艺术成果。中国交响乐的发展,需要马云们台前的“作秀”,更需要他们在幕后实质性的支持——可以从举行公益音乐会开始,可以从资助有才华的青年音乐家开始,可以从推动中小学美育开始。让更多人认识到,古典音乐并非与自己无关,每个人都可以欣赏,可以感动,甚至可以梦想有一天成为站上指挥台的那个人。

艺术的普及不是一蹴而就的:音乐厅的建设,人才的成长,作品的累积,都需要时间。等到有一天,中国交响乐因为更优秀的作品、更精湛的演出上热搜,才是真正值得高兴的事。

栏目主编:施晨露 本文作者:吴桐 文字编辑:施晨露 图片编辑:徐佳敏
图片来源: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