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威胁”笼罩区议会选举,港人:“要用选票告诉他们不许为所欲为”
上观新闻
2019-11-23 06:59:38

香港区议会选举即将于24日拉开帷幕。新任警务处处长邓炳强22日对媒体表示,警方24日将在各个投票站附近进行“高姿态巡逻”,并已制定不同预案应对可能发生的暴力和不当行为。此次选举正值香港因“修例风波”而处于严重的社会动荡期间,此前也曾出现过多起暴徒对选民和部分议员的威胁恐吓事件。香港各界人士鼓励选民勇敢上街投下自己的一票,保证选举公正进行。

香港投票站(资料图)图源港媒

据香港当地媒体报道,政府当天会派驻足够的保安人员,包括警察、民安队和外聘保安公司人员到各投票站,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消防处成立   快速应变小组,以应对投票站可能出现的火警。据了解,24日每个投票站将派驻两名“着防爆装束的警务人员”,以应对突发需要。

最近一段时间,黑衣暴徒频频打砸部分议员办公室,骚扰候选人拉票活动,甚至恐吓与他们持不同政见的选民,意图营造“黑色威胁”气氛,以使民众选举当日不敢出门投票。家住九龙一带的陈女士告诉环球时报-环球网记者,由于连日来的暴力事件,加上一些恶性袭击市民的凶手都还没有被绳之以法,她对24日是否还要出门投票有所疑虑。“我看到有议员办事处被打砸和焚烧,还有议员被暴徒用刀捅,我担心周日是否也会发生类似事件。虽然听说有警察巡逻,但我还是会担心。”

本月6日,香港立法会议员何君尧与同事们在摆设街站时遭人持刀刺伤

一些候选人的竞选活动也受到不小影响。黄子毅是元朗瑞华区的一名候选人,他告诉环球时报-环球网记者,尽管自己是无党派候选人,但他的竞选海报贴在街道上也经常被暴徒撕毁,平时在街上发竞选传单时也时常遭不明人士骚扰。他告诉记者,区议会议员主要是做具体的社区服务性工作,原本没有太多政治属性,但此次选举却已被极度“政治化”,有些完全没有社区工作经验的人也出来竞选,他们完全没有“政纲”,唯一的口号居然是“反修例”,这对香港未来基层社区工作的推进十分不利。

香港警队新任“一哥”邓炳强22日对媒体表示,他相信大部分市民希望当日可以和平安全投票,因此呼吁任何人不要做出任何暴力和不当行为,否则将是与700万香港市民对着干。而立法会议员梁美芬则对环球时报-环球网记者表示,如选举前或选举当日出现恶性暴力事件,政府应立刻叫停选举,择期延后再选,以保证市民可在公平、公正、安全的环境下投票。

邓炳强会见媒体 环球时报-环球网赴香港特派记者 杨升/摄


尽管社会气氛在“黑色威胁”下变得十分压抑,有市民依然表示24日会“风雨无阻”走出家门,行使自己的权利。“那天不管怎样我都会去投的,实在太看不过眼了”,居住在油麻地的刘先生告诉记者,他要用手中的选票告诉那些暴力者,“香港市民不会允许他们为所欲为”。

据港媒报道,此次选举有1090名候选人竞逐全港18区区议会合共452个议席,候选人和选民登记人数都是历届之冠。在一千多名候选人中,建制派大约320名,泛民主派390多人,自称“独立”的无党派候选人和未提供政治背景情况的“其他”候选人总共逾370名。

香港新民党主席、香港行政会议非官守成员叶刘淑仪此前接受环球时报-环球网记者专访时表示,她暂时无法预测此次区议会选举结果,但“倘若多选一百多个暴力分子进入区议会,对特区政府未来施政的影响简直不堪设想”

叶刘淑仪此前接受环球时报-环球网记者专访 赵雨/摄

这名前保安局局长称,一旦这些人在本次区议会选举中“打赢”,他们的气焰会更高,更加会要求落实他们近期在“修例风波中”提出的所谓诉求,甚至要求特区政府整个班子、包括行政会议成员下台,亦会严重影响到明年9月的立法会选举,形成“恶性循环”。

“对于主张‘港独’或曾经在‘自决’主张中接受‘港独’选项的候选人,我们既怀疑他们的参选诚意,更担忧他们一旦在制度内推动这些主张,不仅对香港毫无益处,更只会继续制造政治混乱。因此,我们向这类参选人说不,亦鼓励其他选民放弃支持这些人。”香港媒体“01”在22日刊登的一篇评论中这样写道。

这篇评论还写道,“当中有一些投机份子,也有人空有一腔热血,单凭一句‘反修例’,打着政治改革或社会运动的倡议,却毫无内涵,就要求别人支持。这是多么自大的要求!与那些努力耕耘、长年扎根小区的人相比,这种要求就更显得不公平。更别说这一波素人参选热潮里还包含着一股强烈的政治报复情绪。市民在作出决择前实在应该深思”。


【新闻链接】补壹刀:乱港分子今天相对平静,他们在等着什么?

补壹刀微信公号发表于2019-11-22 


周日,香港将迎来一件大事——区议会选举。在这件事之前,香港今天罕见的相对平静。

但之前乱港分子挑起的许多动荡,混乱,甚至头破血流,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冲着这次选举的。乱港分子用极端的方式干扰挟持绑架区议会选举,以期在乱中谋取政治目的。

因为这个背景,今年的区议会选举更非同以往。坦率地说,形势严峻。

今年竞争最激烈

香港区议会,不是政权机关,而是一个没有法定机构,没有独立财权,以小区为服务对象的咨询组织。

区议会议员,虽然和“立法会议员”都同属“议员”,听起来挺洋气,但其实就是类似于街道主任,也许还不如呢。

区议会议员的职能相当有限。

他们没有管理地区工作的实权,最多就是就公共设施、小区活动等向政府提提建议,或者政府拨款了,他们琢磨怎么用好这笔钱,搞好小区活动,服务好小区大众等。

可就这么些街道主任,今年也被抢破头。

一向鼓吹暴力的“乱港头目”黎智英不惜为了选举与“勇武派”割席,说什么“最理想的抗争模式是赢取今次区议会选举的大多数议席,利用议会和街头抗争与政府双线对抗”。

撺掇曱甴搞事的是他,现在想要收割选票,忙不迭地自我“洗白”的也是他。怨不得他着急,实乃今年泛民主派有多人下场参选。

今年的区议会选举,竞争空前激烈。

区议会选举共有479个议员席位,除去27个由新界乡事派组织成员兼任,被称作“当然议员”,其余452个席位是在香港18个区中划分出来的452个选区里进行选举,每一个选区选举产生一名区议员。

第一,1090名候选人竞逐452个议席,是香港自1997年回归以来第一次没有人自动当选,候选人和选民登记人数也都是历届之冠。

上一届(2015年)区议会有68名参选人自动当选,也就是说,一个选区只有一名候选人,就无须经过投票,候选人自动成为区议会议员。

今年的选举可谓区区有争。全部452个选区均有民主派与建制派的竞争,还有8个选区出现了5人混战。

第二,1090位候选人中,有至少190人是在今年6月修例风波爆发后才宣布参选的,有很多人还是没有地区工作的“素人”。

根据候选人填报的“政治联系”一栏,候选人被分为四大类别:

第三,今年的区议会选举有超过413万合资格选民可以投票,其中有39万新登记选民,增加最多的是18岁到20岁的选民,增加了约5.8万人。

这次选举为什么重要

香港今年的区议会选举,博得相当多的关注,因为这是香港修例风波以来的首次选举,它已经成为观察香港社会的一个风向标。

我们可以借此观察到香港人的真实心态是什么:暴乱分子已经搞得这么极端,如果泛民主派在区议会选举中仍然可以获得多数席位的话,那就说明香港这个地方即使出了这么恶劣的事情,老百姓还是向着泛民主派人士的;如果建制派大胜,那就说明香港人对极端暴力行为的厌恶。

这场选举也可视作明年立法会选举的预演。现代民主政治都提倡走基层路线,如果在地区工作中有亮点,意味着未来就可能在立法会落下脚。

而且,立法会的6个议席,特首选举委员会的117个席位,都是预留给区议员的。

有一种说法,认为反对派是在夺取选举阵地,争取在区议会、立法会,乃至特首选举委员会等中拥有更大话语权,乃至彻底改变香港的政治格局。

目前还不必有此担忧。

特首选举委员会1200人,其中300人来自工商、金融界,300人来自专业界,300人来自劳工、社会服务、宗教等界,其余300人为立法会议员、区域性组织代表、香港地区全国人大代表、以及香港地区全国政协委员的代表。

这么一罗列,大家就明白了,反对派能撼动的席位还是数得过来的。

结果会如何

这么多“空降”候选人、这么多新登记的年轻选民,很容易联想到将“对泛民主派有利”。只是区议会选举,民生才是最大的政治,许多街坊更重视区议员以往的嘘寒问暖。

当“街坊票”遇到“反修例票”,谁占据上风,将对今年的选情产生重要影响。

然而,区议员就是为小区百姓服务的,这是再清楚不过的事实。

如果不谈民生,只谈政治。

把政治议题搞成区议会的全部,政纲也只有“五大诉求”,严重贬低民生,忽视小区具体事务和选民的切身利益……泛民在之前三届区议会选举中的失利,就是教训。

鉴往知今。

2003年,受到《基本法》23条立法的冲击,香港爆发了“七一大游行”。同年底的区议会选举中,泛民取得压倒性的胜利。

当时泛民派出226人参选,取得151席,当选率近67%;民主党派出120人参选,95人当选,当选率高达79%。相比之下,建制派龙头民建联派出206人参选,只有62人当选,当选率仅30%。

泛民此后在2007年、2011年、2015年区选中却是接连失利。建制派反而重振声威,在2015年的区选中获取299个议席,占总席位的约70%。

泛民主派先胜后败的一个重要教训,就是他们的眼里只有政治,把政治斗争搬进区议会,却丢掉了区议员对小区民生应有的关注。

可见,社会政治气氛或许可以带动选民一时的投票情绪,但想靠喊着“五大诉求”蒙混过关的区议员参选人走不远。

这是自称青少年服务副研究员的萧德健的参选信息。

今年的修例风波是否会像16年前的“七一游行”一样,对当年的区议会选举造成冲击,目前尚未可知。

但想要利用“民怨”,在修例风波上“躺赢”,不为服务小区,只为捞取政治资本,这样的人,只会辜负选民的信任。



栏目主编:张武 本文作者:环球网 文字编辑:程沛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徐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