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德勒、纳达尔廉颇老矣,齐齐帕斯夺得ATP总决赛冠军,新生代强势冲击势不可挡!
上观新闻
2019-11-20 09:09:31

上周末,ATP总决赛在伦敦结束,新生代的齐齐帕斯夺得年终总冠军;而最新一期的年终排名,纳达尔第5次排名年终第一。新生代和前辈们算是打了个平手。

ATP总决赛有点像表彰先进,在赛季的最后对全年表现优异的选手进行嘉奖。入围总决赛的选手一般是前7名外加排名最靠前的排名9-20位的大满贯冠军。今年获得过大满贯赛事冠军的小德和纳达尔排名前2,因此最终参赛的选手正好就是排名前8的选手。年终总决赛和一般的单淘汰赛制不同,8名选手进行“小型派对”,先进行小组赛,再进行半决赛和决赛。每名选手打3-5场比赛决出冠军,冠军积分1300分,介于大师赛和大满贯赛事之间。除了积分,选手在小组赛和半决赛、决赛的胜利也有大小不等的“红包”。


总决赛冠军: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新老交替是竞技体育不变的主题,只是今年新老对抗变得更为寻常。在过去的5届APT总决赛上,产生了5个不同的冠军,最近的4年都不是“三巨头”;最近的3年都是比较年轻的选手夺冠:2017年26岁的迪米特洛夫夺冠;2018年21岁的兹维列夫夺冠;今年则是21岁的齐齐帕斯夺冠。不过他夺冠的年龄比去年的兹维列夫要年轻,也是2001年休伊特以来最年轻的ATP总决赛冠军。不过2002年休伊特在上海卫冕了ATP大师杯冠军,明年齐齐帕斯能做到吗?

今年的总决赛呈现新老选手全面对抗的态势。在人数上,除了26岁的蒂姆,4名21-23岁的选手向三巨头发起了冲击。在小组赛中,80后和90后的选手互有胜负,手握84冠的纳达尔从来没有拿过年终总决赛冠军,他小组赛2胜1负,因胜盘和胜局关系未能小组出线,很是遗憾。半决赛三巨头中仅有费德勒突围,决赛则是2名年轻人齐齐帕斯和蒂姆的对决。

笑到最后的是希腊人齐齐帕斯。他去年还在参加ATP新秀总决赛;今年则首次入围年终总决赛,是第一位参加总决赛的希腊选手,也理所当然地成为第一位夺得年终总冠军的希腊选手,是不是有点2004年希腊队在足球欧洲杯夺冠的惊喜?不过齐齐帕斯现在手头还没有一个大满贯冠军。


大满贯冠军:姜还是老的辣



说到大满贯冠军,3巨头中小德和纳达尔瓜分了4个大满贯冠军,算是完全压制了新生代。纳达尔依然在红土称王,又在美网决赛的新老对决中给梅德韦杰夫上了一课,大满贯冠军达到19个,仅次于费德勒的20个。小德在澳网和温网夺冠后,大满贯冠军数也来到16个。小德去年8月在辛辛那提夺冠后,成为现役选手中第一个全部获得9个大师赛冠军的选手,显示了全面的作战能力。

在大满贯方面,他在2015年的温网、美网夺冠;2016年的澳网、法网夺冠,连续获得4个大满贯。其中在澳网,他7次夺冠,成为该赛事最成功的男单选手。目前“三巨头”的大满贯冠军数量,无论在历史上还是现役球员中,都排在前3名,所以“三巨头”不是吹的。说到费德勒,他今年3月在迪拜获得职业生涯第100个冠军,成为现役选手中,第一个冠军数量“破百”的选手。此外,“三巨头”今年都有大师赛冠军入账。

如果把视野放宽到全年,“三巨头”依然发挥稳定,因而牢牢把持年终积分前3名的位置。更加恐怖的是,3人今年都只参加了17个赛事,是ATP前90名选手中,除日本选手锦织圭(16个)外参赛最少的3人,但他们积分排前3,显示了他们超强的实力。纳达尔今年第5次排名年终第一;费德勒和德约科维奇其实也是5次。从2004年以来的16次年终第一中,“三巨头”占了15次,剩下的一次是2016年的穆雷。


ATP冠军:你方唱罢我登场



今年的ATP的格局有些“混乱”。

以总决赛为例,进入总决赛的8名选手来自8个不同的国家,这显示了男子职业网球在全球的普及程度很高;竞技水平相差很小。如果再放宽一点,最终年终排名的前10名来自9个国家,前15名来自13个国家。另一个例子是,ATP今年前19站比赛,城头变幻大王旗,居然产生了19个不重样的冠军,其中5人夺得职业生涯首冠。

到了下半年,表现出色的是梅德维德夫。他连续六站比赛打入决赛,显示了超级的稳定性,并且背靠背获得2个大师赛冠军,也体验了大满贯决赛(美网)的滋味。不过他在ATP总决赛3场全败,成为8人中没有胜场的选手。

奥地利人蒂姆今年表现很稳定,他今年在4类不同积分的赛事(250分、500分、大师赛、大满贯)以及最终的总决赛都有进入决赛的经历。最终他的积分排在第4,仅次于“三巨头”,也是对他全年稳定表现的一个首肯和激赏。

目前ATP的重心仍在欧洲。从2009年到2020年,ATP总决赛都在伦敦举行;2021—2025年则在意大利的都灵。今年年终排名,前12名选手都是欧洲选手。回到我们中国,在举办ATP赛事增多的同时,需要大力培养年轻选手,特别需要出现一个排名“破百”的男选手。







作者简介:

陈国强,男,上海体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新闻传播学博士。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公共健康学院访问学者(2013-2014)

栏目主编:陈华 本文作者:陈国强 文字编辑:陈华 题图来源:新华社
文内插图: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