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书只能用来学英语?错!越来越多老外开始用英语写中国故事
上观新闻
2019-11-17 18:21:55

“中国是一个美丽的故事。”童书展最后一天,前迪士尼全球资深制作人,如今担任爱乐奇总编辑的梅琳达·莉莉·汤普森动情地说,“对我来说,中国从来不仅仅是地图上的一个名字或者一小段记忆。它是我儿时就放在心里的梦。”

梅琳达·莉莉·汤普森是带着一套名为《中国好故事Tales of China》的全新英语分级读物与小读者见面的。“中国孩子每天早饭吃着包子、油条、馒头,但是学的英语却是hamburger(汉堡包)、cereal(燕麦)。中国孩子周末去游乐场玩,而欧美英语教材里的孩子们每周去church(教堂)。一年里,中国孩子很少唱圣诞歌、吃火鸡,熟悉的是腊八粥、粽子、赛龙舟和拿红包。无法在日常真实环境中用得上的语言,能够习得吗?”

汤普森目前在上海工作,全家都在上海生活,她越来越感受到,“过去,中国人学英语更多是为了应试和体验西方文化。今天,随着中国登上全球舞台,中国人学英语不再仅仅是为了了解西方世界,也是为了参与全球对话。用英语来讲述自己的故事——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变得越来越重要。”在她看来,优美的中国故事,是沟通中国和世界的桥梁。“《功夫熊猫》《花木兰》这样的中国故事,经过好莱坞重新演绎,在全世界受到广泛欢迎,关键在于全球思维、原汁原味的英文和世界级的制作能力。”

无独有偶,牛津大学出版社旗下具有30多年历史、在英国超过80%公立学校使用的英语分级读物《牛津阅读树 Oxford Reading Tree》也将在明年春季推出18册中国故事,其中3册在今年童书展现场率先与读者见面。《牛津阅读树》不仅是英联邦国家广泛运用的分级读物,2015年进入中国公众市场以来,也成为备受中国家庭欢迎的学习资料。“这是‘牛津阅读树’历史上第一次推出如此大规模的外国专辑——过去,只有零星几本,比如有过一册‘访问日本’。”牛津大学出版社资深产品经理应蓓华告诉记者,一方面,中国市场表现出的需求促进了这个计划,另一方面,《牛津阅读树》两位主创及整个采编团队在2016年、2018年两次访问中国,对这里发生的一切印象深刻,“他们去了普通的中国家庭,惊叹于中国小朋友如此多才多艺,并且英语娴熟。他们看到了中国人的学习热情,同时相信,中国读者需要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英语读物。”

十二生肖、嫦娥奔月、木兰从军、孟母三迁、笨鸟先飞、神农尝百草、梁山伯与祝英台……《中国好故事》包括74个精心创作的故事,每一本题目对应的英译,就颇能看出编辑的巧思。《仁者见仁》:It's All in How You Look at it! 《误人误己》:Mistakes and Mysteries. 《知者不惑》:Wisdom and Worries. 《无巧不成书》:Tricky Tales. 《大智若愚》:Who's the Clever One? 背后包含的是对中国故事的深入了解和举重若轻的化用。

汤普森组织了一支主要由华裔组成的全球专家编辑团队——要让世界真正听懂中国故事,不仅要用纯正的语言,还要有全球思维。首先,必须用原汁原味的英语和生动有趣的文笔,让全世界读者都爱读。其次,必须保留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加入现代精神和全球思维,以便和当代读者产生共鸣。比如《牛郎织女》,选择从寂寞天宫里的织女而不是传统上牛郎的视角讲述故事,希望《牛郎织女》不只是穷小子遇上白富美的简单套路,而是一份女性抛弃世俗陈规、追求渴望生活的宣言。在《神农尝百草》里,神农介绍自己的经历时,会以幽默的口吻把古代和现代做对比,并且提及“手机”和“微信”等读者熟悉的现代生活场景,把中国古代神话和现代生活联系起来。

汤普森说,希望阅读和聆听这些故事能让中国的孩子们为自己是谁、从哪儿来而感到自豪,他们也可以施展自己的想象,与世界分享自己的文化。“我们希望告诉孩子们,书架上的英文书,不仅可以讲述西方故事,也可以讲述中国传说。我们也希望,中国孩子的英语阅读,不仅为了读懂世界,更要学习用世界听得懂的语言,去讲述中国的故事和传递自己的声音。”

“《牛津阅读树》已经出版了800多册,新增的中国故事系列立足于中国当代生活,即便是讲述传统文化也是从当代孩子的视角出发。”应蓓华说。翻开这系列中国故事,最明显的是中国城市街景、中国家庭等场景的加入,“上海小朋友一眼就能认出这是他们熟悉的街道样子,不光是中文招牌,还有外卖小哥、随处可见的便利店,甚至分类垃圾桶。对使用这套读物的英国小读者来说,也能看到今天中国真实的生活。”至于传统文化故事,视角也很特别,《牛津阅读树》系列特有的可以穿越时空的“神奇之匙”依然是重要道具。比如“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在《牛津阅读树》中国系列中,是从一头长颈鹿展开的,研究长颈鹿的小主人公用“神奇之匙”穿越到了郑和下西洋的现场,与郑和交流从西洋带回的长颈鹿。这个名为“皇帝的礼物”的故事,除了展现中国古代生活场景,也鼓励小读者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语言文化与思维方式往往是直接相关的。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不仅能让外国孩子真正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也有助于中国孩子提高用英语交流的水平。”上海纽约大学校长俞立中评价。用原汁原味的英语讲述中国故事,正在成为全球出版界新的趋势。

栏目主编:施晨露 本文作者:施晨露 文字编辑:施晨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