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乌镇戏剧节开幕,舞台之外大家在忙什么?
上观新闻
2019-10-26 17:47:27

10月25日,第七届乌镇戏剧节开幕,四位发起人陈向宏、黄磊、赖声川、孟京辉邀请开幕大戏《三姊妹》导演尤里·布图索夫、日本戏剧导演铃木忠志共同敲响开幕大锣。141场特邀剧目演出、18出青年竞演、1800余场古镇嘉年华霎时“拔地而起”。4000多名工作人员,600余位剧团人员,来自全国18组90位竞演青年以及嘉年华128个节目的全体演员700余人,十天内全部集结乌镇。 

时间倒退到10月22日晚上11点36分,最后一组青年竞演团队完成现场签到,向戏而来的他们很快成了交谈甚欢的朋友,有的剧组加急排练找状态到凌晨2点多,又在第二天8点准时参与青年竞演单元抽签。青年竞演主题围绕“涌”:以“看不见的人,钥匙,飞机票”三个元素进行命题创作。1327人报名注册,评审团经过近一个月的紧张阅卷,选出18组入围作品。10月31日全天,青年竞演剧目将首次实现18部剧目同一地点联演。

还是在10月22日晚,乌镇大剧院、水剧场、枕水雕花厅、诗田广场等15个剧场全面启动装台模式。乌镇大剧院,倪妮话剧处女作《幺幺洞捌》无缝衔接三场开幕大戏《三姊妹》,原需至少10天的装台任务压缩到仅一天。技术组进行着最后的方案确认——第三场《三姊妹》演出中,《幺幺洞捌》的灯光便默默就位,一晚连演两场,主创们面临体力、脑力、心力的极限挑战。从午夜演到清晨的《从清晨到午夜》,几百个人一起熬通宵,比起弄错时间,更怕弄错重点。水剧场10月初开启针对剧目的全新搭建,首次不设围挡,技术升级,观感升级。戏剧节又一次尝试打破场地局限,翻新枕水雕花厅,新增昭明书院、七字坊作为特邀剧目《纸把戏》和《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向何处去2.0》演出场地,后者仅容四个观众,不设现场演员、只有声音演出。

10月23日上午11点半起,戏剧节艺术总监孟京辉带领筹备工作人员细致巡场,“这个角度观众不够尽兴!舞台上的支架需要调整位置”“午夜太冷了,提供热水喝,尽量还有毛毯”“字幕一定要调整到最契合的审美”,组委会反反复复斟酌着细节。‍

本届乌镇戏剧节相较以往总时长缩短一天,而古镇嘉年华只增不减,团队数量和演出场次再创新高。席地搭台,阳光变身灯光,小镇美景幻化别致舞美。肢体剧、舞蹈、相声、马戏、木偶巡游等,加上乌镇风景独特的美学符号,促成一场戏剧的狂欢。除了看戏,戏剧节也是教学相长的良机。小镇对话单元共设置四大环节,建构起从“看戏——交流——学习——表演”的文化闭环,从各个角度探讨戏剧。5个大师戏剧工作坊《身体与材料:从一种身体到另一种身体》《站在先锋的肩膀上》《“图像进化论”表演工作坊》《德国剧院体系——世界上独一无二》《狄俄尼索斯的回归——特佐普洛斯的方法》将在10月25日至11月3日进行,戏剧爱好者浑身的“戏瘾”有了用武之地。

有分享才有探讨,有探讨才有收获,有收获才有反思。今年三场白日梦朗读会均安排在黄昏的露天广场,“那是人类在一天中视力最差的一刻”,会更依赖听觉来感知和铭记。在子夜朗读会,不存在“明星”与“素人”概念,只有“朗读”与“倾听”,任何人都能作为观众或朗读者参与进来。今年子夜朗读会将从乌村搬到蚌湾剧场,并且新增英语朗读尝试,不仅为参加戏剧节的外国剧团成员提供交流分享的平台,同时也鼓励国内戏剧爱好者用声音演绎中外戏剧作品的英语片段。

去年乌镇戏剧节为未能及时预约而错失现场观看机会的观众提供了全新搭建的LED大屏,实现同步观看青年竞演的演出实况,减少了“到场却无法入场”的遗憾,今年的同步直播将进一步升级:采取VR全景模式,为场外观众带来更真实的剧场体验。


栏目主编:施晨露 本文作者:诸葛漪 文字编辑:施晨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