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学校、水乡乐园、古城书店……文化空间之美胜在“自然”
上观新闻
2019-10-18 11:20:10

2019“美好生活”长三角公共文化空间创新大赛的典范案例中,不乏既有颜值又有内涵的公共文化空间,其中不少就散落在我们周边的长三角城市,记者探访了其中几处。

杭州青山自然学校
“平淡无奇”却带来人气

在距离杭州市区近60公里的余杭区黄湖镇青山村,第一眼看到村里这所青山自然学校的人,可能会用“平淡无奇”来形容,淡黄色传统夯土筑成的房屋主体甚至有点“土气”。

该项目负责人张海江说,学校由一座当地的废弃小学改造而成。“校舍原来就是用夯土建造的,我们原貌修复,依然采用夯土工艺,既符合自然理念,也保留了传统手工艺。”没想到,正是这所“其貌不扬”的学校,竟带动这个山区小村落年均增加访客2万人次以上。秘密就在“自然”二字。


青山自然学校

目前学校面向杭州、上海等城市的学生、企业,开展自然教育和自然体验等活动,帮助周边城市人口提升环境意识、了解和认识乡村发展,每年组织活动约200余次。“20年前,农村孩子在这里上课,现在又恢复了当时的场景,这也是一种传承吧。”张海江说,大量的访客也为当地农户带来创收机会。

苏州周庄绿乐园原舍童廿
江南水乡的拟人化建筑

青山村180公里外,苏州周庄一处名为周庄绿乐园原舍童廿的建筑群,为儿童提供亲密接触自然的空间。从空中俯瞰,这个儿童主题的亲子活动空间设计独具创意,数个十米左右见方的单体建筑,像一个个小方盒散落在水乡之中,颇具童趣。


周庄绿乐园原舍童廿

“为了在江南水乡这个相对严肃的场域里创造小孩子喜欢的造型,我们采用这种拟人化的建筑语言,窗户是眉眼,屋顶是帽子,将它们用连廊串起来,就好像手拉手的小朋友。”该项目建筑师张顼表示。

整个空间还承载着游戏和教育功能。在占地5万平方米的无动力设施乐园里,孩子可以在木屋里攀爬、钻洞、爬梯、睡小帐篷。课堂之外,天然的区位优势也为孩子提供了实地接触自然的机会,一河之隔,有一片纯净的芦苇地,白蚬江安静地流过,孩子可以走出房间,到田野里随意玩耍。“建筑群周边的配套环境经过了升级改造,比如场地内水体的水质经过治理,比纯乡野环境下的水质更加优良。”张顼说。

扬州古城迷宫书店
如层层嵌套惊喜的盒子

路过扬州慢书店的人们,几乎都会对这座建筑多看两眼。位于扬州市古城区的这家书店,在改造前是具有70年历史的扬州市第一家新华书店,改造后,这里是一处集书店、民宿等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型公共文化空间。

项目建筑师俞挺以“幈宫”为灵感,用白色亚克力书架作为屏风,在书店围合分割成一座迷宫。“半透明亚克力创造了雾一般的体验,所有的书仿佛在空中,悬浮在白色的地坪上,书店虽然小,但在镜面映射下,仿佛空间无穷无尽。”俞挺说。



扬州慢书店

原新华书店后场的两栋小楼被改建成民宿和共享大厅,其中两层的小楼设计了12间客房,毗邻民宿的共享大厅则供会议培训之用。在后院的边角小房子里,设计师还专门设计了两间精致的茶室。俞挺告诉记者,扬州慢就像一个层层嵌套惊喜的盒子。“这个宝藏盒子告诉大家,扬州的古城才是最大的宝藏,等着我们去发掘。”

舟山台风博物馆:科技感体验感十足

在舟山市岱山本岛北部素有“浙江抗台第一坝”之称的拷门大坝旁,一座造型酷似战舰的建筑十分抢眼。这是我国首个以台风为主题的气象灾害体验型科普博物馆——中国台风博物馆。

在内部空间上,博物馆科技感和体验感十足。体验区设置有多媒体互动设备,不仅配备了振动式VR体验仪,还有台风4D动感立体影院,能够真实模拟风浪,参观者得以亲身体验台风的凶险。

“台风博物馆以气象科普为基础,它用朴实的场景、新颖的理念以及高科技的手段让参观者意识到台风的威力和灾害性,以此提高人们尤其是海岛居民防灾抗灾意识。”台风博物馆负责人施晴晴说。

据了解,中国台风博物馆开启了馆校合作模式,组织各类培训学习,并与大学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此外,博物馆还不断推出“全民畅游博物馆”、家庭游、学生游、研学游等活动。据统计,每年的参观人数呈逐年递增趋势,仅2019年暑期就有参观人数8余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加了3万余人次。

栏目主编:施晨露 本文作者:顾杰 文字编辑:施晨露
题图为青山自然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