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上海》中演绎牺牲的解放军连长后,他郑重递交入党申请书
上观新闻
2019-10-17 17:46:56

“江华连长,我来了啊。”舞台一隅,灯光之外,杂技剧《战上海》男主角的表演者王怀甫默念一声,陷入沉默。工作人员都知道,这个时候打扰他,他是会发脾气的:“就像念了一个咒语,他就沉入角色江华的精神世界。”

把角色表演与杂技技巧结合在一起,对表演了25年杂技的王怀甫来说,还是第一次。他没想到这个“第一次”的角色会对自己产生这样大的影响。随着与“江华连长”融为一体,他向自己塑造的英雄看齐,郑重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杂技演员王怀甫

时间回到今年大年初七,上海杂技团、上海马戏学校新创作的杂技剧《战上海》准备投入排演。“每逢佳节胖三斤”,平时大运动量的杂技演员更逃不开这个魔咒,演“男一号”的王怀甫体重增加到81公斤。导演开玩笑:“你这样哪里像个解放军?”

不光形象上有差距,开始排练的王怀甫也迟迟进入不了状态:“过去我们演杂技,注重的是技巧表现,怎么炫怎么来,面对观众唯一的表情就是微笑。”

可《战上海》的创新之处,在于剧情与技巧的结合,根据人物内心调整技巧动作,面向国际观众才能传递出中国精神。编剧董争臻与编导李春燕、刘亮带着主创人员“抠”情节,休息时王怀甫找来电影版《战上海》和大量相关影视剧揣摩,渐渐用细节把江华的性格丰满起来:“上海人”“大学生”“爱干净”……他把江华的人生经历理解为“虐心”:“一对大学时代的恋人,为了共同的理想,一个参加解放军,一个留在上海做地下工作,分别四年只靠书信联系。终于要团聚了,江华连长却牺牲了——你说虐不虐?”

就连体重,王怀甫也直减近10公斤,降到最佳状态。可真正上场演绎,仍有现实困难。王怀甫以第一幕“铁骨攻坚”为例——台前,软梯从天而降,台后,十几名工作人员扛紧绷直,演员才能施力爬梯表演。耳麦里会不断传来导播的指令,如果后台还没准备好,他在前台就必须自己准备动作和表情来“拖戏”:“要听指令,要上技巧,还要表演,而且是江华连长目睹战友牺牲情绪激动的场景——一心多用,难免分神。”

《战上海》第一幕“铁骨攻坚”

排演之外,剧团带着主创人员们一次次走访上海红色地标,王怀甫看到橱窗里那一张张烈士的照片和他们留下的日记、给爱人的家书。他回忆起自己的生活:10岁因性格顽劣被父母送进杂技学校学艺,哭闹着要父母把自己接回家;19岁拿到全国杂技比赛金奖,开始享受台下观众的掌声;35岁已演绎多场演出,担纲首部海派杂技剧的“男一号”——“原来我的生活并不是我想的理所当然,都是前人们一步一个脚印艰难踏出来的。而我又能做点什么呢?”

这样的追问挥之不去,王怀甫萌生了申请入党的想法。再次排演,他忽然感觉“灵魂附体”。还是以“铁骨攻坚”这一幕为例:灯光一闪,脚下踩的仿佛不是舞台,而是他在上海解放纪念馆中看到的那一幕——没过小腿的泥水里竖着尖锐的竹签。“爱干净的上海大学生”江华连长,就是脚踩这样的土地挺进上海的:“这是怎样的勇气和毅力?”

解放军进入上海,严守纪律睡在马路上

这次排演之后,王怀甫郑重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我希望向党组织靠拢,不断提升自己。”他也发现,身边不乏榜样:负责服装设计的余清波、徐家华,翻了几大本解放前后的原始资料,出了数十套方案,既要还原历史,也要保持杂技表演必要的功能性;制作道具的同事专程寻访在剧中只出现几次、观众几乎无法看清的哨子,“当时的哨子形态不同,声音不一样。一个细节不到位,自己知道;几个细节不到位,观众就知道了。”

《战上海》第六幕“雨夜飞渡”

18日晚,《战上海》将作为开幕演出拉开第21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帷幕。因演出场地原因,17日凌晨剧组才得以进驻,留给舞台布置、设备测试和联排彩排的时间只有36小时。王怀甫帮忙装景片、抬道具,忙得不亦乐乎:“我们剧里第六幕‘雨夜飞渡’,就是要在24小时内挺进上海。我们现在的状态,也是向先辈英雄看齐!”

“创作者要首先能打动自己,才能打动观众。”退到舞台一侧,王怀甫轻轻地说:“江华连长,我们准备好了。”

栏目主编:施晨露 本文作者:简工博 文字编辑:简工博 题图来源:《战上海》演出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