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上海前一天,70岁无腿攀登者夏伯渝在敦煌徒步:我还想踏足南北极
上观新闻
2019-10-15 14:54:30

“登山能解决几亿人的吃饭问题吗?”

“几亿人只能想到吃饭这点问题,我们这个民族又有什么希望?”

电影《攀登者》预告片中吴京一席话,在今天专程前来参加由上海市残疾人联合会和上海广播电视台东方广播中心主办的上海市第七届无障碍电影日活动的夏伯渝看来有着别样感受:登山不能解决吃饭的问题,甚至不能解决个人的困难,但“人活着,总得有点精神在”。

夏伯渝到上海参加无障碍版《攀登者》放映活动

1974年,25岁的夏伯渝入选国家登山队。此前他是一名足球运动员:“当时刚好国家登山队选拔运动员,其实我是不想放弃足球去登山,就是觉得可以全面检查一次身体。没想到一选就选上了,那时的心态简单,就觉得自己到了国家队,有个吹牛的资本了。回来还打算继续搞足球。”

夏伯渝没想到,这个“简单”的决定改变了自己的一生。1975年,他出发攀登珠峰。“当时的装备、气象预报等条件十分有限,连天气预报都有4个不同版本。”夏伯渝回忆,登山队几经艰难登上8600米,遭遇暴风雪,在那个高度呆了两天三夜,补给全部耗尽。“当时一名队友睡袋丢了,我在队里有个外号‘火神爷’,扛冻,就把自己睡袋让给他了。”

如果时光倒流,他还会不会让出睡袋?这位已经70岁的老人不置可否,眼中闪现出泪花:“那时候啊,条件真的太艰难了。”

不注意看,夏伯渝日常行动几乎看不出穿戴义肢

返回大本营,夏伯渝冻伤的脚已经成了黑色,他随即被送回北京治疗。几天后,他通过广播听到中国登山队一行9人登顶珠峰的消息,而他,则要接受截肢手术了。

这样的落差当时的夏伯渝无法接受:“我一个好好的国家队运动员,下半生要在轮椅上过了,我怎么接受得了?”

在病榻间消沉近一年,一名国外专家给他带来了好消息:新的义肢技术能帮助肢残人士正常行走。他迫不及待地询问:“那还能爬山吗?”

得到肯定答复后,夏伯渝每天负重深蹲、仰卧起坐、引体向上,以赛事标准训练。义肢一次又一次将伤口摩擦出血,双脚受损日益严重。1994年,他不得不再次接受截肢手术,失去了一半的小腿。因为大运动量训练造成伤口长期不愈合,甚至发生癌变。1996年,癌变转移至淋巴。

“当时医院病房里还有5个患者,每天家属围在床边哭哭啼啼。我想这样不行啊,晚上骑着车就回家了,第二天再骑车到医院接受化疗。”夏伯渝说,当时觉得反正“没多少日子了”,但“过一天就过好一天”。

经过三次手术和一次化疗,夏伯渝的癌症得到控制,至今没有复发。身体逐步恢复的同时,他重新开始攀登之路,却再次屡遭挫折——

2008年,59岁,作为奥运圣火传递助威者重回珠峰大本营,尝试攀登海拔6178米的青海玉珠峰;

2012年,63岁,站上了海拔7546米的新疆慕士塔格峰峰顶;

2014年,65岁,重启登顶珠峰之路,却遭遇尼泊尔登山史上最严重的山难,珠峰雪崩,16位夏尔巴向导丧生;

2015年,66岁,再度出发又遭遇尼泊尔8.1级大地震;

2016年,67岁,抵达海拔8750米,遭遇暴风雪。

这是一次艰难的决定。

当时大风吹得夏伯渝根本立不起身,仅20公分宽的道路,一脚踩出去,就会滑进雪坡。还有乌云飘来,可能有更大的暴风雪。

当时5位夏尔巴向导都等着夏伯渝的决定。“如果是我一个人,我肯定选择上。”夏伯渝说,但这段距离最容易受伤的也是自己,那么向导肯定会全力以赴来救他,但这个高度想把一个人救下去,很可能导致全军覆没:“80%的人都是在这个高度死亡的。”

距离珠峰只有94米,夏伯渝决定“下撤”:“这些向导都才20岁出头,不能因为我的理想,罔顾他人生命”。

2018年,69岁,第五次出发的夏伯渝从大本营出发就遭遇从未遇到的雷电,一路暴风雪交加,但他最终站在珠峰8844米顶峰。

最终站上珠峰之巅,夏伯渝“没有什么特殊的感觉”,就想“给家里人打给电话,感谢他们的支持,特别是我太太”。

夏伯渝并不介意展示他两次截肢后戴上的义肢

相比登顶珠峰的道路,夏伯渝在生命的长途跋涉中,已然成为一路收获的攀登者。

就在来上海前一天,夏伯渝还在敦煌的戈壁滩徒步。“我还有许多梦想,我想征服其他大洲的高峰,也想踏足南北极。”

说这话时,夏伯渝眼神清亮,一如《老人与海》中的话:“他身上的一切都显得古老,除了那双眼睛。它们像海水一般蓝,是愉快而不肯认输的。”

栏目主编:李君娜 本文作者:简工博 文字编辑:简工博 题图来源:摄影:简工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