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雪龙2”号今天出征南极,上海医生作为唯一保健医生随队保驾护航
上观新闻
2019-10-09 11:52:06

今天,我国首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2”号从位于上海的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离港,前往南极海冰区,开启为期半年的南极首航任务。作为船上唯一的保健医生,中国国际应急医疗队(上海)、上海市东方医院神经内科医生郝俊杰同时随队出发,在未来的162天远航中,将保障船上所有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今晨,他庄严向祖国宣誓:“保护中国极地考察队员的生命健康,是一份国家责任和崇高的使命。我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守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国家的重任重于泰山。”

“雪龙2”号破冰首航,医疗保障能力大大提升

强大的医疗保障能力,是科考任务顺利完成的重要一环。在极寒疾风的地球两极,高纬度、高海拔造就了极端气候,人体激素水平、代谢功能、免疫功能和心理精神等各方面都会发生应激性变化。东方医院国家极地考察医学技术服务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余万霰曾赴南极100余天,有着13年中国极地考察医疗保健技术负责人的经历,在他看来,极地科考船常遇到海冰、冰山、雪崩和流冰等极端气象,“船员患病率高,重症患者难以外送,船上医疗设备又很有限,对远洋医学技术的要求极高。”

据悉,“雪龙2”号是我国首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考破冰船,它具备双向破冰能力,作业精度更为准确,作业效率极大提高。此次“雪龙2”号向南极海冰区首航破冰前行,总航行162天、29760海里,意味着中国海洋强国技术又向前迈出一步。而在医疗保障方面,“雪龙2”号比起“雪龙”号又增加了不少新的医疗设备。“比如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DR)设备、超声诊断设备等,都是方便医生操作的便携式检验设备,而以前只有心电图。”郝俊杰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

除了硬件上的更新升级,新科考任务也要求极地医生学习掌握更多专业技能。在即将出发的“雪龙2”号上,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看到,医务室内的药柜分门别类摆放着药物。胡淼打开其中一个药柜,向郝俊杰进行最后的交接工作,“按照上海市东方医院药柜的摆放规范,这里分别放了抗病毒药物、抗过敏药物、皮肤系统药物和大五官科药物。体积大的、不常用的放在里面;体积小的、常用的放在方便拿到的地方;使用消耗量大的药物,需及时补充。”

与郝俊杰一样,东方医院消化内科医生胡淼也是中国国际应急医疗队(上海)的一名队员。稍早之前,他作为唯一一名医护人员圆满完成了“雪龙2”号为期35天的南海试航医疗保障任务。今年12月,胡淼还将奔赴南极,担任我国第36次南极越冬考察任务(长城站)为期一年的保健医生。

“爸爸要去企鹅的家乡了”

极地医可谓是南北极科考精英生命安全的“守护神”,没有外界支援,只能“单兵作战”,必须具备全科型诊断能力。因此出征前,郝俊杰经过了12个科室的轮训,将每一科最基本病理机制和诊疗手段进行逻辑融合与贯通,从而在面临复杂重症时可以做到头脑冷静,在简易诊断仪器条件下将临床误诊率降到最低点。

值得一提的是,郝俊杰有一项技能特别突出——他是美国心脏病协会(AHA)基础心肺复苏(BLS)导师。众所周知,远洋最大的健康威胁是急性心梗等重大病症,尤其在极地考察船上,由于海区气象条件差、气温低、船舱密封、动力震动等因素,船员心脏骤停的事件屡次发生。作为国际应急医疗队(上海)的一员资深老将,郝俊杰在救援队中负责重症监护室,多次承担重大赛事的医疗保障工作,在历届马拉松赛事中确保人员零死亡,拥有过硬的生命抢救技术。

能力储备之外,家人的支持也是成为极地医生必不可少的一环。当12岁的女儿得知爸爸要前往南极时,满怀期待和骄傲。“她知道我要去企鹅的家乡了,特别高兴!”相比之下,妻子的心情就显得复杂很多:“环境那么恶劣,加上半年顾不上家,她肯定会犹豫。但她理解这一份崇高的国家责任,渐渐地从担心我到支持我,给了我坚强的后盾。”郝俊杰说。

据悉,东方医院从2015年开始承担国家极地考察医疗保健任务至今,共计派出6位医生,承担8次中国南北极考察医疗保健任务,还有一位医学研究员以科学家身份赴南极进行科学考察,现场考察调研极地医疗保健技术。是目前我国极地医学保障次数最多、时间最长、涵盖任务最广的单体医院。院长刘中民介绍,“东方医院建有唯一在医疗机构的国家极地考察医疗技术服务与研究中心,目前拥有90余位专家,一方面为极地科考储备医疗保障后续人才;另一方面,我们也通过极地医生的实践,初步建立起一整套远洋保障体系。”在他看来,提升我国极地医疗技术服务保障能力,建设世界一流的极地特种医疗保健技术体系,是一份光荣而重大的国家使命。

栏目主编:顾泳 本文作者:黄杨子 杨笑波 文字编辑:顾泳 图片编辑:徐佳敏
图片来源:东方医院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