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接着台风来:上海本周昼夜温差最大可达10℃,郊区最低15℃
上观新闻
2019-09-23 06:00:49

秋台风“塔巴”刚走,“秋分”接踵而至。

今天,上海入“秋分”节气,初秋氛围更浓了。多云中伴着一些短时小雨,最高温26℃,最低温19℃。

“秋分”有着昼夜时间均分的意思。秋分过后,一天中白昼开始短于黑夜,北极也将迎来一年中长达半年的漫漫长夜和不灭星空。

从今天开始,上海秋凉日益明显。根据气象统计数据显示,上海一般会在这个节气或者下一个节气“寒露”,进入气象意义上的秋天。

从上海这周的天气情况来看,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秋分”周。这个时节,昼夜温差进一步拉大,平均情况是昼夜温差达到7℃左右,本周情况更甚。在辐射降温影响下,中心城区最低温只有18℃,郊区可能会在15至18℃之间,和当天的最高温相差接近10℃!

不过,本周整体天气情况要比上周好一些,不仅雨水少了,而且气温回升了。上海中心气象台预报,本周主打蓝天白云,局部有些短时阵雨,最高温均在25℃以上。“秋分”节气,上海常年平均气温为22.2℃,平均降水量为35.2毫米,是非常舒适宜人的时节了。

截至今天,我国北方多地已经迈入了秋天的行列,尤其是在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北部、西藏北部、青海北部和南部、以及新疆的部分地区甚至已经入冬。上海入秋的时间敲定了吗?

在气象上,对于入秋的标准有着严格的界定,标准为连续5日平均气温低于22℃,则将第一个作为秋天的起始日。常年来看,上海一般会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入秋;从气温走势来看,本周入秋不无可能。

中国天气网气象分析师王伟跃表示,整体来看,江南、华南仍是夏天,入秋需待十月份起。从1981至2010年的入秋分布来看,江南和华南北部入秋时间均在10月份,而华南南部的入秋时间甚至要到11月份以后。

随着秋季临近,秋天“气象病”开始变多。气象病是气候变化给人们带来的疾病,尤其是秋天。秋天的气温和湿度降低,但是气压升高,由此影响了人体细胞的摄氧量。抑郁、失眠、头痛等就是生理机体适应气候变化的反应。口角炎、溃疡、关节痛、牙病的诱发都和秋季有一定关联。在这个季节,除了增强运动量以外,还要多吃润燥食品,多开窗通风。

不同于现代,古时候的“秋分”并不只是单纯的气象概念。古代的司法是与“秋分”相关的。“秋后问斩”的“秋”,就是“秋分”之意。古人认为,人的行为要适应天意,顺乎四时,司法也不例外。

西汉董仲舒认为:“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庆、赏、罚、刑与春、夏、秋、冬以类相应”。天意是“先德而后刑”,所以应当春夏行赏,秋冬行刑。至此,“秋冬行刑”被载入律令而制度化,从西汉至清朝,刑杀均有明确的时间规定,一般多为秋季。

栏目主编:张奕 本文作者:戚颖璞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徐佳敏 编辑邮箱:shgcggkj@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