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后 | 郑云龙为何对江珊说:我一出场就给你跪下
上观新闻
2019-09-19 19:18:47

走路时,江珊的脚不灵便,“只能穿平底鞋,不能穿‘花盆底’了。”9月19日—22日江珊在上海大剧院上演的话剧《德龄与慈禧》中扮演慈禧,连演5场,青年演员郑云龙饰演光绪。

“郑云龙非常用功,非常规矩。”江珊提起年轻的搭档,“角色感觉很准,站在台上就是特别颓废的样子。不过他比较辛苦,老得含着背,我不能穿花盆底了,他开玩笑说,我一出场就给你跪下。”北京首演谢幕,江珊与郑云龙合唱歌曲《曙色》技惊四座,“这是制作人安排的彩蛋,没写在合约上。”父母都是歌剧演员,中学时江珊一直在合唱团,“演音乐剧是我一生的梦。”

也是在北京首演场,江珊换场时崴了脚,“光一暗,我急着换装,摔在台阶上,声音大到最后一排观众以为景倒了。”踝关节肿得像包子,喷完药,她继续演,“出场像踩了无数把刀子。现在可以走路了,但不能急转身,上台阶、下台阶都有影响。”

舞台对于江珊有着巨大的诱惑。连续7年岁末年初,她坚持出演话剧《守岁》。与《德龄与慈禧》结缘于今年5月,经纪人深夜11时把《德龄与慈禧》剧本发给江珊。江珊不习惯看电子版剧本,“看着、看着就串行了。”《德龄与慈禧》却是例外,她看了一个多小时剧本,立马确认出演。放下电话又看一遍剧本,江珊再打给经纪人,“好激动,一定要上。”《德龄与慈禧》制作人李东原本做好了持久战准备,用于说服江珊。接到经纪人回复后,他难以置信,要求见到江珊本人才放心。

“我50年都没有那么用功过。”对著名编剧何冀平的剧本,江珊一字未动,“何老师的词,表面没有困难,但怎么说才好?我们不是在读课文,不是在开朗诵会,得有生活感,又不能失去戏剧感。怎么把话说得像话,而不是台词?《德龄与慈禧》不能‘水’着演。演弄堂里的戏,多一句少一句没关系。宫廷戏,一招一式、一颦一笑有规矩。《德龄与慈禧》舞美不花哨,观众注意力全在演员身上。我们的反应、停顿何时合适,必须与观众在同一个呼吸频率。”

江珊怀着期待,“蹦蹦跳跳”进组,一扎两个月。《德龄与慈禧》班底来自天津人艺,“对我们外来的人特别照顾,每天想着天津有什么特产给我们吃。”她对后辈的认真赞不绝口,“现在年轻孩子多难‘静’下来,可我身后4个宫女全程没有一句台词,两个月她们一直在练,没有一点埋怨。”扮演德龄的黄慧慈与导演司徒慧焯来自香港,纠正他们普通话是剧组一大乐趣,比如“你教我”不能变成“你叫我”。江珊回忆,“郑云龙也非常用功,上手很快。从排练场转入剧场合成那天,所有人都哭了。”

二十岁出头,江珊凭借电视剧《过把瘾》家喻户晓,换到今天,她是妥妥的国民流量。二十余年历经起伏,如今的江珊脸上有岁月痕迹,真实而放松。评价同剧对手演员?她强调不能用“评价”,用“感受”更妥当。演出前,她坚持不进食,“文学、影视作品对慈禧有先入为主的印象,可慈禧到底是什么状态的人,没有人见过她。”剧本有一段描述,“老佛爷年近70岁,看上去像50岁,思维敏捷,反应特别快。”江珊研究了德龄的书和各种资料,“慈禧带着宫女、太监逛颐和园,没有一个人走得比她快。她执政47年,死的当天还在召集大臣开阔,脑子一秒都没有停过。底下的人在想什么,她心里非常清楚,只是不愿意告诉别人‘我明白’。大家为什么怕慈禧?因为没有人知道她怎么想的,我把这种情绪传达出去,自然而然形成压抑的气氛。

有些演员习惯用宏大而模糊的词语概括感受。江珊不同,她稍加思索就能端出一个个表演细节。“《德龄与慈禧》最后一场,慈禧身体状况已经很不好。但导演不希望我呈现老态,而是让我带来希望。剧中呈现慈禧与德龄、荣禄、光绪、李莲英等的微缩景观。光绪是她一手带大的,倾注很多心血。她对光绪感情非常复杂,废不掉血缘关系,彼此在深宫大院相伴经历。慈禧和荣禄青梅竹马,她把荣禄作为最信任的人。到70多岁,两人仅存的男女私情又掺杂了很多政治因素。”几段人物关系,江珊在两个月排练中反复调整,“开场,皇后说逃难和日俄战争让慈禧心烦,慈禧不是怨妇,我应该厉声呵斥还是云淡风轻?骂显得突兀;云淡风轻,力度不够。第9场做寿,德龄呈奏折,我一开始是顿住一两秒而后震惊。后来我想,慈禧什么大风大浪没有见过,因此改成还是震惊、不高兴,但是可以瞬间反应过来。”

一代代女演员将慈禧、武则天视为职业生涯的终极挑战。为《德龄与慈禧》耗费心血,江珊却不觉得演慈禧是件了不起的事,“普通百姓不好演。慈禧和武则天,只是评论家赋予她们难度。我没有那么有追求。我的终极目标就想演我自己,谁都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样子。”


栏目主编:施晨露 本文作者:诸葛漪 文字编辑:施晨露
现场摄影:蒋迪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