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东海、阳澄湖相继开捕,背后藏着一条“环保”主线
上观新闻
2019-09-17 10:23:09

9月16日,第二十二届中国(宁波象山)开渔节开船仪式在全国六大中心渔港之一的象山石浦港举行。不止宁波象山,温州、台州等东海沿岸渔民,都将结束为期4个半月的伏季休渔,全面开捕。除东海开捕外,太湖已于9月1日正式开捕,沉寂了7个月的渔船又将驶入太湖。接下来的9月23日,今年的阳澄湖大闸蟹也将开捕。9月,是海鲜、湖鲜食客们的幸福月份,而更值得关注的是开捕背后,各地对于“环保”的关注。

在象山港,两位饱经风霜的老渔民带领渔姑、渔嫂,向后生辈渔老大喊道:“后方的父老乡亲希望你们捕鱼捕得前舱满、后舱满!”而后,渔船首尾相接,驶向大海深处。在正式开渔前,2019中国青年志愿者“蓝色护海”行动暨海洋公益日活动同样在石浦港畔举行。

这一护海行动由来已久。2000年8月,象山县21名渔老大发起中国渔民“蓝色保护”志愿者行动。2006年9月,经团中央批准,象山县设立国内第一个青年志愿者行动基地——中国青年志愿者蓝色护海行动基地。19年来,象山始终坚持“善待海洋就是善待人类自己”的理念,专门成立“蓝色保护”志愿者行动指导委员会。目前,注册志愿者已经发展到上万名,并设立赤潮监护、净海、净滩、宣传、韭山列岛保护、海上搜救、野鸟保护等7支分队,此外,蓝色护海志愿者还先后获得中国十大“感动海洋”环保人物等荣誉。

今年8月底,在苏州吴中区光福镇渔港村举办的太湖开捕节,同样在关注环保。据了解,作为江苏省级非遗项目,太湖开捕仪式已经连续举办15年,如今它不仅以七桅帆船等传统渔俗文化为底蕴,还融合了保护太湖、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成为展示苏州以及环太湖渔民形象的重要窗口。继前年提出“太湖永续”发展思路后,今年,当地首次在渔港下水码头设立直饮水机器,让游客能喝到放心的太湖水,成为一大亮点。

“环保”已成太湖开捕节的重要话题。去年的开幕式上,同样在渔港村,一封信引起了很多渔民的关注与共鸣。当时渔民代表正式向开捕渔民发起的《给太湖渔民的一封倡议信》中倡议:“渔民兄弟们一起携手而动,把船上的生活垃圾带上岸,把生产期间在湖底捞到的塑料金属等物品带上岸……”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渔业生产作业过程中,当地渔民除了收集自身产生的生活垃圾、机油等,还将打捞出的瓶子、塑料,甚至是破旧自行车等进行收集。正如当地村干部告诉记者,希望以后苏浙太湖沿岸渔民能够共捞太湖垃圾。

事实上,位于太湖南岸的浙江长兴也正行动起来。长兴新施行的污水上岸工程,目标是实现整个开捕期水体“零污染”。每年太湖开捕,一条船就要装载3至5万斤鱼,污水则会顺着渔船上的雨水口流到太湖,造成水污染。今年的新做法是,把这些雨水口堵上,将通往船舱的盖子打开,全部的水储存在舱内,到岸后用水泵把水抽到岸上的蓄污车。为此,长兴县太湖街道总共斥资一百多万元,新建了44个污水沉积池,两个大型泵站,同时配备七辆蓄污车,以确保太湖开捕期间,不让污水横流。

今年是太湖围网拆除的第一年。此前,太湖南北两岸均将拆除围网作为重点工作。今年7月,江苏省太湖渔管办宣布,目前太湖44981亩围网养殖设施已经全部拆除完毕,这标志着,自去年4月开始的拆除太湖苏州市行政区域内水域围网的行动顺利完成。而在南太湖的浙江湖州,则在2018年初,随着最后一批150亩养殖围网的拆除,顺利完成养殖围网拆除清理工作。在这一过程中,在南太湖苏浙两省交界处附近的网围养殖水域内,10多条渔船正忙着拔起一根根深扎在太湖里的毛竹竿,这些人员中不少湖州渔民请来专门帮助拆除网围的江苏人。如今,太湖南北两岸正继续推进后续湖区综合治理和渔业转型升级,努力走出一条太湖渔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位于太湖流域的阳澄湖,因大闸蟹闻名。令食客们兴奋的是,今年大闸蟹的品质比往年更胜一筹。昆山市巴城镇阳澄湖蟹业协会秘书长李勇解读,除今年的天气因素外,近年来阳澄湖水域缩减围网养殖面积,养殖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也十分有利于大闸蟹的生长发育。

栏目主编:孔令君 本文作者:任俊锰 文字编辑:孔令君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资料图 图片编辑:徐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