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德清企业向上海购买服务,可凭“创新券”抵扣最多5万元
上观新闻
2019-08-19 18:23:31

浙江腾云制冷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沈惠萍没想到,企业在遇到“掐脖子”的技术难题时,上海海事大学会伸出援手。双方“牵手”,得益于德清在探索长三角跨区域“创新券”通用通兑机制上的创新突破。

近日,德清举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创新(上海)券首批集中发放仪式。包括腾云制冷在内,德清共有5家企业成功申领“创新券”。届时,德清企业向上海优质服务机构购买相应服务时,可凭券抵扣至多5万元。

德清推出浙江首张长三角创新券

发放仪式后,面对长枪短炮,沈惠萍直言:“是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给企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带来更多发展红利。”

针对企业自动化焊接技术难题,沈惠萍手握“创新券”,向上海海事大学购买为企业量身定做的“自动化焊接系统技术路线分析与设计”咨询报告。沈惠萍表示,企业会进行充分论证,并比对结果,根据实际进行拓展合作。

在追求县域创新活力、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路上,德清始终敢为人先。30多年前,德清大力引进沪杭“星期天工程师”,尝试在经济与科技间找寻交集,开创了产学研结合的“德清模式”,让科研院所、人才、企业开启“零距离互通”。

今年4月,德清县科技局联合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推出浙江省首张长三角地区(上海)通用通兑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类创新券——德清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创新(上海)券。

负责与腾云制冷联系的上海海事大学技术转移中心相关负责人吴光生表示,“学校在企业自动化生产工艺研发方面有成熟的经验。此次合作,我们将根据企业提出的产业技术升级改造需求,继续朝自动化方向进行拓展。”

科技服务“破壁垒”

经济活跃的长三角地区,最早诞生“科技创新券”概念。

近年来,长三角一体化不断“升温”,区域融合“动作频频”。随着城市交流合作的日益频繁,社会经济粘合度不断增强,“创新券”跨区域互通互认,创新长三角科技资源共建共享的模式。

2017年,嘉兴打破壁垒,推出首张跨区域科技创新券兑现。同时,上海陆续与浙江海宁、慈溪,以及江苏南通、昆山等地合作,加快“科技创新券”的跨区域互通。

早在2013年,德清亦开始探索实施“创新券”,目前已累计使用“创新券”6000多万元。

浙江佐力药业于2015年首次使用“科技创新券”,委托浙江一家科研院所为其新药研发进行有效成分的检测。三年多来,企业共使用“创新券”抵用达到20多万元,科研积极性被进一步调动起来。佐力药业产业发展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新药研发周期长,投入越大,风险越大。没有‘创新券’之前,资金都需要企业自筹。“使用‘创新券’之后,企业人力、智力等短板得到较好地补齐,切实解决部分运营成本。”

德清鸿利饲料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刘威廷表示,“创新券”的推出,方便企业和服务机构开展科研服务的精准对接,省时又省力。

县域经济再“升级”

小小“创新券”,不止降低企业技术创新成本,提升科研创新活力,它更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重要作用,让“小地方”的企业能享受中心城市的科技资源辐射,拉近彼此心理距离。

作为长三角的“龙头”,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与德清县科技局“联姻”的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在提供技术交易、科技金融、产业孵化全链条服务,以及高校、科研机构、企业间科技成果转化等服务方面,有成熟的经验。

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首席技术官李莉表示,无论是区域融合,还是企业发展,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提升综合实力的关键支撑和强大引领。

“一张创新券,架起德清企业与上海服务机构的合作桥梁,开启两地科技资源高效对接的快速通道,推动创新要素跨区域共享。”李莉表示,这对德清提升跨区域协同科创能力,企业激发科创活力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德清县科技局局长黄菊芬表示,接下去,德清将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扩大创新(上海)券发放额度和支持领域,并继续探索深化与江苏、安徽等长三角地区科技创新券通用通兑机制,为德清企业科技创新打破区域壁垒,提供要素保障和人才支撑。

栏目主编:孔令君 本文作者:孔令君 张骥鸿 秋秋 文字编辑:孔令君 题图来源:新华社(资料图) 图片编辑:项建英
题图:德清县地理信息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