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书单| 透过“风眼”,再现时代透视人性
上观新闻
2019-08-19 19:24:23

《风眼》延续了作者孙颙知识分子写作的热情,以更靠拢其自身生活的写作取向,透过20世纪80年代初出版界的“风眼”再现时代与人性。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杨剑龙撰文推荐此书。

《风眼》,孙颙著,上海文艺出版社

自1979年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冬》后,孙颙先生的长篇小说大多以知识分子为题材,《雪庐》《烟尘》《门槛》曾以“知识分子的一个世纪”为题集结再版。有学者评价孙颙的创作“反映知识分子的理想精神在各个历史进程中不断淘洗和不断进化,试图勾勒出人文理想在历史变幻中的脉络”。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孙颙新作《风眼》,延续了其知识分子写作的热情,以更靠拢其自身生活的写作取向,透过20世纪80年代初出版界的“风眼”再现时代与人性。

小说以一家沪上乃至全国知名的大出版社为背景,以其新近推出的“市场经济常识丛书”遭到市出版局党委魏书记的严厉批评为事由,以这场风暴的“风眼”来反映改革开放之初的时代氛围,透视出版社形形色色人物的心理、性格,在人物的矛盾纠葛和性格冲突中呈现人性的丰富与复杂。

小说中,出版社副总编秦含通过在北京的调研,认为中国必须搞市场经济,敏锐地构想了“市场经济常识丛书”,由年轻编辑牛鹭鹭担任责任编辑,丛书的出版获得了极大的市场效益和经济效益。局党委魏书记却严厉批评该丛书“想影响舆论”“挑战国家前进的方向”。为此,出版社唐社长叮嘱管发行的王副社长加快发行和资金回笼的步伐,并召开总编秘密会议,决定成立丛书问题专题组,由牛副社长担任组长,在自己住院检查身体期间全权负责出版社工作。不知道谁走漏了消息,新华书店发行部刘主任竟然拖延书款。在外地养病的魏书记居然返沪,唤来出版社郭副总编了解出版社相关信息。秦副总编再次赴京,了解到可能退回计划经济局势的严峻。他返沪后企图急流勇退,偷偷在档案室调出的丛书审稿单加上“上述评语,未尽得当,请唐社长务必把关”,欲推脱自身的职责。郭副总编提议召开专家会议,对丛书举行内部研讨。唐社长被查出患癌症,必须进行手术。为了不影响年轻的郭副总编的前途,牛副社长决定由他主持专家会议,而尚未手术的唐社长竟然返回出版社,亲自主持了专家会议……小说以丛书事件作为风暴,在出版社成为风眼中,既呈现出上世纪80年代初的时代氛围,更展现出人性的丰富与复杂。

“思来想去,并非人物的复杂或趣味欠缺,从万千编辑之中,你可以发现知识分子所有的色彩,金色、蓝色、红色、灰色,应有尽有……”作者在其熟悉的出版社生活中,驾轻就熟地刻画出诸多富有个性的编辑形象: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唐社长,在出版社遭遇风暴时,精心策划、沉着应对。虽然人去医院检查身体,心却仍然牵挂着出版社,甚至在手术之前返回出版社主持学术会议,表现出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临危受命的牛副社长,想方设法带领团队渡过难关。他虽然也有撤回丛书的想法,但最终尊重大家的意见,鼓励郭副总编策划专家会议,甚至想挺身而出替代其主持会议。小说中牛副社长的女儿牛鹭鹭与两位副总编郭道海、秦含的交往,增添了小说的趣味和人物关系的复杂性,也使得人物形象与情感更为丰富。在丛书事件的跌宕风暴中,她才真正看清了自己的感情。孙颙以其熟识的出版社生活为素材,刻画了诸多颇有个性的人物,成为当代社会知识分子形象的生动写照。

以细腻生动的心理描写袒露人物内心世界,是这部作品的突出特点。《风眼》的情节并不复杂,作家在刻画人物时常常运用心理描写,在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细腻描写中,袒露人物内心的波澜,刻画人物的性格。如小说第一章在介绍唐社长的人生经历编辑生涯时,着力描写其身体每况愈下的心理、心态,考虑斟酌让谁接自己的班:“他心底一声长叹:终究要交班了。交给谁?不希望是外来的和尚。”第六章在介绍貌美、心气高的牛鹭鹭时,突出介绍待字闺中的她心目中对郭、秦两位副总编的看法:“在鹭鹭看来,秦含的前程难以估量;郭道海么,一眼可以看到底……”为牛鹭鹭的最初疏远郭道海、亲近秦含做了铺垫。第十二章叙写郭道海被叫到局长室谈话,在插叙郭道海与牛鹭鹭的交往时,细致叙写郭道海内心情感的涟漪:“虽然鹭鹭对郭道海变得日益冷淡,但在郭道海内心深处,却始终有一片柔情碧波,风儿一吹,即荡漾涟漪……”将书生内心的情感波澜和盘托出,也进一步刻画出人物的独特性格。

作者在小说后记中写道:“上世纪80年代,在中国,爆发了究竟要不要走市场经济之路的争论,出版界的知识分子们,从思维到实践,是冲在相当前沿的一翼。”亲历这场重要争论的他,用小说再现了那个年代的时代氛围,更是通过丛书风暴的风眼,刻画出形形色色的知识分子,透视人性的丰富与复杂。这正是这部长篇小说的独到之处。

栏目主编:顾学文 本文作者:杨剑龙 文字编辑:顾学文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笪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