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兜底“一老一小”健康服务:69项社区服务针对老年人群,111家社区设儿科诊疗
上观新闻
2019-07-22 15:08:30

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市卫生健康委党组坚持对标,践行初心使命,将学习教育、调研工作、检视问题、整改落实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一老一小”民生问题关乎家庭和谐幸福,为了进一步推进本市基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夯实基层健康服务网底,满足人民群众尤其“一老一小”健康服务需求。

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黄红、吴乾渝巡视员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深入基层一线,实地调研,认真听取基层一线对本市卫生健康事业的意见与建议、聆听一线医务人员与社区居民心声,寻找工作中的短板与差距,抓好落实,更好守护人民群众健康。

医养结合成社卫中心“新平台”

上海作为深度老龄化城市,正积极探索建立与上海超大型城市相匹配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实现“服务体系更健全,服务网络更延伸,服务内容更充实,保障水平更有力”,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

市卫生健康委透露数据:本轮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中,将医养结合作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五大平台之一。社区提供六大类141项基本服务项目中,69项主要服务对象为老年人群,工作量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总体工作量的比重达到57%。8700余名全科医生为老年人提供针对性健康管理、长处方、延伸处方、优先预约转诊、家庭病床等健康服务。截止2019年6月底,全市“1+1+1”签约居民达到700万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376万人。

去年,全市新建家庭床位数5.4万张,共开展家庭服务70万人次,主要服务对象为60岁以上老年患者,占服务总数的95.34%。截至2018年底,上海共有200余家医疗机构获得开展安宁疗护服务的许可,共有机构床位900余张,居家床位700余张,累计服务临终患者2.87万人次。

记者了解到,目前上海正开展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签约合作。各种类型医疗机构已实现与全市各养老机构、社区托养机构签约全覆盖,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周安排医务人员上门一次,为养老服务机构老人提供医疗护理服务。

社区提供儿科诊疗增至111家

针对破解儿科“看病难、看病贵”的诉求,增加儿科服务供给成为关键环节。数据显示,全市提供儿童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84家增加到111家(从34%增至45%)。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科门诊标准化建设,实现了药品配置标准化、诊室配置标准化、儿科培训同质化,首批28家综合医院标准化示范儿科门急诊建设基本完成。

纵观全市,“东南西北中”五大区域儿科医联体正有效运行,医联体牵头医院签约医疗机构284家,通过派驻专业管理人员、临床带教、适宜技术推广、质量控制、进修培训、人才柔性流动、增加专家号源等多种方式,促进儿科优质资源纵向延伸。深化全科医生儿科能力专项培训项目,培训人数由1459人增至1820人。

医联体牵头医院还编制社区儿童常见疾病诊治指南,主题教育活动以来培训社区医务人员1123人。与家庭医生签约的0-6岁儿童从18.4万名增至32.1万名(增加13.7万名),家庭医生团队通过健康管理、预约转诊、双向转诊、危急重症转运绿色通道等工作,为儿童提供连续、全面、针对性的健康服务。

构建“机构-社区-居家”安宁疗护网络

为“一老一小”提供高效健康服务,下一步,上海还将规范引导“互联网+护理服务”健康发展,在长宁、普陀、静安、浦东等部分区、部分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为出院病人、慢病病人和老年病人提供延续护理、居家护理等。到2020年,全市所有社区开展安宁疗护服务。未来,安宁疗护服务将纳入本市社区健康服务清单基本项目,依托本市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二三级医疗机构、护理院、医养结合机构等资源,整合政府与社会资源,全面推广机构、社区与居家相衔接的安宁疗护服务,构建覆盖本市所有社区的安宁疗护服务网络。

全市将遴选新增22家标准化示范儿科门急诊项目建设,同时深入推进儿科医联体有效运行,持续增加基层儿科服务供给,组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儿科培训,鼓励优秀社区全科医生到儿科医联体牵头医院开展儿科多点执业。

除却强化诊疗服务,上海还鼓励市民自我健康管理。今年本市80家首批标准化智慧健康小屋建设已列入市政府实事项目。本月起,各智慧健康小屋将陆续建成面向市民开放,年底前全面建成。到2021年基本实现每个街镇至少有一家标准化智慧健康小屋,逐步从居住社区延伸至学校、企事业单位、楼宇等功能社区,并通过智慧健康设备延伸至居民家中,让健康服务网底更高效、更扎实。

栏目主编:顾泳 本文作者:顾泳 文字编辑:顾泳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雍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