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报告 | 大变局时代的德国:在中美之间小心平衡
上观新闻
2019-07-22 13:30:17

今天,由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的德国蓝皮书《德国发展报告(2019)》在上海发布。蓝皮书回顾并评述了德国2018年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外交等方面的状况及变化,着重关注了大变局时代给德国内政外交带来的挑战。

“疏美挺欧”收效有限

蓝皮书指出,鉴于美国日益从其国际责任中后撤,德国越发觉得有承担更多国际责任的义务。默克尔政府2018年3月的《联合执政协议》重申了“欧洲命运自主论”,捍卫多边主义,具体而言,就是要联合法国使欧盟变得更为强大,由此使欧盟能承受跨大西洋关系疏离带来的压力。

2019年1月22日德法两国签署了《亚琛条约》,虽然表明了德法两国在欧盟面临诸多危机和内部离心力上升背景下增强双边合作的意愿,但德法在欧盟日常政治中的互动,更多地暴露了德法以及德国与欧盟其他成员国之间的分歧,给德国的“挺欧”添堵。虽然德国提出了诸如设立“欧洲安全理事会”等的倡议,以提高欧盟在外交与安全政策上的行动能力,但是,其所得到的响应有限。马克龙希望推动欧盟内的一系列改革,包括减少欧盟内的贸易不平衡和促进经济增长,以便为其国内的改革和声望恢复助攻,但是,马克龙提出的倡议基本上都未得到德国的积极响应。德国想要联手法国实现“挺欧”,以获取“疏美”的能力受到了限制。

执政党支持率持续下滑

蓝皮书指出,2018年,德国政党格局发展的总体特点是,两大全民党——联盟党和社民党的地位不断遭到削弱。

这主要体现在秋季巴伐利亚州和黑森州举行的州议会选举上,基社盟、基民盟和社民党选票流失创下纪录,绿党则获得了迄今为止最好成绩,并且在联盟政治中越来越发挥中心角色。德国另类选择党成功进入所有州的州议会,以此巩固了其政治地位。在这两场州议会选举之前,联盟党内部关于移民政策的分歧已威胁到联邦政府的稳定性,以致形成2018年上半年联邦政府专注内斗而疏于理政的局面。面对糟糕的州议会选举结果,默克尔总理宣布放弃竞选基民盟党主席,但留任联邦总理至任期结束。萨尔州前州长克兰普-卡伦鲍尔在12月召开的基民盟党代会上以微弱优势当选基民盟新任党主席,由此德国逐步步入“后默克尔时期”。

本届默克尔政府开局之年的运作之艰难远超预期。尤其是前半年,竟出现两次致使联盟党及大联合政府陷于解体边缘的重大危机。发生在联盟党内部以及社民党与其执政伙伴之间的那些纷争、内斗乃至退盟威胁等,过程曲折,结果难料,难以获得普通民众的理解与认可,人们的态度以不屑与反感为多,这也是相关政党领导人在较长的时间内始终无法得到理想的民众满意度的主因之一。

增长率回落但就业改善

蓝皮书指出,2018年德国经济虽然保持了连续9年的增长,但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由上年的2.2%回落到1.4%,增长率回升的态势出现了拐点。

尽管经济增长率有所回落,但从业人数保持了连续上升的势头,总量为4471万人,同比增加55万人。失业人数为234万人,同比减少19万人;失业率为5.2%,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目前,德国的失业人数和失业率两项指标均为东西德统一以来最低。得益于就业状况的进一步改善,2018年德国劳动收入占国民收入的份额较上年上升1.1%,德国平均工资明显上升。

2019年德国经济表现将主要取决于国内数字化进程能否有效提高制造业的生产效率,对外能否尽量减少应对美贸易冲突而产生的负面冲击。预计2019年其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将不低于1.3%。

难民政策收紧

蓝皮书指出,难民危机对整个欧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德国作为接收难民最多的欧盟成员国,在政治、经济与社会等各方面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2015年爆发的难民危机是欧盟当前面临的内外多重危机之一。

2018年德国在处理难民问题上的对策有:

一是全面收紧难民政策,设置难民接收人数上限。二是努力促成与欧盟成员国签署“二次移动”难民遣返双边协议,以减少在德难民人数。三是打开合法移民路径,吸引专业技术移民。

但要彻底解决难民危机所带来的各种问题,欧盟与德国仍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在中美之间小心平衡

蓝皮书指出,德国目前正在对“以商促变”的传统对华政策进行反思,认为应该采取新的对华政策来适应当今“大国竞争”的新时代。以往德国从以经贸合作为核心的对华务实外交中获益巨大,“惯性的力量”使得德国对华政策调整显得“艰难”和“迟疑”,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在经济合作与经济竞争之间的摇摆。在经济层面,德国既需要与中国深入开展经贸合作以分享中国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经济红利,同时又担心中国经济走向世界会给德国带来的巨大竞争压力。面对中德两国之间经济关系中竞争性的提高,德国表现出了相当大的不适应,指责中国企业的竞争优势是通过“扭曲市场”获得的,还认为中欧在市场准入方面是不对等的。德国政府通过了对《对外经济法》实施条例的修订,加大了对外国企业投资审查的力度,这一举措被普遍认为是针对中国近年来对德国高科技领域企业收购的迅速增长。

“德国优先”与“欧洲优先”之间的徘徊。在外交层面,应该坚持以本国经济利益为基准,还是将维护欧盟团结放在更为优先的位置,德国仍然在两者间寻找新的均衡点。在欧洲一体化的背景下,德国的利益已经逐渐熔铸于欧盟之中,定义纯粹的“德国利益”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德国利益”与“欧洲利益”之间的交集越来越大,这迫使德国外交不能简单地以德国利益为基准点,很多时候甚至需要牺牲相当程度的德国利益以维护欧盟的整体团结和凝聚力。

在中美之间的小心平衡。在国际层面,德国一方面对特朗普政府奉行的“美国优先”政策感到失望,对多边主义国际体系的未来充满担忧,但另一方面又对与中国合作来维护当前国际秩序表现出迟疑。

这三个方面的权衡,也推动着德国对华政策的新一轮调整。

当前德国的痛处和困境是:对特朗普无比地不满,但对美国又无比地依赖。所以,德国的立场是:将特朗普和美国分开对待,可以反对特朗普的某些做法,但不反对美国。德国的这一立场其实也代表了整个欧盟对跨大西洋战略同盟关系的基本态度。因此,当特朗普因为贸易纠纷将欧盟形容为“敌人”之时,欧盟领导人想的不是如何回击特朗普出言不逊,而是纷纷强调欧美关系的牢固,把特朗普和美国“区分开”。作为当前世界上最为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美关系的动荡,让德国领导人从战略上意识到在中美两面讨好的风险。如何在中美之间保持平衡,是德国外交面临的重大而又艰难的决策。

(编辑邮箱:ylq@jfdaily.com)

栏目主编:杨立群 本文作者:上观国际 文字编辑:杨立群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雍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