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算是更好的社区景观?这位同济景观设计师带来了他的“城市微花园”实践
上观新闻
2019-06-16 13:24:20

杨浦区伟康路129号对面创智天地旁,一个花木茂盛、鸟雀啁啾、蛙鸣阵阵的“城市微花园”令人无法忽略。工作日中午时分,这座小花园内的勃勃生机常常令路过的白领驻足,而附近的居民则喜欢在清晨和傍晚来这里散步、读书和聊天。

 

与一般的城市绿地不同,这处被称为“创智农园”的微花园不仅景观美丽,还每年产出水稻、小麦、蓝莓、杨梅、枇杷、番茄、茄子等粮食、蔬菜和水果,相当“丰饶”。而在5前,这里还只是一处堆满建筑垃圾的城市“边角料”土地。这块占地3亩的“边角料”,是如何实现华丽变身的?

 




【市中心“城市微花园”诞生】

 

“创智农园”能有现在的样子,与刘悦来团队密不可分。刘悦来是同济大学景观系的教师,做景观设计是他的本行,但与“创智农园”这种社区花园真正结缘,却是近几年的事。

 

刘悦来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创智农园”旁广为人知的创智天地目前所在的区域,原本是一大片工厂的仓储用地。2015年创智天地初步开发完毕后,旁边这处占地3亩的边角料地带因为堆放建筑垃圾和杂物,不时被周围居民们投诉“脏乱差”。

 

改造前


改造后


为此,创智天地方面找到刘悦来和他的团队,希望能在这块边角料地带做点不一样的东西,让居民能参与进来,实现更多的互动。在此之前,刘悦来的团队已经在宝山淞沪铁路支线旁做了一个类似的社区花园“试验田”。通过景观设计、社区居民参与和植物培育,淞沪铁路支线旁这块“试验田”从一处平淡无奇的建筑垃圾堆积点,变成了一处生长着蚕豆、油菜、蓝莓、桑葚等的城市田园。这个城市田园第一次收获油菜籽时,刘悦来还组织居民们一起搞了一个榨油活动,共享丰收的喜悦。

 

农园里即将成熟的树莓


但对于接手地处市中心的“边角料”地带,刘悦来坦言最开始有所犹豫:“市中心要运营维护这么一块地成本会更高,就像现在天气热了,有些植物一天要浇两次水。而且,当时对在中心城区种菜这件事也有顾虑,蔬菜收获后土地难免有空置的时候,那时候景观就不一定是最好看了。”尽管考虑到可能的种种困难,刘悦来和团队还是决心参与这个项目,花了四年多的时间,慢慢形成了现在的样子。

 

孩子们可以在这一区域上与自然相关的课程



【与居民共治共创社区花园】

 

现在,“创智农园”内有40块被附近居民认养的小菜园,各家各户在小菜园里种着番茄、胡萝卜、西红柿、辣椒、玉米、豆角、黄瓜、葡萄等作物。这里不仅是孩子们接触自然、认识各种农作物的乐园,居民们还能将自己种出的蔬果带回家,和家人一起品尝最新鲜的食物。

 

与小菜园区域左右对称的,是一片名为“诗经花园”的区域。刘悦来说,通常人们都认为社区花园(Community Garden)是源自欧美,但他和团队想做一点属于自己的东西,“诗经花园”就是这样的一个尝试。现在,“诗经花园”内种植着木槿、桃树、艾草、荇菜、蓬、杞等数十种植物,这些植物在诗经中都有对应的名称。比如《诗经》中有“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句子,“诗经花园”小池塘边没长穗的荻就是蒹,初生的芦苇就是葭。

 

这里的每一种植物,都可以在《诗经》中找到对应的名称


沿着“诗经花园”继续往前走,可以听到鸟雀啁啾声和阵阵蛙鸣。原来,这一片的花园区域还种植着各种果树,成熟时节总是能吸引到乌鸫、白头鹎等来啄食这些果实。春天有枇杷和樱桃,现在郁李刚刚被采摘,杨梅、树莓和蓝莓都即将进入成熟季节。

 

创智农园内的杨梅已经吸引鸟儿来啄食了


与这些呈现出来的表象相比,“创智农园”所承载的内涵还要丰富得多。在整个项目的运作上,刘悦来以公益组织“四叶草堂青少年自然体验服务中心”创始人的身份带着几位团队成员负责项目的运维,整个“创智农园”衍生出众多吸引社区居民参与的活动。

 

比如,早在好几年前,这里就实行了垃圾分类,在引导人们将厨余垃圾放到这里的堆肥桶的同时,也通过展板的形式告诉人们有关垃圾分类的知识。熟悉了这里的运作后,附近的白领吃完西瓜后,会专门把西瓜皮带来扔进堆肥桶里,形成自产肥料;

垃圾分类区域和堆肥桶


附近宠物店的店员以及居民喜欢来这里遛狗,“创智农园”就设置了专门的狗便收集桶,同样可以用来堆肥;用三个集装箱改造而成的室内活动场所,除了是一个供居民和热心志愿者休憩、交流的空间,里面还布置着一个别具一格的“种子图书馆”,种植爱好者可以在这里认识各种植物的种子,甚至带一些种子回家种起来,亲身体验自然界万物生长的规律和过程,等等。

种子图书馆


再过几天,这里一处20来平米的水田里还会让居民们体验一把插秧的感觉,水稻收获时也会举办祈福仪式。即将到来的暑期,“创智农园”还将组织一部分家长志愿者成为这里暑期夏令营的“老师”,带着孩子们一起学习相关知识。

 

体验插秧



【反哺社区,融合邻里关系】

 

记者采访“创智农园”故事的过程中,不时有居民或热心志愿者来到或路过小屋:一位居民带来了自种自收的黄瓜给我们品尝,另一位居民路过小屋前顺便将被孩子碰倒的玩具小马扶正放好。刘悦来热情地和她们打招呼,并一一向记者介绍她们平时为这处社区花园做的事情。显然,他对附近的居民相当熟悉。

 

刘悦来在为居民们讲述相关知识


事实上,借助“创智农园”,周边居民们的确更多地熟悉起来。原本,“创智农园”前方是房价12万一平米的高档住宅,身后有着数十年历史的老小区则被一道围墙隔离开来,以至于这个老小区的居民,很多都不知道一墙之隔的地方有这么一处美丽的社区花园。经过刘悦来所在的公益组织的多方协调,这两大社区之间的围墙有望被打开,即在花园内开出一道门供双方居民互通。刘悦来说,要实现这一点,经历了长期的沟通和努力,当然更重要的是通过“利益交换”来实现——新小区的居民穿过这道门,可以去价廉物美的菜场买菜;老小区的居民走进这扇门,可以更方便地抵达睦邻中心、乘坐地铁,随时享受到社区花园的美丽,并参与各项活动。

 

这道阻隔了两个社区的门即将被打开


对于围墙后的老小区,刘悦来也做了更多的尝试,包括进入居民中间宣讲社区花园的概念,告诉他们可以为美化身边的环境做些什么。同时,他还身体力行地在这个老小区内和居民中的热心志愿者一起,打造出了一个小花园,成为另一个社区花园样板。

 

丰收后的“农夫市集”


现在,刘悦来和他的团队分布在上海的社区花园项目有70多个,一些社区志愿者在他们的辅导下,也能自己开创出一些社区小花园。刘悦来希望,上海社区花园的数字能不断扩大,让寸土寸金的城市土地变得更有价值和生机,并让周边居民真正地参与其中,为人们带来更好的生存空间的同时,甚至能产出美味的蔬菜、水果。对于孩们来说,这是一种最直接的自然教育,他们从关心植物开始,到关心环境、关心人类,很多孩子都非常喜欢这样的一个特别的天地。“比起一些大型的花卉展览,社区花园能为居民们带来真正的福利,而且能更长久地存在下去,我们觉得这样的探索值得更多人尝试和参与进来。”刘悦来说。


栏目主编:李宝花 本文作者:李宝花 文字编辑:李宝花
本文现场图片均作者拍摄,资料图片为受访者提供。